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教学指导内容摘要:

,比作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前半句是本体,后半句是喻体。 ( 2)这是一句比喻,把刘备听了诸葛亮对天下形势分析之后的感受, 比作了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 前半句是本体,后半句句是喻体。 ( 3)这是一句比喻,刘备把自己得到诸葛亮,比作鱼儿得到水一样。 前半句是本体,后半句是喻体。 附课后练习 5提示: 我来到祁连山数十里外的戈壁滩上,只见这儿一片辽阔,视线无阻,黑色的戈壁滩衬托着白色的雪峰,格外分明。 此时日光从西方射来,正好使我领略了祁连山的另一侧面。 在这柔和的光线下,雪却更加清晰,每一山峰上层层峦岭,道道峡谷,像雕刻出的缕缕冰纹,交相映错,而群山却是雪的峰、冰的剑,森然罗列,浩淼相联。 五、万花筒 相关资料 诸葛亮 (插图: 诸葛亮) 诸葛亮( 181234)字孔明,山东人,三国时蜀汉的政治家、军事家。 东汉末年,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 公元 207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联吴破曹、占据荆益两州、和好西南各族、逐步统一全国的方略,即所谓《隆中对》,为刘备采纳。 蜀汉政权建立后,他任丞相。 他治事谨慎,善于用兵。 有《诸葛亮集》。 原文选读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节选) 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 关公曰: 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 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 学,故避而不敢见。 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 玄德曰: 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 况吾欲见大贤耶。 张飞曰: 哥哥差矣。 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 玄德叱曰: 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 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 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 飞曰: 既两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 玄德曰: 汝若同往,不可失礼。 飞应诺。 于是三人乘马引从者往隆中。 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正遇诸葛均。 玄德忙施礼,问曰: 令兄在庄否。 均曰: 昨暮方归。 将 军今日可与相见。 言罢,飘然自去。 玄德曰: 今番侥幸得见先生矣。 张飞曰: 此人无礼。 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 玄德曰: 彼各有事,岂可相强。 三人来到庄前叩门,童子开门出问。 玄德曰: 有劳仙童转报:刘备专来拜见先生。 童子曰: 今日先生虽在家,但今在草堂上昼寝未醒。 玄德曰: 既如此,且休通报。 分付关、张二人,只在门首等着。 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 玄德拱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