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移民手册1内容摘要:

毛皮交易为印第安土著带来了许多他们前未所有的东西。 其中有日用品,有钢刀、铁斧及火枪等武器,而且还有比武器危害性更大的朗姆酒和白兰地。 土著居民与殖民者之间经常发生流血冲突。 英、法殖民者间的利益之争也不断加剧。 双方都和印第安部落结盟,并与盟友联合起来打击对方,争夺地盘。 为便于收购毛皮,法国人在内陆建立了好些据点。 英国人则把殖民点设置在沿海地区,以便充分利用海军力量。 二、 英法冲突  从一六八九年起英法两国之间发生了一系列争夺北美控制权的武装冲突。 一七一 O 高莎半岛落入英军之手;法军则重新占领了皇家岛(如今的布列敦角)。 法国人在那里修筑路易堡,来防御从对劳伦斯水道而来的英军,并以它为新生法兰西与西印度之间的贸易枢纽。 路易堡在一七四五年被英军攻占,但到一七四八年双为法军所收复。 英国人随后建筑了哈利法克斯城与之抗衡。 一七五五年七月法军在杜奎斯要塞前打几了英国将领布拉多克的军队。 消息传来,高莎的英国人总督查尔斯地劳伦斯害怕本地阿卡迪亚法裔居民乘机作乱,竟将这一万人强行遣送到今天美国的路易斯安纳州。 在七年战争中英国确立了世界头号殖民强国的地位。 在北美洲,军率部于一七五八年再次从法军手中夺取了路易堡。 第二年,并占领了魁北克城。 一七六 O 年蒙特利尔也落入英军之手。 至此英国实际上已完全控制了新法兰西。 一七六三年的巴黎和约使得新法兰西正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英国在北美洲的属地当时是南至墨西哥湾,北达哈得孙湾。 英国的胜利意味着大约六万法裔加拿大人(包括一千五百名从路易斯安纳倒流回来的阿卡迪亚人)必须适应与原来大不相同的生活方式。 申明:手册中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 该手册禁止用作任何商业目的。 第 8 页 共 204 页  幸亏后来的事实证明英国的统治总的说来还相当温和。 英国统治者采用英国刑法,但很快就意识到必须保留原来通行的法国民法。 一七七四年魁北克法令正式规定两套法律同时有效。 一七七六年美国独立,保皇派不分贵贱纷纷逃离新成立的美利坚合众国前来加拿大安家。 这些新来的人与原来的居民在宗教、法律和社会制度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差异。 两者之间产生了如何互相适应,究竟以谁为主的严重问题。 一七九一年这个问题获得部分的解决。 殖民地政府将原有的魁北克省分成上、下加拿大两个部分 ,即如今的安大略及魁北克省。 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议会。 也逐渐划分成几个部分:一七六九年爱德华王子岛成了英国直辖殖民地;一七八四年纽布朗斯威克省创立;纽芬兰原来只是个渔业基地,直至一八三二年才有了自己的省政府。 当时加拿大的西部和北部是哈得孙湾公司(成立于一六七 O 年)的特许地,其地盘包括注入哈德孙海湾报有河流的流域。 三、英美冲突  在一八一二年开始的历时三年的英美战争中,美军一度进攻加拿大,但未获胜。 两国海军也几次交锋,都没有决定性的胜负。 最后双方于一八一四年十二月签订协约,同意放弃在战争中占领的领土,并成立一个委员会来划定加美边境线。 但直到一八一五年一月八日英军在新奥尔良败北,战争才终于真正结束。 这场战争增强了美国人的民族意识,并促进了美国工业的发展。 因此美国人认为他们是胜利者。 尽管英军、加拿大民兵及印第安武士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加拿大未失掉一寸土地,而且直到加拿大发生一八三七至一八三八年的叛乱之前,和约使得加、美双方能基本上相安无事,因此加拿大人也蛮有理由自我祝贺。 倒霉的只是英国。 英国军队在战争中出了大力,但到头来英国人还是情愿忘掉这声战争。 【联邦的兴起】   一、一八三 O 年代的动乱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加拿大政治、经济问题丛生。 下加拿大议会中法裔议员占多数,但议会的执行委员会却被英裔所把持。 另一方面,由于长期耕作不当,土地贫化,下加拿大小麦减产,出现了农业危机。 一八三七年,整个北美地区民生了贸易危机,使得下加拿大的经济情况更加恶化。 当年十一月,深具号召力的巴皮诺率众暴动,但造反者的军事力量远远比不上正规英军以及相当凶猛粗野的民兵。 申明:手册中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 该手册禁止用作任何商业目的。 第 9 页 共 204 页  同年上加拿大地区也发生了规模较小的叛乱。 总统安德鲁。 杰克孙的民主思想,反对英国的统治,并发动了多伦多的暴动。 这两场叛乱都很快就被镇压下去。 巴皮诺和麦肯齐之后都逃到了美国,后者还在美国的支持下继续制造了一些边境事件。 一八三八年,达勒姆伯爵就任加拿大总督,受命调查研究加拿大的叛乱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此人思想开放,精明能干,但独断专行,到任才半年就被解职。 然而他在一八三九年提交的达勒姆报告书却改变了英国政府治理这块殖民地的方式。 他建议使法裔加拿大人与英裔同化,为此应该合并上、下加拿大。 根据这个建议,原来的上、下加拿大两个殖民地一八四 O 年变成了新的加拿大省。 达勒姆更有深远影响的建议是,殖民地行政当局应该对民选的议会负责,而不受命于英国指派的总督。 当时的伦敦保守党政府认为这样的制度根本就行不通。 后来保守党下台,、等人鼓动的民众骚乱,英国政府才于一八四八年在加拿大采用达勒姆建议的制度。 后来英国其他的北美洲殖民地纽芬兰、爱德华王子岛及纽布郎斯威克省也在一八八五年以自己的方式解决了同样的政治问题。 二、统一的过程  (一) 促成改革的压力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在蒙特利尔与多伦多两个主要城市之间修起了铁路。 这条铁路后来又东连美国缅因州的波特兰港,南接美国的芝加哥市。 其他的一些铁路也在这些年里开始通车。 便利的交通打破了各个地区互相隔绝的状态,不仅改变了农村,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铁路大大促进了英属北美洲的革新,使加拿大的社会发生了永久性的变化,为六十年代加拿大的联合统一运动打下了基础。 外来因素也起了促进加拿大统一的作用。 美国的南北战争爆发,美、加关系变得紧张。 一八六一年十一月,美国战舰圣杰西诺号拦截了英国货轮特伦特号,并拘捕了船上的两个南部邦联的特使。 英国为此极为愤慨,声称主权遭受侵犯,因而对美宣战。 第二年美国政府承认拦截英国船只是非法行动,还释放了那两个南部邦联的特使,两国之间的战争状态才告结束。 这一事件使加拿大更加感觉到美国的威胁。 另一方面,大英帝国本身也处于对殖民地幻灭阶段。 这一切使英属北美洲的许多人深切地意识必须进行重大的政治改革。 加拿大内部促进联合的势力主要来自西加拿大(即原来的上加拿大)。 这里的人对一八四 O 年上、下加拿大合并时所定的条件越来越不满。 申明:手册中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 该手册禁止用作任何商业目的。 第 10 页 共 204 页  这时候西加拿大的人口已经是东加拿大(即原来的下加拿大)人强烈要求他们的议员数目应该和人口成比例。 (二) 最早的联邦  保守党尽可能地抵制这一变革要求。 但到了一八六四年情势已十分明显:除非进行改革,否则不管是哪个党执政,都无法维持下去。 于是保守党和改革党在当年的六月结成同盟,确定了要组成英属北美洲联邦的目标。 大西洋沿岸的几个殖民地与加拿大省之间相隔着广阔的森林、阿巴拉契亚山脉以及缅因高地,相互之间基本上处于隔绝状态。 而且这几个殖民地不仅历史背景相异,兴趣也不一致。 爱德华王子岛和纽芬兰的想法与大陆大有差距。 爱德华王子岛结成联邦有兴趣。 一八六四年十月,各方的代表提出的成立英属北美联邦的建议竟然取代了会议原来的议题。 英国政府热烈赞成这一想法。 五个殖民地的议会亦各自就这一建议进行了表决。 加拿大省在一八六五年三月通过了提案。 但是纽布朗斯威克、爱德华王子岛和纽芬兰都有拒绝成立加拿大联邦。 ,只有纽丰郎斯威克也加入的情况下才加入联邦。 纽布朗斯克在一八六六改变了立场。 这既因为受到英国政府的强大压力,也因为面临外来的军事威胁这一年的四月和六月,美国的爱尔兰的人反英秘密会社芬尼亚兄弟会两次袭击了这块英国的殖民地。 随着纽布郎斯威克。 一八六九年初英国国会通过英属北美法令,让加拿大省、。 一八六七年七月一日法令正式生效。 从此七月一日成了加拿大的国庆日。 新联邦把原来的加拿大省分成安大略和魁北克,有四个省份。 联邦政府有权否决省政府的法案。 各省的宗教少数派在遭受侵害的特殊情况下,可以就教育权向联邦政府提出上诉。 联邦及各省都采用了英国的制度组阁,政府对民选的议会负责。 (三) 联邦的扩大。 除了一八七三至一八七八年之外,他一直联任,直到一八九一年逝世。 在约翰。 麦克唐纳的任内,加拿大于一八六九年从英国哈德逊公司接管了西北领地,于一八七 O 年新设了明尼托巴省,于一八七一年合并了英属哥伦比亚,又于一八七三年使爱德华王子岛成了联邦的新成员。 申明:手册中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 该手册禁止用作任何商业目的。 第 11 页 共 204 页  新入联邦的西部各省地广人稀,要治理本来就非常困难,加拿大政府既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对西部的实际上情况又缺乏了解。 例如,、英与印第安土著混血儿举行红河起义之后,加拿大政府才迫于形势成立了明尼托巴省。 一八七一年,麦克唐纳政府为促使英属哥伦比亚加入加拿大联邦,匆忙许诺要在两年内开始铺设一条从东部直到太平洋岸的铁路,而且还预计一八八一年全线通车。 这条铁路要通过四千八百公里宽的大陆,其间不仅有重重险山恶水,无边的森林沼泽,连绵千里的大草原,而且人烟极为稀少。 要在这样短暂的时间内完成勘测地形,开路造桥的任务,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尽管有许多私方的投资,整个计划连同麦克唐纳政府在腐化丑闻四出的情况下于一八七三年垮了台。 ,但收效甚微。 一八七八年卷土重来的保守党政府也无所作为。 直到一八八 O 年,才有一个私方财团承担了这一空前艰巨的工程项目。 新组建的太平洋铁路公司开始运作。 这公司有雄厚的财源,有政府的大力支持,还有一位能力非凡的总裁威。 结果不到五年,从蒙特利尔到温哥华的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就打下了最后的一颗道钉。 这条铁路反加拿大的东西两端联成整体,大大地促进了广袤内陆的开发。 铁路沿线原来渺无人烟的大荒原出现了无数新的城镇和乡村。 一八八 O 年,英国政府将北极群岛交给加拿大。 从一八七三年起,加拿大的西北皇家骑警为加拿大西部的治安作出了出色的工作,但这支警察力量不可能解决导致叛乱的种种政治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政府缺乏远见的西部政策。 政府利用太平洋铁路,很快就能派军队到达那里,并于第二年击溃了李尔领导的梅梯斯大林人(白人与印第安人的混血后裔)和印第安土著的联合武装力量。 保守党政府一八八五年将李尔处以绞刑,结果引起了纷纷抗议,而且东部的抗议之声比西部还要强烈。 尽管加拿大的罗马天主教会谴责李尔叛教,但他的命运却触动了法裔加拿大人的同情之心。 许多人认为他是个英雄。 为此在法裔占多数的魁北克省,保守党的势力大受削弱,并且长期不能恢复。 一八九一年麦克唐纳在总理的任上去世。 保守党势力因此进一步削弱。 姆生既能干又有魄力,尽力想保住保守党的政权,而且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但天不假年,一八九四年他也突然病逝。 一再受创的保守党终于在一八九六年因复杂而棘手的明尼托巴学校总是被选民赶下了台。 一八九 O 年明尼托巴省废除按宗教分设学校的制度,并停止用法语充当官方语言。 这个决定引起了强烈的争议。 申明:手册中的文章均来自互联网。 该手册禁止用作任何商业目的。 第 12 页 共 204 页  联邦的保守党怕引火上身,迟迟不加干预,直到一八九五年才受法庭之命提出恢复该省天主教学校的法案。 国会反对派自由党成功地阻止法案的通过。 而在随之而来的全国大选中获得胜利。 【完成现代化的时代】   一、联邦的继续发展。 他是加拿大的第一位法裔总理。 此人身材修长,风度文雅,很有政治魅力,而且颇具真正的自由思想。 洛里埃当政之年也是加拿大急剧发展的时期。 在一九一四年之前,加拿大又增加了百分之三十。 一九 O 五年在西部增设了阿伯塔和沙斯卡曲湾两个省。 在一九一一年的联邦大选中。 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民间对自由党签订的,由美国首先提出的贸易互惠条约感到不满,而博登充分了选民的民族情绪。 博登政府因为提倡加拿大经济民族主义,强调维持与英国的密切关系,在民间颇有势力基础。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后,博登的亲英政策受到严峻考验。 一九一四年十月,加拿大派出三万三千名军人赴欧参战。 其中许多人丧生疆场。 接着又有更多的加拿大师团奔赴欧洲战场。 很快加拿大军队成了协约国在西线的突击力量。 一九一七年四月,米高地。 协约国曾多次攻打这一军事要地,但毫无进展,来自殖民地的一支军队却创造了奇迹,此加拿大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声誉大大提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双方军队的伤亡都空前严重。 仅仅在一九一六年的索姆河战役,协约国方面就失掉了六十二万三千九百零七人,其中二万四千零二十九人为加拿大人。 而在维米一战,就有三千五百九十八名加拿大人阵亡。 严重的伤亡使前往欧洲访问的博登总理意识到,要使加拿大军队继续战斗下去,只有实行强制征兵制度。 但一九一七年五月他回到加拿大时,发现国内许多人不能接受他的看法,而法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