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建筑史图片版内容摘要:
是所谓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但 是,由于工业革命初期人们对工业化的意识认识不足,加上当时英国盛行浪漫主义的文化思潮,英国工艺美术的代表人物始终站在工业生产的对立面,进入 20 世纪,英国工艺美术转向形式主义的美术装潢,追求表面效果,结果使英国的设计革命未能顺利发展,反而落后于其他工业革命稍迟的国家。 而欧美一些国家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得到启示,又从其缺失之处得到教训,因而设计;思想的发展演变快于英国,后来居上。 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性建筑有: 魏布 设计的莫里斯 红屋 和美国甘布尔兄弟设计的 甘布尔住宅。 莫里斯红屋 甘布尔住宅 3。 美丽的动感 —— 新艺术运动 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启示, 19 世纪最后 10 年和 20 世纪前 10 年,欧洲大陆出现了名为 “ 新艺术派 ” 的实用美术方面的新潮流。 新艺术运动的最初的中心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随后向法国、奥地利、德国、荷兰以及意大利等地区扩展。 “ 新艺术派 ” 的思想主要表现在用新的装饰纹样取代旧的程式化的图案,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主要从植物形象中提取造型素材。 在家具、灯具、广告画、壁纸和室内装饰中,大量采用自由连续弯绕的曲线和曲面。 形成自己特有的富于动感的造型风格。 “ 新艺术派 ” 在建筑 方面表现在:在朴素地运用新材料新结构的同时,处处浸透着艺术的考虑。 建筑内外的金属构件有许多曲线,或繁或简,冷硬的金属材料看起来柔化了,结构显出韵律感。 “ 新艺术派 ” 建筑是努力使工业艺术与艺术在房屋建筑上融合起来的一次尝试。 代表建筑有 戈地 设计的 米拉公寓 、 巴特罗公寓 和 霍尔塔 设计的 布鲁塞尔让松街 6 号住宅、索尔威旅馆 等。 布鲁塞尔让松街 6 号住宅 索尔威旅馆 4。 维也纳分离派 —— 与传统分手 维也纳分离派是新艺术运动在奥地利的产物。 由奥地利建筑师瓦格纳的学生奥别列兹、霍夫曼与画家克里木特等一批 30 岁左右的艺术家组成名为 “ 分离派 ” 的团体,意思是要与传统的和正统的艺术分手。 瓦格纳 在 1895 年出版的专著《论现代建筑》中提出:新建筑要来自生活,表现当代生活。 他认为没有用的东西不可能美,主张坦率地运用工业提供的建筑材料,推崇整洁的墙面、水平线条和平屋顶,认为从时代的功能与结构形象中产生的净化风格具有强大的表现力。 瓦格纳的观念和作品影响了一批年轻的建筑师 ,他的作品还带有由旧转新的痕迹,而他的学生则有意同传统划清界线。 他们的作品不但各自具有鲜明的独创性和很强的感染力,甚至初具 19 世纪 20 年代 “ 方盒子 ” 建筑的雏形。 维也纳分离派的主要作品有: 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 、维也纳玛约利卡住宅、维也纳分离派展览馆、维也纳美国酒巴间、维也纳米歇尔广场等。 维也纳美国酒巴间 维也纳分离派展览馆 维也纳玛约利卡住宅 维也纳米歇尔广场 5。 格拉斯哥学派 由英国建筑师 麦金托什 和他的三个伙伴组成。 他们主张建筑应顺应形势,不再反对机器和工业,也抛弃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以曲线为主的装饰手法,改用直线和简明快洁的色彩。 室内设计常用白色墙面,家具以黑白两色为主,形成自己的独特风 格。 格拉斯哥学派的设计超出了流行的风格,打破了长期以来英国设计界的沉闷气氛。 格拉斯哥学派的还对维也纳分离派有过影响。 格拉斯哥学派的主要建筑有: 风山住宅、格拉斯哥艺术学院 等。 风山住宅 6。 未来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1918)爆发前数年,意大利出现了一种名为 “ 未来主义 ” 的社会思潮。 意大利诗人、作家兼文艺评论家 马里内蒂 于 1909 年 2 月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一文,标志着未来主义的诞生。 他强调近代的科技和工业交通改变了人的物质生活方式,人类的精神生活也必须随之改变。 他认为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的时空观念,旧的文化已失去价值,美学观念也大大改变了 „„ 随之而来的是文化界各领域的冠以 “ 未来主 义 ” 名称的宣言纷纷发表。 1914 年 7 月,意大利年青的建筑师 圣伊里亚 发表了《未来主义建筑宣言》,激烈批判了复古主义,认为:历史上建筑风格的更迭变化只是形式的改变。 因为人类生活环境没有发生深刻改变,而现在这种改变却出现了,因此,未来的城市应该有大的旅馆、火车站、巨大的公路、海港和商场、明亮的画廊、笔直的道路以及对我们还有用的古迹和废墟 „„ 在混凝土、钢和玻璃组成的建筑物上,没有图画和雕塑,只有它们天生的轮廓和体形给人以美。 这样的建筑物将是粗犷的像机器一样简单,需要多高就多高,需要多大就多大 „„ 城市的交通用许多交叉 枢纽与金属的步行道和快速输送带有机地联系起来。 „„ 建筑艺术必须使人类自由地、无拘无束地与他周围的环境和谐一致,也就是说,使物质世界成为精神世界的直接反映 „„ 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 “ 未来主义 ” 的建筑观点虽然带有一些片面性和极端性质,但它的确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止,西欧建筑改革思潮中最激进、最坚决的一部份,其观点也最肯定、最鲜明、最少含糊和妥协。 它是近半个世纪以来许多改革者的零散思想的集大成和深化的产物。 不仅如此,直到 20 世纪后期,在世界上一些著名建筑作品中,我们还能看到这样那样的未来主义建筑师的思想火 花,如 巴黎蓬比杜艺术与文化中心 ( 19721977)和 香港汇丰银行大厦 ( 19791985)等。 蓬比杜艺术与文化中心 香港汇丰银行大厦 7。 德国马车 —— 制造联盟 在西欧各国中,德国原是一个后进国家,德国人在赶超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时很注意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当经济实力增长以 后,为了将自己的产品打入已被刮分过的世界市场,他们特别注意改进产品质量,其中主要的一环便是改进产品的设计。 为了改进产品设计,德国人对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德国建筑师穆台休斯在对英国的设计风格和建筑发展进行了细心的考察后,于 1907 年成立了 “ 德国制造联盟 ”。 “ 德国制造联盟 ” 的宗旨是促进企业界同美术家、建筑师之间的共同活动以推动设计改革,目标是改进设计提高产品和建筑质量,肯定标准化和用机器大量生产的方式,而设计者的任务是把标准的定型做得尽善尽美。 “ 德国制造联盟 ”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活动在欧洲产生了广泛影响,拥有贝伦斯等一大批优秀的建筑师,同时培养和影响了一批年轻的建筑师和设计家,其中有后来 “ 现代建筑 ” 的旗手大师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另一旗手勒柯布西耶在德国考察时,也受到了 “ 德国制造联盟 ” 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 20 年代 “ 德国制造联盟 ” 继续积极活动, 1927 年它在斯图加特举办的一次住宅建筑展览是现代建筑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 1933 年希特勒在德国执政, “ 德国制造联盟 ” 至此解散。 “ 德国制造联盟 ” 及有关的一些建筑师的活动为 20 年代的建筑设计改革奠定 了基础。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里,德国的建筑创新活动引起了更加广泛的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反响。 至今 “ 德国制造联盟 ” 的宗旨仍在影响着德国人的设计工作。 8。 新建筑运动 世纪转折前后,西欧大部分地区不但先后发生产业革命,出现工业化的经济技术基础,而且渐次出现社会文化方面的大变动,进入 20 世纪的门槛,一种新的属于 20 世纪特有的现代文明渐渐成形。 在这样的情势下,建筑文化全面变革的内部和外部条件陆续成熟,在西欧发达地区,不只是建筑的经济和技术因素要求变革,而且社会对建筑的新的精神和审美要求也推动建筑师在创伤中进 行创新试验。 这一时期在西欧的一些大城市如伦敦、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巴黎、维也纳、柏林以及米兰、巴塞罗那等地,建筑师中涌现了这样那样在理论和实践中进行汇款单新探索的个人或群体。 他们的努力和影响超越了城市和国界,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在 20 世纪初年便在西欧地区形成彼此呼应的创新潮流。 从 19 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新派建筑师向原有的传统建筑观念发起一阵又一阵的冲击,为后一阶段的建筑变革打下了广泛的基础。 这一时期是 19 世纪的建筑到 20世纪的建筑的蜕变转换时期。 这些建筑师的思想和业绩对后来的反映 20 世纪 特点而与历史上一切建筑相区别的建筑有积极的作用。 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作 “ 新建筑运动 ”。 9。 表现派 二十世纪初在德国、奥地利首先产生了表现主义的绘画、音乐和戏剧。 表现主义者认为艺术任务在于表现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 例如,画家心目中认为天空是蓝色的,他就会不顾时间地点,把天空都画作蓝色的。 绘画中的马,有时画成红色的,有时又画成蓝色的,一切都取决于画家主观的 “ 表现 ” 的需要,他们的目的是引起观者情绪上的激励。 在这种艺术观点的影响下,第一次大战后出现了一些表现主义的建筑。 这一派建筑师常常采用奇特 、夸张的建筑体形来表现某些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 德国建筑师 孟德尔松 ( Eric Mendelsohn, 18891953)在二十年代设计过一些表现主义的建筑。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 19191920 年建成的 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 ( Einstein Tower, Potsdam)。 有个表现派的电影院建筑在内部天花上做出许多下垂的卷券形花饰,使观众感到如同坐在挂满石钟乳的洞窟之中,有个轮船协会的大楼上做出许多象征轮船的几何图案。 荷兰表现派的住宅建筑甚至把外观处理得使人能联想起荷兰人的传统服装和森砂鞋子 ,表现派建筑师主张革新,反对复古,但他们是用一种新的表现面的处理手法去替旧的建筑样式,同建筑技术与功能的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 它在战后初期时兴过一阵,不久就消退了。 10。 风格派 1917 年,荷兰一些青年艺术家组成了一个名为 “ 风格 ” 派的造型艺术团体。 主要成员有画家 蒙德利安 ( Piet Mondrian, 18721944),万 陶斯柏( Theo Van Doesberg),雕刻家万顿吉罗( ),建筑师奥德( )、里特维德( )等。 他们认为最 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 蒙德利安认为绘画是由线条和颜色构成的,所以线条和色彩是绘画的本质,应该允许独立存在。 他说用最简单的几何形和最纯粹的色彩组成的构图才是有普遍意义的永恒的绘画。 他的不少画就只有垂直和水平线条,间或涂上一些红、黄、蓝的色块,题名则为 “ 有黄色的构图 ” , “ 直线的韵律 ” , “ 构图第 号,正号负号 ” 等等。 网络派雕刻家的作品,则往往是一些大小不等的立方体和板片的组合。 风格派有时又被称为 “ 新造型派 ” ( Nerplasticism)或 “ 要素派 ” ( Elementarism)总的看来, 风格派 是二 十世纪初期在法国产生的立体派( Cubism)艺术的分支和变种。 风格派和构成派既表现在绘画和雕刻方面,也表现在建筑装饰、家具、印刷装帧等许多方面。 一些原来是画家的人,后来也从事建筑和家具设计。 例如:万 陶斯柏和马来维奇都是既搞绘画雕刻,又搞建筑设计的。 风格派和构成派热衷于几何形体、空间和色彩的构图效果。 作为绘囤和雕刻艺术,他们的作品不反映客观事物,因而是反现实主义的。 最能代表风格派建筑特征的是 荷兰乌德勒支( Utrecht)地方的一所住宅。 但是,如果我们把风格派和构成派只是当作一种工艺美术方 面的流派来看,那么它们在造型和构图的视觉效果方面进行的试验和探索还是有一些价值的。 新材料出现了,技术和工艺改变了,社会经济条件和生活方式变化了,人们的美学观点和爱好也跟着转变了。 建筑、家具、服饰、交通工具、纺织品、日用器具和印刷品等等各种器物都要改变它们的造型。 因此,对于形式和空间作一般性的试验研究也是现代生产和生活提出来的要求。 风格派、构成派以及现代西方其他许多艺术流派在这些方面所作的试验和探索对现代建筑及实用工业品的造型设计是有启发意义的。 荷兰乌德勒支( Utrecht)地方住宅 11。 构成派 第一次大战前后,俄国有些青年艺术家也把抽象几何形体组成的空间当作绘画和雕刻的内容。 他们的作品,特别是雕刻,很象是工程结构物。 这一派别被称 为构成派。 代表人物有马来维奇 ( Kasimir Malevitsch),塔特林( Vladimir Tatlin),加博( Naum Gabo)等。 构成派在旨趣和做法上和风格派没有什么重要的区别。 实际上两派的有些成员到后来也在一起活动了。 构成派的代表作品是莫斯科工人俱乐部和由塔特林设计的俄国 第三世界纪念碑 ,这个由抽象几何体与线条组成的雕塑看起来像个工程构筑物,体现了构成派的追求。 俄国第三世界纪念碑 莫斯科工人俱乐部 三。 主要建筑师 1。 分离派老师 瓦格纳 瓦格纳 ( Otto Wagner. 18411918)是奥地利著名的建筑师。 他早年擅长设计文艺复兴式样的建筑, 19 世纪末,他的建筑思想出现了很大变化。 1894年, 53 岁的瓦格纳就任维也纳艺术学院教授,次年出版专著《论现代建筑》,他认为,新建筑要来自代生活,表现当代生活。 他的建筑作品 推崇整洁的墙面,水平线条和平屋顶,认为从时代的功能与结构形象中产生的净化风格具有强大的表现力。 1。世界近现代建筑史图片版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世界银行贷款牡丹江市高寒城市智能交通系统项目
市民出行前三位统计表 .............................................................................................................. 49 表 49 市民公交车出行频率 ...........................................................
三氯化铝安全技术说明书
与易燃,可燃物,碱类、潮湿物品等 物品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雨天搬运要妥善遮盖。 不宜久存,以免变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 /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 中国 MAC( mg/m3):未制定标准 美国 ACGIH: TLVTWA2mg( Al) /m3 监测方法: 电位法同时测定氯化铝和盐酸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沐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lng加气站运行操作手册
多倍,体积能量密度为汽油的72%,十分有利于输送和储存。 液化天然气是经过净化处理(脱水、脱烃、脱酸性气体)后,采用节流膨胀及外加冷源冷却的工艺使得天然气液化的。 预处理主要包括 O,HS,COH 222 的清除,以免低温下冻结、堵塞。 天然气液化工厂的工艺流程不同,出厂 LNG的温度和压力也有所不同,如新疆广汇液化工厂出厂 LNG 温度约为- 162℃ ,压力为常压 ;中原绿能高科液化工厂出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