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项规章制度汇编内容摘要:
四、不带不玩易燃易爆物品。 严禁就寝后私自外出。 五、不准爬车、爬墙、爬树、爬栏杆和从较高处跳下。 不准在护栏旁互相推拉,不准骑在护栏和窗台上面玩耍,搞卫生擦玻璃、黑板要特别注意安全,谨防摔下来发生伤害事故。 六、不准追逐打闹,不准拉帮结派、持器械从事暴力活动,不准玩不正当的恶作剧和游戏。 七、不准到危房、变压电器、高压电线下、油库、建筑工 地、汽车旁边、井边、河边、塘边、火边等危险地带逗留玩耍。 九、上学期间不准擅自离校,有事外出要请假,学生自行组织活动,事先要报告班主任或学校领导、老师。 要善于识别陌生人哄骗。 尽量不与陌生人交谈,更不要轻易接受陌生人“馈赠”的食物和物品。 九、不准进“三室两厅一吧”,即卡拉 OK 室、电游室、桌球室和放像厅、营业性舞厅、网吧,严禁搞赌博活动和观看色情淫秽录像和歌舞表演。 十、不准乱掷乱抛东西,不准玩火药、弹弓、玩具子弹枪、尖器利器和摔炮。 十一、参加大型活动以及上下阶梯要小心慢行,不准跳跃上下台阶,不故意追赶、拥 挤、推撞他人。 十二、参加体育等活动,活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活动中正确使用体育器械,不准私自玩弄有危险性的体育器械。 训练铅球、铁饼、标枪等投掷项目时,其他人要远离投掷区观看,在没有教师维持秩序的情况下,不得随意乱投。 在跳马、跳箱、单杠、双杠、爬杆、爬梯等器械上,一定要有人在场保护,不可单独无组织乱来,更不准在上面行走,嬉闹。 十三、做实验操作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操作过程中防止触电、酸碱腐蚀、气体爆炸,严禁从实验室带走危险化学药品。 如遇突发安全事故,应及时报告教师和学校。 安全“四防”管理制度 为保证学校教育教学顺利进行,学校财产不受损失,师生不受意外伤害,特制定此制度。 学校应经常对师生开展教育和宣传活动,增强防火、防盗的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 对教职员工进行经常性电器使用和管理方面的指导,使全体员工懂得电器使用常识,增强防火意识。 未经学校领导的批准,任何人不许私自使用电暖风、电水壶等非教学用电器,一经发现给予批评和罚款。 冬季取暖,教师应教育学生不踩暖气片、暖气管,发现漏水及时报告,不许私自拧、堵暖气阀门。 加强对值日、值宿人员 的监督检查,按时交接班,认真填好值日、值宿日志,管理好护校学生。 经常检查灭火器、消火栓、应急灯等消防器材,发现故障及时维修与清除。 教学工作管理制度 教学常规(教师备课、学生作业、教学笔记等)检查制度 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学常规的管理,提高教学水平,特制订此检查制度。 每学期期初、期中和期末检查教师备课教案各一次。 每学期定期(开学初)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教师作业批改情况各一次。 教案、业务笔记和作业批改的检查由学校教导处负责,检查工作要严肃、认真。 对检查过的每一教案由教导处做记录,由检查人在教案检查表各栏目中做记录,并写出综合评价意见。 对每位教师的作业批改情况填写作业批改检查记录,由教导处分析作业量、作业设计、格式要求、学生书写情况、学习效果和批改质量等情况进行总结。 对教案和作业批改存在严重问题的,要及时指出问题所在,并限期改正,经多次检查仍不合格者,相应地扣发学期教学业绩奖。 教学检查制度 1 、教学检查是了解教学情况,获得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 教导处应在每学期开学一周内,制定出本学期的教学检查工作计划 ,经教务副校长审批后执行。 2 、教学检查要坚持经常性检查和定期检查,全面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检查收集情况和信息,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1) 经常性教学检查:包括理论性与实践性教学两个方面。 应随时了解教师的备课、讲课、辅导、作业批改、基本功训练、教书育人情况、教研活动;实施教务处教学质量评估组和教学评估小组两级检查性听课制。 (2) 定期教学检查:一般在学期的期初、期中、期末进行全校的检查。 期初检查:主要检查开学的各项准备工作,如教室、实验室、教材、教具、课表编排、教师备课等 ,以及开学后的教学秩序,学习状况等。 期中检查:在教务副校长领导下由教务处负责组织进行。 ①、检查教师业务学习笔记、检查教师教学计划及新课程实施情况。 ②、教案的上传与质量、课堂教学效果。 实验教学质量,批改作业及课外辅导等。 ③ 检查方法:组织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教学检查汇报会、教学经验交流会、学生学习经验交流会等。 期末检查:主要检查学期考试和学期结束工作。 如教学工作的完成、命题质量、考试组织、成绩分析、教学教研工作总结及有关教学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的归档工作、学年复查学生毕业名单。 3 、学校要求校长、教务副校长、教务科长、教研组长每学期都要听课。 听课应做到有准备、有记录、有评语、听课后应时向任课教师反馈,提出意见和建议。 4 、教导处在各学科、教研组检查的基础上,写出总结报告,肯定教学成绩和经验,对存在问题做出分析和判断,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 5 、教务副校长应向学校领导汇报检查情况,召开教师大会报告检查结果,肯定成绩,提出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表彰先进,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教案、业务笔记、作业批改检查制度 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学常规的管理,提高 教学水平,特制订教案、作业批改检查制度。 每学期期初和期末检查教师备课教案、业务笔记各一次。 每学期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教师作业批改情况各一次。 教案、业务笔记和作业批改的检查由学校教导处负责,检查工作要严肃、认真。 对检查过的每一本教案由教导处做记录,由检查人在教案检查表各栏目中做记录,并写出综合评价意见。 对每位教师的作业批改上检查上填写作业批改检查表,分析作业量、作业设计、格式要求、学生书写情况、学习效果和批改质量等情况。 对教案和作业 批改的检查情况,由教导处写出书面报告,并向全体教师通报。 对教案书写和作业批改存在严重问题的,要及时指出问题所在,并限期改正,经多次检查仍不合格者,相应地扣发学期教学业绩奖。 教学领导例会制度 教学领导每周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会议。 由学校安排时间,写入学校会议安排表,形成制度。 教学领导例会由主管教学工作的领导主持召开。 与会人员包括学校主管教学领导、教导处领导、各学年组长、学科组长。 特殊会议内容的教学工作例会,由教导处通知相关人员出席会议。 教学领导例会包括 : ( 1)总结与布置学校日常教学工作。 ( 2)及时通报教学工作进展情况,讨论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研讨教学改革、教学研究的前沿性问题。 ( 3)为学校领导专题教学工作会议准备与积累相关议题。 每次例会,首先检查上一次例会决定解决问题的落实情况和处理结果。 对没有及时处理妥善的问题由负责人说明原由,重新解决落实的措施。 教师教学评估制度 教师教学评估由学校组织实施,每年的 4 月份评估一次。 所有任课教师都参加评估。 采用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 评价、家长问卷、评估小组综合评定几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具体方法如下: 教师自评 首先要召开全体教师动员大会,传达文件精神,提出具体要求,每位教师对照评估标准,客观、全面地进行自我等级评估。 教师互评 以教研组为单位对本评估组中每位教师按职业道德、专业水平、专业发展、课堂教学几方面,逐项进行综合评价,给出分数,并转换为相应等级。 学生评价 采取教导处随机给每班 20 名学生发放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学生问卷从关心爱护学生、有无体罚学生现象、认真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等几方面评价任课教师,根据问卷,给出教师相应等级。 家长问卷 学校根据教师是否体罚学生、是否辅导学生、是否激励性评价、是否家校联系、课堂语言是否文明简洁五个方面设计问卷,力求全面客观地对老师的教学进行评价。 问卷通过学生发到家长手中,由家长填好后由学生交教导处,使调查问卷不经过教师的手。 学校回收后对教师进行评定并反馈相关信息。 学校评价 学校教导处以一年来教师备课、上课、培优补差、听课记录、参加校本培训、教研组活动的情况为依据,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专业水平、专业发展及方面的表现给出客观的评价。 评估小组综合评价 评估 小组以教师自评占 10%、互评占 20%、学校评价占 70%为依据,对每位教师作出综合评价,确定教师教学评估等级。 并运用适当形式反馈给教师。 具体评估参照教学评估实施方案。 教师“教学评估等级权重”表存入每位教师学期或当年业绩考核档案,作为教师任用、专业发展考核的重要依据。 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 自主管理学习制度 自主管理,指教师自己做主,自觉的约束个人行为,而达到专业发展的过程。 这里我们所说的“自主管理”专指学校从管理角度,为教师发展倡导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培养一种“我与集体共同发展 ”的团队意识;提供一种“自主管理”策略。 “自主管理”学习制度如下: 一、个体学习,注重选择,力求创新。 学习内容:依据个人专业发展意向,采取统一选材命题与自主选材命题相结合,重在学以致用。 学习方式: ( 1)个人主动学习,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摘抄、知识卡、网上收集等, ( 2)结合自己研究的课题,主动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 3)主动外出参观、认真听取专家辅导、反思学习。 ( 4)多与领导、同事进行新理念、新方法速递交流。 监控方法: ( 1) 学校定期组织自主学习交流活动,评出学习标兵。 ( 2) 利用网络 上传学习内容、方式、体会,提高个体学习质量。 ( 3) 对应知应会的理论,不定期进行开卷和闭卷反馈,促教师主动学习。 ( 4) 期末对教师个体学习状况纳入年度考核。 二、群体学习,以解决问题为核心。 对学校、教师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经常开展“剖析问题、改进工作我支招、一事一议”等研讨,引导教师发挥主人翁精神,自搞调查研究、自我修改措施、自我实施改进方案、自我监控实效。 学校对采纳的高招提议者给予奖励,提高教师务本求实的学习工作态度。 三、组织学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经常组织有主题的教育活动,凝聚团队的 向心力,增强教师集体荣誉感,在自我欣赏、自我接纳中不断进步成长。 利用展板宣传教师群体教改的成果和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 运用教育科研信息台,教师自愿展示理论学习自创格言、展示课改我支招的新经验。 结合实验课题每学年撰写 12 篇论文、案例,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 教研活动检查制度 每周三下午两节课后为各学科组开展教科研活动时间。 为进一步规范教科研活动,提高教科研活动的质量,制定本制度。 一、每周教科研活动时间,教导处负责检查、记录各组活动情况,包括参加人数、活动内容、主持人、起止时间、缺 勤人员等,活动完毕后收缴活动记录。 二、检查实行点面结合的方式,一人负责全面检查记录,校级领导及其他班子成员深入到学科组参加教研活动。 三、检查结果及活动记录等要及时整理存档,作为先进学科组、先进个人评选的重要依据。 教研组长选拔制度 为了更好的进行教研组工作,教研组长的选拔任命非常重要,为此特制定制度如下: 一、 教研组长条件: 教研组长首先是一位一线教师,作为教师应该在学科教学上要起到引领作用。 教研组长要有较强的协调能力,上要能协调领导,下要协调好教师。 让组内不同年龄层次的 老师都有教研的热情,参与教研;当组内教研活动发生思维碰撞时,遇到不同的问题和意见,组长要学会在其中进行辨证的综合,帮助教师统一思想,聚焦关键环节。 能带领教研组人员积极地参与有效的教研活动,并在学科教学质量上充分体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研组长要具有三种意识:主人翁意识,协调意识,和争优意识,不能只作为学校教学行为的执行者。 教研组长应该是互动者,应该在大量的调研基础上,给学校领导提供目前学科的教学状况,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给学校领导提供一定的建议和措施 教研组长要在课程改革的跑道上继续“ 领跑”,自身迫切需要进修提高。 要把自己当成新教师那样重新钻研教材,探索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方法,与组员一起研讨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 选拔方法: 教研组长的确定采取自愿竟聘或推荐的方式产生,上报教导处 . 教导处通过考察,上报学校领导班子通过,在教师会议上宣布任命。 教研组工作制度 一、目的 教研组是通过教学研究工作提高教师思想、业务水平的教学研究组织。 在教师中,要建立良好的教师集体,形成良好的教风,必须抓好教研组的建设。 二、适用范围 本校教研组工作人员。 三、内容 教研组的建立 ( 1)按照不同学科建立和健全教研组。 同一学科教师在三人以上,可成立教研组。 不足三人者,可将性质相近学科的教师组织起来,成立多科性的教研组。 教研组成立后,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会议制度、备课制度、相互听课制度、考勤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汇编
相关推荐
费用,避免因安全投入费用得不到保证,安全隐患得不到整改而造成事故。 负责安全奖励基金的及时提取使用,保证职工劳动保护用品、保健、清凉饮 9 料费用、取暖费的安排。 编制财务计划时,应负责将安全技术、劳动保护、职业卫生等费用列入财务计划并实行安全投入的专款专用。 负责对分管部门职工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支持公司开展的安全生产教育、竞赛活动,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参与公司和分管部门重大安全事故的 调查处理
中)、沉箱基础。 桥墩、桥台的受力构造和特点 :桥墩的作用是支承从它左右两跨的上部结构通过支座传来的竖向力和水平力。 桥台既要承受桥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和水平力,还要当土护岸,承受台后填土及土上荷载产生的土压力。 梁式桥、拱桥、刚架桥的基本受力原理 : 斜拉桥和悬索桥的基本受力原理 :受力分析,左边的力可以分解为水平向向左的一个力和竖直向下的一个力
,先加工好平面,再以平面为精基准加工孔,这样即能为孔的加工提供稳定可靠的精基准,同时可以使孔的加工余量较为均匀。 加 工阶段分为: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精加工阶段。 加工工艺路线如表 21 所示: 表 21 加工工艺路线 工序号 工序内容 工序 1 铸造、清理 工序 2 热处理:时效 工序 3 粗车 Φ85 外圆 工序 4 粗铣上顶面 工序 5 粗 ,精铣底平面 工序 6 钻、攻 4 M6
到学校需要 27分钟 . 飞 跃 场景 2: 2020上海国际田径黄金大奖赛前夕 ,为了让刘翔保持更好的竞技状态,孙海平教练特地安排了国内 110米栏 2号人物史冬鹏与他进行对抗性训练。 按照目前成绩看,刘翔比史冬鹏要快。 如果两人同时起跑,肯定刘翔赢,现在孙海平教练安排史冬鹏在起点前若干米起跑,(假设两人均为匀速运动)请思考: 刘翔能在到达终点之前追上史冬鹏吗。 如果能
大致图象 不经过的象限 和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 y=2x4 Y=2x+6 A(2,0) B(0,4) 第二 象限 4 第二 象限 9 A(3,0) A(0,6) 已知一次函数 y=kx+b,根据图示条件,确定 k, b值 解:由图知,直线 y=kx+b过点 A( 2, 0), B( 0, 3) 023bkb233kb又由图知,两直线交于点 A(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