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国建筑史内容摘要:
但圣索菲亚教堂各种不同方向的、不同大小的、不同层次的发券,常常一簇簇组成很优美的 景观,这也是万神庙所没有的。 灿烂的色彩 圣索菲亚教堂的第三个成就是它内部灿烂夺目的色彩效果。 墩子和墙全用彩色大理石贴面,有白、绿、黑、红等颜色,组成图案。 柱子大多是深绿色的,少数是深红色的。 柱头一律用白色大理石,镶着金箔。 柱头、柱础和柱身的交界线都有包金的铜箍。 穹顶和拱顶全用玻璃摩赛克装饰,大部分是金色底子的,少量是蓝色底子的。 地面也用摩赛克铺装。 东欧小教堂的建筑特点( ☆ ) 除了圣索菲亚教堂,拜占庭没有重大的建筑活动。 教学的规模都很小,穹顶直径最大的也不超过 6 米。 不过,这些教堂的外形 有改进,穹顶逐渐饱满起来,举起在鼓座之上,统率整体而成为中心,真正形成了垂直轴线,完成了集中式的构图,这体形远比早期的舒展、匀称。 在俄罗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等正教国家,都流行这种教堂。 俄罗斯的华西里 •伯拉仁内教堂、斯巴斯 涅列基扎教堂;南斯拉夫的格拉查尼茨教堂。 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和风格( ★ ) 415C 在封建前期,皇权强大,正教教会是皇帝的奴仆。 拜占庭文化适应着皇室、贵族和经济发达的城市的要求,世俗性很强。 因此,大量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被保存下来。 由于地理位置 关系,它也汲取了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和阿尔美尼亚等地区的建筑成就。 它的建筑在罗马遗产和东方丰厚的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体系。 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 4 个或者更多的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 这种形制主要在教堂建筑中发展成熟。 拜占庭建筑,继承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遗产,又汲取了阿尔美尼亚、波斯、叙利亚、巴勒斯坦、阿拉伯等等国家和民族的经验,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创造了卓越的建筑体系。 这个成就的取得,一方面是,即使当时比较落后的地区比较弱小的民族,也能作出有意义的贡献;另 一方面是,即使象拜占庭这样强大而又发达的大国,也不拒绝向别人学习哪怕是点点滴滴的长处。 历史上,大凡一支比较发达的文明,都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关起门来所能成就的。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明也是广阔地域里许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成果。 〈六〉西欧中世纪建筑 515C “罗马风 ”建筑的形成和特点( ★★ ) 1012C 早期基督教建筑是同拜占廷建筑同时发展起来的。 包括古罗马迁都后帝国西部,分裂后的西罗马帝国与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长达三百余年的西欧封建混战时期的建筑。 公元 9 世纪左右。 西欧一度统一后又分裂成 为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和英格兰等十几个民族国家,并正式进入封建社会。 这时的经济属自然经济,社会秩序较稳定,于是,具有各民族特色的文化在各国发展起来。 这时的建筑除基督教堂外,还有封建城堡与教会修道院等。 其规模远不及古罗马建筑,设计施工也较粗糙,但建筑材料大多来自古罗马废墟,建筑艺术上继承了古罗马的半圆形拱券结构,形式上又略有古罗马的风格,故称为罗马风建筑。 它所创造的扶壁,肋骨拱与束柱在结构与形式上都对后来的建筑影响很大。 哥特式教堂的建筑特色( ★★★ ) 1215C ① 结构上的特色 第一,使用骨 架券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十字拱成了框架式的,其余的填充围护部分就减薄到 25~ 30cm 左右,拱顶大为减轻。 材料省了,侧推力也小多了,连带着垂直承重的墩子也就细了一点。 骨架券使各种形状复杂的平面都可以用拱顶覆盖,祭坛外环廊和小礼拜室的拱顶的技术困难迎刃而解。 第二,骨架券把拱顶荷载集中到每间十字拱的四角,因而可以用独立的飞券在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在中厅每间十字拱四角的起脚抵住它的侧推力。 飞券落脚在侧廊外侧一片片横向的墙垛上。 从此,侧廊的拱顶不必负担中厅拱顶的侧推力,可以大大降低高度,使中厅可以开很大的 侧高窗,而且侧廊外墙也因为卸去了荷载而窗子大开。 因而,结构进一步减轻,材料进一步节省。 第三,全部使用两圆心的尖券和尖拱。 尖券和尖拱的侧推力比较小,有利于减轻结构,而且不同跨度的两圆心券和拱可以 —样高,因此,十字拱顶的对角线骨架券不必高于四边的,十字拱不致逐间隆起。 甚至,十字拱的间也不必是正方形的了。 不仅在结构上,而且在装饰、华盖、壁龛等等一切地方,一切细部,尖券都代替了半圆券,教堂建筑的风格是完全统一的。 第四,主教堂的形制基本是拉丁十字式的。 主入口朝西、礼拜堂在东端。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技术是非常 光辉的成就。 它的施工水平也非常高。 它创造了许多崭新的纪录。 ② 艺术处理上的特色 第一,哥特教堂的内部处理。 新的结构方式直接为教堂的艺术风格带来了一些新因素。 中厅一般不宽〈巴黎圣母院的只有 12. 5m〉,但它们很长〈巴黎圣母院的为 127m〉,两侧支柱的间距不大〈巴黎圣母院的为 6m〉,因此,教堂内部导向祭坛的动势很强。 祭坛上铺金绣银,摇曳的烛光照着受难的耶稣基督,僧侣们借此造成强烈的宗教情绪。 但是,由于技术的进步,中厅越来越高,一般都在 30m 以上。 拱券尖尖,骨架券从柱墩上散射出来 ,有很强的升腾的动势。 后来,柱头渐渐消退,支柱与骨架券之间的界线很弱,仿佛是骨架券向下的延伸,垂直线统治着所有的部位。 于是,看上去不是拱顶覆盖着内部空间,不是支柱负荷着拱顶,而是整个结构都从地下生长出来,枝干挺拔,向上发散。 于是,发生了向上和向前两个动势的矛盾,削弱了祭坛作为艺术中心的地位。 第二,彩色玻璃窗 哥特式教堂几乎没有墙面,而窗子很大,占满整个开间,是最适宜于装饰的地方。 当时能生产含有各种杂质的彩色玻璃,受到拜占庭教堂的玻璃摩赛克的启发,心灵手巧的工匠们用彩色玻璃在整个窗子上镶 嵌一幅幅的图画。 这些画都以《新约》故事为内容。 彩色玻璃窗的做法是,先用铁棂把窗子分成不大的格子,用工字形截面的铅条在格子里盘成图画,彩色玻璃就镶在铅条之间。 铅条柔软,便于操作。 第三,哥特教堂的外部处理 法国哥特式教堂的外貌往往不及内部完整。 由于工期常常长达几十年,甚至一二百年,有些教堂各部分属于不同时期,形式和风格很不一致;还有一些教堂,始终没有最后完成。 西立面的典型构图是:一对塔夹着中厅的山墙,垂直地分为三部分。 山墙檐头上的栏杆、大门洞上一长列安置着犹太和以色列诸王的雕像的龛,把三部分 横向联系起来。 中央,栏杆和龛之间,是圆形的玫瑰窗,象征天堂; 3座门洞,都有周圈的几层线脚,线脚上刻着羞成串的圣像。 塔上有很高的尖顶,不过有些没有造成,有些倒塌了。 无论是法国的、英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还是西班牙的哥特式教堂,古典建筑的因素和手法基本上是没有的。 这一方面是由于它们完全不能适应哥特式的结构体系和艺术追求,在实践过程中逐渐被淘汰了,另一方面是因为哥特建筑兴起和流行的地区,在古罗马时代都还是远僻的省份,古代的文化和建筑遗产都比较少,传统的力量很弱。 意大利中世纪的建筑特色( ★★ ) ① 比萨主 教堂建筑群( ★★ ) 11 世纪时,比萨是海上强国。 比萨主教堂,它的钟塔和洗礼堂,是意大利中世纪最重要的建筑群之一。 它是纪念 1062 年打败阿拉伯人、攻占巴勒摩 (Palermo)而造的。 主教堂是拉丁十字式的,中厅用木桁架,侧廊用十字拱。 钟塔在主教堂圣坛东南 20 多米,圆形,分为 8 层。 这一组建筑群摆脱了主教堂位于城市中心的常例,而造在城市的西北角,连成一线,紧靠城墙和墙根的公墓墓堂,以完整的侧面朝向城市。 三座建筑物的形体各异,对比很强,造成丰富的变化。 但它们构图母题一致,都用空券廊装饰,风格统一,又 被城墙和公墓的墙联系起来,形成和谐的整体。 空券廊造成的强烈的光影和虚实对比,使建筑物显得很爽朗。 三座建筑物都由白色和暗红色大理石相间砌成,衬着碧绿的草地,色彩十分明快。 草地上点缀着白色的儿童雕像,更显得亲切生动。 它们既不追求神秘的宗教气氛,也不追求威严的镇慑力量,作为城市战胜强敌的历史纪念物,它们是端庄的、和谐的、宁静的。 ② 佛罗伦萨主教堂西面及塔 ③ 威尼斯的总督府( ★★ ) 威尼斯总督府是欧洲中世纪最美丽的建筑物之一。 威尼斯当时是海上强国,地中海贸易之王。 总督府是威尼斯打败劲 敌热那亚 (1352 年 )和土耳其 (1416 年 )的重大胜利的纪念物。 平面是四合院式的,南面临海,西面朝广场,东面是一条狭窄的河。 主要的房间在南边,一字排开。 大会议厅在第二层,高 15m。 非常空阔宽敞,装饰极为华丽,有大幅的壁画和天顶画。 结构都是拱券的。 总督府的主要成就在南立面和西立面的构图。 立面高约 25m,分为三层。 第一层是券廊,圆柱粗壮有力。 最上层的高度占整个高度的大约 1/2,除了相距很远的几个窗子之外,全是实墙。 墙面用小块的白色和玫瑰色大理片贴成斜方格的席纹图案,没有砌筑感,从而消除了重量 感。 除了窄窄的窗框和细细的墙角壁柱,没有线脚和雕饰。 因此,这一层高高的实墙并没有给下面的券廊过重的负担。 这墙面的处理显然受到伊斯兰建筑的影响。 第二层券廊担当了上下两层间的过渡任务。 它比底层多 1 倍柱子,比较封闭一些,而它上面的一列圆形小窗的透空度又更小一些,是券廊和实墙之间很好的联系者。 圆窗是哥特式的十字花,它们同第二层券廊的火焰形券一起组成了十分华丽的装饰带。 这两个立面的构图极富有独创性,奇光异彩,世界建筑史中几乎没有可以类比的例子。 它们好象是盛装浓饰的,却又天真淳朴;它们好象是端庄凝重 的,却又快活轻俏,似乎时时在变化着它的性格。 西班牙中世纪的建筑特色 ——阿尔罕布拉宫( ☆ ) 西班牙格兰纳达的阿尔罕伯拉宫是伊斯兰世界中保存得比较好的一所宫殿。 阿尔罕伯拉宫位于一个地势险要的小山上,宫殿偏于北面,它以两个互相垂直的长方形院子为中心。 南北向的叫柘榴院,以朝觐仪式为主,比较肃穆;东西向的叫狮子院,比较奢华,是后妃们住的地方。 柘榴院两侧是不高的墙,表面平洁,南北两端有纤细的券廊,北端券廊的后面就是正殿,沉重地耸立在纤细的券廊背后,更突出了券廊的轻快。 院子中央一长条水池 ,晶莹澄澈,使院子更柔和明亮,也更活泼一些。 狮子院有一圈柱廊,纤细的柱子或一个、或成双、或三个一组地排列着,挤挤攘攘不很规则。 装饰纤丽的、精巧的券廊给狮子院以娇媚的性格。 院子的纵横两条轴线上都有水渠,相交处辟圆形水池,池周雕着 12 头雄狮,院子由此得名。 〈七〉文艺复兴建筑 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的建筑特色( ★★★ ) 1470 年建成的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史开始;被公认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第一个作品,新时代的第一朵报春花。 其设计师伯鲁乃列斯基,是文艺复兴时代所特 有的那种多才多艺的巨人。 它的主要建筑特点如下: ① 结构 为了突出穹顶,砌了 12m 高的一段鼓座。 把这样大的穹顶放在鼓座上,这是空前未有的。 (拜占庭)虽然鼓座的墙厚到 4. 9m,还是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小穹顶的侧推力,减小它的重量,伯鲁乃列斯基的主要办法是:第一,穹顶轮廓采用矢形的,大致是双圆心的(哥特);第二,用骨架券结构(古罗马),穹面分里外两层,中间是空的(创新)。 这两点显然不仅借鉴了古罗马的经验,而且也借鉴了哥特式建筑的经验,但它却是全新的创造。 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是世界最大的穹顶之一。 它的 结构和构造的精致远远超过了古罗马的和拜占庭的。 结构的规模也远远超过了中世纪的。 它是结构技术空前的成就。 ② 施工 这个穹顶的施工也是一项伟大的成就。 它的起脚高于室内地平 55m,顶端底面高 91m。 这样的高空作业,据记载,脚手架搭得十分简洁,很省木材,然而又很适用。 为了节约工人们上下的时间,甚至在上面设了小吃部,供应食物和酒。 鲁乃列斯基创造了一种垂直运输机械,利用了平衡锤和滑轮组,以致用一头牛就可以做一般要 6 对牛才能做的功。 因为这项工程的困难程度显而易见,工程开始后,有人以为 100 年也造不成, 但只用了十几年就造好了。 ③ 意义 第一、天主教会把集中式平面和穹顶看作异教庙宇的形制,严加排斥,而工匠们竟置教会的戒律于不顾。 虽然当时天主教会的势力在佛罗伦萨很薄弱,但仍需要很大的勇气,很高的觉醒,才能这样做。 因此,它是在建筑中突破教会的精神专制的标志; 第二、古罗马的穹顶和拜占庭的大型穹顶,在外观上是半露半掩的,还不会把它作为重要的造型手段。 但佛罗伦萨的这一座,借鉴拜占庭小型教堂的手法,使用了鼓座,把穹顶全部表现出来,连采光亭在内,总高 107m,成了整个城市轮廓线的中心。 这在西欧是前无 古人的,因此,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独创精神的标志; 第三,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施工上,这座穹顶的首创性的幅度是很大的,这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的普遍进步。 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被公正地认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第一个作品,新时代的第一朵报春花。 坦比哀多的建筑特色( ★★★ ) 坦比哀多是盛期文艺复兴建筑的纪念性风格的典型代表,设计人是伯拉孟特。 这是一座集中式的圆形建筑物,神堂外墙面周围一圈多立克式的柱廊,连穹顶上的十字架在内,总高为 14. 70m。 有地下墓室。 集中式的形体 、饱满的穹顶、圆柱形的神堂和鼓座,外加一圈柱廊,使它的体积感很强,完全不同于 15 世纪上半叶佛罗伦萨偏重于一个立面的建筑。 建筑物虽小,但有层次,有几种几何体的变化,有虚实的映衬,构图很丰富。 环廊上的柱子,经过鼓座上壁柱的接应,。中外国建筑史
相关推荐
,意大利首都罗马,德国首都柏林。 欧洲西部大部分为北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 地形以平原为主,畜牧业发达,人们称牧草为 ‘ 绿色金子 ’。 英国畜牧业占全部农产值的 70%。 荷兰、丹麦是世界著名的乳畜大国。 欧洲西部旅游地多,英国的伦敦塔桥、荷兰风车、法国巴黎的艾菲尔铁塔、西班牙的斗牛、挪威的峡湾风光等。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黑种人为主,被称为 “ 黑种人的故乡 ”。
市民出行前三位统计表 .............................................................................................................. 49 表 49 市民公交车出行频率 ...........................................................
是所谓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但 是,由于工业革命初期人们对工业化的意识认识不足,加上当时英国盛行浪漫主义的文化思潮,英国工艺美术的代表人物始终站在工业生产的对立面,进入 20 世纪,英国工艺美术转向形式主义的美术装潢,追求表面效果,结果使英国的设计革命未能顺利发展,反而落后于其他工业革命稍迟的国家。 而欧美一些国家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得到启示,又从其缺失之处得到教训,因而设计
与易燃,可燃物,碱类、潮湿物品等 物品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雨天搬运要妥善遮盖。 不宜久存,以免变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 /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 中国 MAC( mg/m3):未制定标准 美国 ACGIH: TLVTWA2mg( Al) /m3 监测方法: 电位法同时测定氯化铝和盐酸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沐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