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施工方案上水下顶管水下监理盐城海达内容摘要:

证施工顺序进行。 (4)、技术交底制度 施工技术交底的目的是使施工人员了解工程的规模、建设意义、工程特点,明确施工任务,特殊的操作方法、质量标准、安全措施等做到心中有底。 (5)、技术检验制度 技术检验是科学的方法,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的重要环节,技术检验的内容是对工程中使用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混凝土、电工仪表及施工精密量具等进行检查、试验、监督,防止错用、乱用和随意降低标准。 (6)、工程验收制度 工程验收是检查评定 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施工过程中,除按有关质量标准逐项检查质量外,还必须根据工程的特点,分别对隐蔽工程、分项工程进行验收。 (7)、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建立施工技术档案必须从工程开始准备,汇集、整理有关资料,并且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直到竣工验收结束。 (二)施工部署 施工部署的原则 (1)、符合施工条件的地段先施工,有地方矛盾的地段后施工。 沉井工作井、接收井是顶管施工的重点,我们将集中力量保重点、抢重点,在人力、物资、机具上予以充分保证,各专业管理工作应协助领导组织好施工,搞好 各方面配合。 (2)、凡符合施工条件地段同步进行施工,按施工程序,合理安排施工。 (3)、组织配合施工,穿插作业,重点部位抢王期,该工程在施工期间涉及到各工种、各专业、各施工队及后勤、材料等,必须主动做好配合工作。 施工顺序 (1)、本工程施工安排采用从下游向上游循序施工,采取小节拍流水施工作业,保证工程按期完成。 (2)、本工程计划安排四个作业组同时进行作业,过河顶管为一个作业组,其它顶管按 现场 实际情况分三个组进行作业。 主要施工部位划分 (1)、工作井、接收井项目施工; (2)、顶管工程项目施工。 劳动力组织准备 由于本工程工期较紧、工作量大,为保证工程的施工进度,须投入较多的劳动力,在不扰民的情况下采取 24小时作业,为此根据定额耗工数量及工程进度情况编制如下劳动力需要量计划: 劳动力需要量计划表 序号 工种名称 人数 1. 瓦工(包括混凝土工) 18 2. 木模工 12 3. 钢筋工 10 4. 顶管操作工 20 5. 电焊工 2 6. 电工 2 7. 土方工 15 说明:上述为计划安排人员,根据施工阶段进行人员调整。 施工 现场 平面布置图 ( 1)、布置原则 根据业主要求及 现场 征地范围进行施工场地的布置,不影响市民的生活,砂石、积土不占用 现场 以外的地方,办公及生活用房临时租用民房。 ( 2)、施工 现场 布图 (见附图 ) 五、施工机具配置 为确保能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工程,项目部将投入足量的施工机具工机具设备一览表 )。 六、检测设备配置 为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要求,项目部配置相应检测设备,详见(检测设备一览表) 七、 主要材料、构件供应计划和渠道 根据实际施工需要,制订主要材料、构件供应计划和渠道计划,详见(材料、构件供应计划和渠道表)。 八、施工总进度计划 (一 )、施工总进度计划 (见附表 ) (二 )、本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是依据总工期及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编制的,同时为加强职工的紧迫感、责任感,我们将在施工 现场 树立施工进度计划图,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九、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技术措施 (一)测量施工方案 施工测量采取 四固定 措施,保证测量精度。 测量仪器在施测前应检校,严格按测量操作规程施测。 施工水准控制网的建立 (1)、根据管线走向图,在施工前利用 现场 水准控制网点,采取闭合导线测量方法,将水准点引测到每一个工作井位置,并且固定在相邻的建筑物上。 (2)、在每一个水准点位置用红漆做好标志,写上高程。 (3)、绘好水准点点位记录图,便于施工时寻找。 (4)、做好水准点的保护工作,便于用时互相连测。 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1)、根据管道设计图上井位坐标用 经纬仪,在施工前将每一个用木桩落实到 现场。 (2)、用经纬仪根据工作井、接收井的桩位放出工作井两侧顶管的方向轴线,并用木桩落实到工作井两侧。 (3)、以两侧顶管方向线为依据确定工作井的中心线,按工作井施工图的长宽作为基础放工作井施工线。 (4)、将控制点延伸到施工 现场 外,固定在相邻的建构筑物上,以防止施工破坏。 (二)、工作井施工方案 水下监理 盐城海达水下工程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13961980988 18651915688 本次顶管拟采用预制沉井作为工作井,沉井采用一次制作 下沉。 为防止在顶管时井体位移,因此在沉井的后靠背进行加固处理。 沉井制作完成后在下沉前,井外壁刷冷底子油一道,热沥青一道。 本次沉井优先采用排水法下沉,施工时我们将采取井内挖沟排水,挖土下沉。 如果遇到流沙,我们将采取井外井点降水,然后进行井内挖土下沉。 如果遇到周围环境不能够采用井点降水,我们将采用不排水下沉。 本次工作井分矩形和圆形,根据 现场 顶管实际施工一次性顶管的长度确定矩形井的内部尺寸以及圆形工作井的直径。 l、工作井设计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