海洋勘探监督手册-地质分册内容摘要:
作场所的工业卫生,严禁乱扔乱倒各种废弃物,最大限度地 钻井现场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地质监督、录井人员不得透露给第三 地 质 分 册 16 汇报制度 日常汇报 每日定时向主管部门汇报井深、进尺、地层、岩性、油气显示、钻井液性能、工程简况、下步作业计划和存在问题等; 钻遇异 常压力地层期间,每日向主管部门传送地质及压力监测图。 特殊情况汇报 如需用原油、轻质油调整钻井液性能,影响地质录井资料时,必须请示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实施; 钻遇目的层后发现油气显示时,应随时将地层、岩性、气测值、显示级别、荧光级别等向主管部门汇报; 每筒岩心出筒粗描后,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收获率、岩性及油气显示情况; 出现异常情况 (如井涌、井喷、井漏 )或与执行设计有矛盾时,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 钻达设计完钻井深之前,应视井下实际情况和完钻原则提出完钻意见并报主管部门批准。 异常压力地层井钻进时的报告 每日早晨向主管部门用 Email 或电传方式汇报前一天的情况,内容除日常汇报内容外,还应包括 : A) 进、出口钻井液相对密度、粘度、温度、电阻率和氯离子含量; B) 钻进井段的气测背景值,各深度点全烃值 及组份值, CO H2S 含量及钻速; C) dc 指数,泥岩密度,预测孔隙压力,试验破裂压力。 每日下午用电话进行口头汇报; 出现特殊情况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 17 第二篇 探井地质录取资料 地 质 分 册 18 第二篇 探井地质录取资料 井位资料 浅层地震 (浅层气、浅层断裂、滑坡、塌陷等 )资料; 海底地质 (海底地貌、海底取心及工程地质试验 )情况; 海况 (海流、气温、冰冻、水文、海浪、潮汐、热带风暴等 )资料; 井位 (地理位置、海域或区块位置、离岸距离、构造部位、地震测线位置等 ); 井别(预 探井、评价井、开发井); 井位坐标 (大地坐标、直角坐标系统 ); 海拔高度 (水深、补心海拔 )。 岩屑资料 岩性 (颜色、定名、成分、含有物、重要矿物、碳酸钙含量等 ); 结构 (粒度、圆度、分选 ); 胶结 (胶结物、基质、胶结类型、胶结程度 ); 含油程度 (颜色、级别、含油岩性、百分含量、饱满程度、产状 ); 荧光 (颜色、亮度、产状、级别 ); 化石 (类别、丰富程度、完整程度等 ); 缝 隙 (次生矿物、晶体形态、大小、充填程度、透明度 ); 孔洞 (大小、形态、充填物、充填程度等 ); 物理及化学性质 (硬度、断口、光泽、解理与盐酸反应情况等 )。 岩心资料 取心井段、进尺、心长、收获率; 壁心设计颗数、实取颗数、收获率; 岩性 (颜色、定名、成分、含有物、重要矿物、碳酸钙含量 ); 结构 (粒度、圆度、分选 ); 胶结 (胶结物、成份、胶结类型、胶结程度 ); 构造 (层理类型、层面构造、 非成层构造 ); 缝隙 (类型、产状、长度、宽度、密度、充填物、缝隙连通关系等 ); 孔洞 (类型、大小、密度、充填物、充填程度、连通情况、次生矿物等 ); 19 接触关系 (渐变、突变、冲刷面接触、断层接触等 ); 化石 (类别、丰富程度、产状、保存情况等 ); 地层倾角; 荧光 (颜色、亮度、产状、级别 ); 含油程度 (含油面积、颜色、饱满程度、级别、产状、滴水试验等 ); 含气情况 (气泡大小、密度、连续性、持续 时间等 ); 破碎、磨损情况; 素描图或照片。 钻井液及压力资料 性能 (包括密度、粘度、电阻率、温度、失水、含砂、切力、泥饼、酸碱值、氯离子、钙离子含量等 ); 钻井液处理 (井深、时间、处理剂名称、数量、性能变化 ); 钻井液中见油、气、水时槽面显示 (起止时间、层位井深、油花、气泡的大小、产状、占槽面百分比、槽面上涨高度、气样点燃情况、进出口钻井液性能变化等 ); 漏失 (时间、井深、层位、岩性、钻头位置、漏速、漏失 液性质、性能、漏失量,堵漏材料名称、用量及效果 ); 井涌、井喷的起止时间、井段、层位、岩性、涌 (喷 )高度、喷势、涌 (喷 )出物、间歇情况、放喷及点火情况、喷出物量及折算产量、压井液性质、性能、关井压力及处理结果; 放空 (时间、井段、岩性 ); 地层压力 (破裂压力、地层孔隙压力等 ); 泥 (页 )岩密度测定。 钻时气测资料 钻时 (井段、纯钻时间、钻井参数 ); 气测值 (全烃、组分 ); 烃类百分含量或 ppm; 非烃类百分含量或 ppm; 钻井液真空蒸馏 VMS(蒸馏钻井液体积、脱出气体体积、气体组份含量、非烃组份含量、气体基值 ); 后效气 (测时井深、时间、气测值、气体异常峰值、组分、延续时间、钻井液性能变化、推算的含油气段深度等 )。 地 质 分 册 20 测井资料 全井测井:感应或侧向系列,比例尺 1: 200 和 1: 500; 感应或侧向系列,比例尺 1: 200 和 1: 500; 密度、中子系列,比例尺 1: 200 和 1: 500; 井壁取心,校深比例尺 1: 200; 测压和取样,测压取样图比例尺 1: 1000,校深图比例尺 1: 200; 固井质量检查; 垂直地震测井; 放大曲线:重点取心井段: 1: 20 和 1: 50; 选择项目:如地层倾角、全波列、地层微电扫描成像、变密度、伽玛能谱、方位电阻率 — 自然伽玛、岩性密度 — 中子 — 伽玛能谱、偶极子声波、核磁共振、模块式地层动态测试等。 井身资料及工程资料 基本数据 (开完钻时间、完井时间、完钻井深、完钻层位、完井方式等 ); 工程参数 (钻压、大钩负荷、扭矩、转速、立管压力、导管压力、泵冲数、泵速、每冲排量等 ); 井身结构 (钻头程序、套管程序、浮箍位置、短套管和放射性标记位置、固井时间、水泥上返井深、试压情况、固井质量、人工井底等 ); 井身质量 (井眼情况、井斜情况 ); 工程大事记 (卡钻、泡油、泡酸、井漏、井塌、落物、侧钻等 ); 侧钻资料 (造斜点、造斜终斜深、垂深、方位、位移、最大井斜井深、斜度及狗腿度 )。 化验分析资料 岩矿分析 (薄片鉴定、重矿物分析、扫描电镜、 X衍射等 ); 油层物性 (孔隙度、渗透率、残余油 (水 )饱和度、分选、粒度、碳酸盐含量、泥质含量等 ); 古生物 (介形虫、有孔虫、钙质超微、孢粉、轮藻、沟鞭藻、牙形石及大化石等 ); 有机地化分析 (有机碳、氯仿沥青“ A”、族组分、饱和烃、芳香烃、气相色谱、质谱、镜煤反射率、孢粉颜色、酐酪根类型、元素、碳同位素、岩石热解生油母质类型和成熟度、罐顶气 (轻烃 )气相色谱、荧光扫描等 ); 21 地面原油性质 (颜色、密度、粘度、凝固点、闪点、含蜡量、含硫量、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馏分、含水、含砂、含盐量等 ); 天然气性质 (密度、组分、压缩系数、临界温度、临界压力、气中凝析油含量等 ); 地层水性质 (密度、总矿化度、六项离子含量、水型、微量元素、环烷酸含量、酸碱度等 ); 高压物性 (原始饱和压力和油气比、地下原油密度、粘度、体积系数、压缩系数、一次脱气气体密度、一次脱气油气比、多次脱气原油密度等 ); 绝对年龄 (井深、岩类、岩性、分析方法、百万年 ); 岩心处理 (伽玛扫描、剖切、自然光与荧光照相等 )。 测试资料 完井方法:裸眼、套管、筛管完成:压井液性质、裸眼井段、套管、筛管情况; 射孔资料:射孔层位、井段、孔密、孔数、发射率、射孔枪类型、射孔后显示; 洗井和诱喷:洗井管柱下入深度、洗井方法、洗井液性质及用量、漏失量、诱喷方式、管柱结构及完成位置; 求产:求产时间、求产方式、工作制度、抽汲提捞、气举制度、动液面、排出量、累计排出量、油气水日产量、阶段产量和累积产量; 压力:油压、套压、地层压力、流动压力; 温度:静温、流温、井口温度; 原油含水、含砂。 集束勘探预探井取资料要求 不进行钻井取心; 不下油层套管,不进行 DST 测试; 表层套管及以上井段不录井、不测井; 如果录井中无油气显示,完钻后只测对比测井。 测井后如有疑问,可补充井壁取心加以验证; 如果录井中有油气显示,完钻后首先进行对比测井和中子密度测井 如果上述资料 能准确判断整个井段无油气层,则结束测井作业; 如果上述资料有可能解释出油气层,则按下列要求继续进行测井作业。 地 质 分 册 22 对所有可能解释油气层的层段进行电缆压力测量(包括取得可靠 如测井和压力资料反映该油气发现可能有经济性,则对所占储量比例较大的若干可能的主力层进行电缆泵抽流体取样和旋转井壁取心,不适合 如根据以上资料初步判断该油气发现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评价钻探,则加 测 VSP 对可能具有商业性,但因储量规模较小,没有必要再钻评价井的特殊情况,经有限公司勘探部同意后,可采用侧钻取心、追加测井项目和 DST 测试等方式取全必要的资料。 23 第三篇 地质监督工作细则 地 质 分 册 24 第三篇 地质监督工作细则 钻前准备阶段 井场调查 探井井位确定后,应进行海上井场调查,确认井场附近 1km 2范围内浅层无潜在地质灾害后方可实施钻探; 井场调查以设计井位为中心,在 2km179。 2km 范围内进行浅层地震、旁侧声纳、浅层剖面扫描和测定海底温度与深度的作业; 测网布置:主测线在井位附近应选 100m 线距,边部可用 200m 线距,联络测线可选用 500m 线距。 实际测点偏离设计测线的距离应小于 10m; 当海底出现不利于钻井的地貌时应从不同方向,用不同测量档次进行全覆盖扫描,确定其形状及大小; 若发现可能存在断裂、滑坡、塌陷、浅层气及其它特殊地质体时,应分析对钻探是否有影响; 使用自升 式钻井平台钻探时,还需在设计井位所在位置进行海底工程地质调查、取心做工程地质实验; 新区钻探还应收集海流、气温、冰冻、水文、海浪、潮汐、热带风暴等资料; 在已证实无浅层潜在地质灾害因素的探区 (海域 ),可不进行钻前井场调查,但需对井场范围内的地震测线进行 1秒记录范围内的浅层高分辨率处理,经解释证实无浅层潜在地质灾害因素,并经主管部门确认后方可实施钻探。 井位测量 收集、了解井位测量与定位资料。 地质设计书 熟悉钻井地质设计书的相 关内容; 严格执行地质设计; 对地质设计书中有疑问或现场不易操作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录井合同 了解合同的种类,熟悉合同的相关内容,尤其对录井合同中有关技术、设备、人员、服务的条款应认真执行。 收集资料 地质监督到井场前应收集、熟悉区域和邻井的地层、岩性、油气水分 25 布、地层压力等资料,特别应注意了解钻探地区易井涌、井喷、井漏、坍塌等复杂井段的层位及邻井在相应井段的处理经过、结果、经验教训等资料; 观察邻区、邻 井的岩心、岩屑及实物剖面资料。 地质交底 向录井人员、钻井工程人员进行地质交底。 录井仪器、地质材料委托 根据地质设计要求,列出录井仪器、地质用料清单,并填写委托书(见附录 )交有关单位执行。 录井人员资格确认 地质监督对录井承包人员资格进行认可。 井场准备阶段 录井设备安装、调试检查 地质监督对录井仪器的安装调试进行检查、认可,确保正常运转,同时填写录井设备检查表(见附录 )。 录井设备安全检查 录井设备安全由录井 队长负责,但地质监督负责进行检查,填写录井设备安全检查表(见附录 )。 检查气测房的增压系统是否工作正常; 对电器设备的接地进行检查; 氢气瓶的存放和使用应严格按规定执行,必须在有效期内并放置在安全的位置; 接线盒应防爆; 气体探测系统工作正常; 检查各种化学试剂和样气是否在有效期内、存放是否安全;。海洋勘探监督手册-地质分册
相关推荐
样两种相反的过程,当这两种作用速度相等(即单位时间内被表面吸留的分子数等于离开表面的分子数)时,在颗粒表面上的分子数目维持某一个定量,这是就称为吸附平衡。 达到吸附平衡时,吸附剂(如煤样)所吸附 的气体量随气体的温度、压力而变化,因此它是一种动态平衡现象。 即吸附量是温度和压力的函数,可表示为 X=f( T, P) 式中 X—— 吸附气 量( cm179。 /g) ; T—— 气体温度(。 C)
( 4)电石粒度 电 石 水解是液 — 固 相反应。 其水解速度与电 石和水 接触 面大 小有关, 即 与电石粒度 有关。 电石粒度越小 . 与水 水的接触 面越 大,水解速度也就越快。 在此情况下 , 由于 反应剧烈,有可能引起 局部 过热 而发生 分解爆炸。 电 石粒度越大,水解速度缓慢, 容易 造成水解不完全,而导致电 石 的消耗定额提高,为 了 防止事故 和保证 电石水解完全
、设备安装工程、给排水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仪表及控制系统工程等)专业全部进行总包,各专业工程均由本公司下属专业公司施工,不向外分包转包,以确保工程协调施工。 本工程属于大型工业系统工程,施工内容纷繁复杂,涉及专业繁多,技术难度大,协调管理工作复杂,为便于管理,根据工程特点,拟对工程建设进行分区段分阶段管理。 整个工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建、构筑物的使用功能及施工条件,划分为 7
河海大学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 14 纵缝是为了适应混凝土的浇筑能力和减小施工期温度而设置的临时缝,纵缝的布置为垂直纵缝,纵缝的间距为 15cm,为加强坝体的整体性,缝面设置键槽,坝体排水。 为减少渗水对坝体的有害影响,降低坝体中的渗透压力在靠 近上游坝面处设置排水管,将坝体渗水由排水管排入廊道再由廊道汇集集水井,用水泵排向下游,排水管至上游坝面距离为 6m,排水管间距为 3 米,管内径为25cm。
第一章 球罐设计 6 ( 3) U 形柱结构 成为 用钢板卷制成 U 形管 和 球壳连接,使支柱与球壳连接逐渐过渡,避免急剧 变形 ,特别适合 在 低温球罐 和 支柱连接的要求。 该结构制造工艺简单,施焊方便,没有工艺难点,不存在焊接死角,在三种结构中与球壳的连 接长度最长,这样对局部应力的改善也最有效。 球罐的局部应力是不可避免的,只能靠改进结构来减小,如增加支柱与球壳的接触面积
遵守物业的消防制度。 室内严禁吸烟,严禁动用明火,严禁闲杂人员入内或会客,室内要保持良好通风。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密切监视机器运转,定期检查维修机器设备。 3.配电室认真监护电压负荷的变化情况;定期清扫变压、开关柜、防止生污造成短路;坚持进行倒闸操作,必须一人操作一人监护;严禁约时送电、停电、严禁非电器人员下达停送电指令,严禁违章维修电器设备;每年在雨季之前要对避雷器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