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量6000吨低压法冷激式甲醇合成工段工艺流程设计内容摘要:

) 注:括号内的为生成量;反应( 1)项不包括扩散甲醇和弛放气中甲醇消耗的原料气量 表 合成反应中生成物情况 生成项 单位 生成物组分 CH4 CH3OH ( CH3O)2 C4H9OH C18H18 H2O 反应( 1) m3/h 504 反应( 3) m3/h 反应( 4) m3/h 反应( 5) m3/h 反应( 6) m3/h 反应( 7) m3/h 表 其他情况原料气消耗 消耗项 单位 消耗原料气组分 CO CO2 H2 N2 Ar CH4 粗甲醇中溶解 m3/h 扩散的甲醇 m3/h 弛放气 m3/h % G %G %G % G % G % G 驰放气中甲醇 m3/h % G % G 注: G 为驰放气的量, m3/h。 14 新鲜气和弛放气气量的确定 CO 的各项消耗总和 = 新鲜气中 CO 的量,即 504+2++4+8+%G+%G =+%G 同理 原料气中其他各气体的量 =该气体的各项消耗总和,由此可得新鲜气体中各气体流量,如下表: 表 新鲜气组成 组分 单位 CO CO2 H2 N2 Ar CH4 气量 m3/h +9.77%G + %G + %G + %G + %G + %G 新鲜气 m3/h + 新鲜气中惰性气体( N2 + Ar)百分比保持在 %,反应过程中惰性气体的量保持不变,( N2 + Ar) =+%G,则 +=( +%G) /% 解得 G=,即弛放气的量为 ,由 G 可得到新鲜气的量 由弛放气的组成可得出下表 表 弛放气组成 气体 CH3OH H2 CO CO2 N2 Ar CH4 组成 % % % % % % % 气量 m3/h 表 1 新鲜气组成 气体 CH4 H2 CO CO2 N2 Ar 组成 % % % % % % 气量 m3/h 循环气气量的确定 G1 =G 3+G4+G5+G6- G7- G8 式中: G1 为出塔气气量 ; G 3 新鲜气气量 ; G4 循环气气量 ; 15 G5 主反应生成气量; G6 副反应生成气量; G7 主反应消耗气量; G8 副反应消耗气量; G5= 504++%= m3/h G6= 2+2+4+9+2= m3/h G7=5043+++%3= m3/h G8=6+4+12+25+2= m3/h 已知出塔气中甲醇含量为 %,则 ( G4%+%++) / G1= 解得 G4= 表 1循环气组成 气体 CH3OH H 2 CO CO2 N2 Ar CH4 组成 % % % % % % % 气量m3/h 循环比, CO 及 CO2 单程转化率的确定 循环比 R= G4/G 3 =CO 单程转化率: (+)= 即 % CO2 单程转化率: (+)= 即 % 入塔气和出塔气组成 G1 =G 3+G4+G5+G6- G7- G8=G2= G3+G4 =(G2 为入塔气气量 ) 表 1 入塔气组成 G2= 气体 CH3OH H 2 CO CO2 N2 Ar CH4 组成 % % % % % % % 体积m3/h 摩尔量 kmol/h 16 表 1 出塔气组成 G1= 气体 H 2 CO CO2 N2 Ar CH3OH 组成 % % % % % % 体积 m3/h 摩尔量kmol/h 气体 CH4 ( CH3O)2 C4H9OH C18H18 H2O 组成 % % % % % 体积 m3/h 摩尔量kmol/h 计算过程 : 入塔气 CO=循环气中 CO+新鲜气中 CO 即 += m3/h 同理可得其他气体气量。 出塔气中 CO=入塔气中 CO-反应消耗的 CO+反应中生成的 CO 即 - - - - - -%+= m3/h。 同理可得其它气体量 甲醇分离器出口气体组成的确定 分离器出口气体组分 =循环气气体组分 +弛放气气体组分;则分离器出口气体中 CO气量 =循环气中 CO+弛放气中 CO=+=;同理可算的其他气体的气量。 表 1分离器出口气体组成 气体 CH3OH H 2 CO CO2 N2 Ar CH4 组成 % % % % % % % 体积 17 m3/h 摩尔量kmol/h 能量衡算 煤发电量 每吨煤发电 1200 1200=( ) /h 合成工段 合成塔的热平衡计算 ( 1)计算公式 全塔热平衡方程式为: ∑Q1 + ∑Qr = ∑Q2 + ∑Q3+ Q ( 1) 式中: Q1——入塔气各气体组分焓, kJ/h; Qr ——合成反应和副反应的反应热, kJ/h; Q2 —— 出塔气各气体组分焓, kJ/h; Q3 ——合成塔热损失, kJ/h; Q——沸腾水吸收热量, kJ/h。 ∑Q1=∑( G1Cm1Tm1) ( 2) 式中: G1——入塔气各组分流量, m3/h; Cm1 ——入塔各组分的比热容, kJ/( ); Tm1——入塔气体温度, k; ∑Q2=∑( G2Cm2Tm2) ( 3) 式中: G2——出塔气各组分流量 m3/h; Cm2 ——出塔各组分的热容, kJ/( ); Tm2—— 出塔气体温度, k; ∑Qr= Qr1 +Qr2 +Qr3+ Qr4+ Qr5 +Qr6+ Qr7 ( 4) 式中: Qr Qr2 、 Qr Qr Qr5 、 Qr ——分别为甲醇、二甲醚、异丁醇、甲烷、辛烷的生成热, kJ/h; Qr7——二氧化碳逆变反应的反应热, kJ/h Qr=Gr△ H ( 5) 式中: Gr——各组分生成量, kmol/h; 18 △ H——生成反应的热量变化, kJ/mol ( 2)入塔热量计算 通过计算可以得到 , 225℃ 时各入塔气气体的热容,根据入塔气各气体组分量,算的甲醇合成塔入塔热量如下表: 表 1 甲醇合成塔入塔热量 气体 CH3OH H 2 CO CO2 N2 Ar CH4 热容 kJ/( ) 气量 kmol /h 入塔热量kJ/( ) 入塔热量合计为 kJ/( ) 所以 ∑Q1== KJ/h ( 3)塔内反应热的计算 忽略甲醇合成塔中的反应 (2)生成的热量,按反应 (1) (3) (4) (5) (6) (7)生成的热量如下表 : 表 1 甲醇合成塔内反应热 气体 CH3OH ( CH3 )2O C4H9OH C8H18 CH4 CO 生成热kJ/mol - 生成量kmol /h 反应热kJ/h 反应热合计 = kJ/h ( 4) 塔出口气体总热量计算 表 1 甲醇合成塔出塔气体组分热容和热量 气体 H 2 CO CO2 N2 Ar CH3OH 热容 kJ/( ) 19 气量 kmol/h 出塔热量 kJ/( ) 气体 CH4 ( CH3) 2O C4H9OH C18H18 H2O 合计 热容 kJ/( ) 气量 kmol/h 出塔热量 kJ/( ) 出塔气体温度 255℃ 即 Q2==( 5)全塔热量损失的确定 全塔热损失为 4%,即 Q3=(∑Q1 + ∑Qr)4%=(+) 4%= kJ/h ( 6)沸腾水吸收热量的确定 由公式 (1)可得 Q=∑Q1 + ∑Qr - ∑ Q2 - ∑Q3= 入塔气换热器的热量计算 ( 1) 入换热器的被加热气体热量的确定 表 1入换热器被加热气体各组分热容和显热 气体 CH3OH H 2 CO CO2 N2 Ar CH4 热容 kJ/( ) 气量 kmol /h 热量 kJ/( ) 合计:入换热器的被加热气体热量为 ( ),入口温度为 40℃ , = kJ/h 20 ( 2)出换热器的被加热气体热量的确定 出换热器的被加热气体显热 =入合成塔气体的显热,即 KJ/h ( 3)入换热器的热气体热量的确定 入换热器的加热气体显热 =出合成塔气体的显热,即 ( 4)出换热器的热气体热量的确定 被加热气体吸收的热量 =出换热器的被加热气体显热-入换热器的被加热气体显热 == KJ/h ,所以 出换热器的加热气体显热量 =入换热器的加热气体显热-被加热气体吸收的热量=- = KJ/h ( 5) 出换热器的加热气体的温 度的确定 假设出换热器的加热气体各组分热容与出塔时相同,则出口温度为 ℃ 水冷器热量的计算 ( 1)水冷器热平衡方程 Q1+Q2=Q3+Q4+Q5 式中: Q1——入换热器气体显热, KJ/h; Q2——气体冷凝放热, KJ/h; Q3——出水冷器气体显热, KJ/h; Q4——粗甲醇液体显热, KJ/h; Q5——冷却水吸热, KJ/h。 ( 2)水冷器入口气体显热的确定 水冷器入口气体的显热 =入塔气换热器出口加 热气体的显热,即 KJ/h ( 3)水冷器出口气体显热的确定 表 1水冷器出口气体各组分热容和热量 气体 CH3OH H 2 CO CO2 N2 Ar CH4 热容 kJ/( ) 气量 kmol /h 热量 kJ/( ) 合计:水冷器出口气体显热 ( );出口温度 40℃ , 出口气体显热 == KJ/h 21 ( 4) 出水冷器的粗甲醇液体热量的确定 表 粗甲醇中液体组分气化热和液体热容 组分 ( CH3) 2O C4H9OH C18H18 H2O CH3OH 气化热KJ/kg 液体比热容KJ/(kg.。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