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内容摘要:

儿亦在中,景骏曰:“方儿曹未生,而吾去邑,非有旧恩,何故来。 ”对曰:“耆老为我言,学坊庐、馆舍、桥障皆公所治,意公为古人,今幸亲见,所以来。 ” 景骏为留终日。 后迁房州刺史,州穷险,有蛮夷风,无学校,好祀淫鬼。 景骏为诸生贡举,通隘道,作传舍,罢祠房无名者。 景骏之治民,求所以便之,类如此。 ( 《 新唐书 •循吏传 》 ) 通晓经术。 担任 靠近 逼近 运粮的水渠 高而直的堤坝 决口、决堤 察看 增加 长度单位。 脚 干燥 系船 本意是桥梁,这里指象桥一样连接 亲自 民间 抚恤 我 取道 进献 孩子们 营造、兴建。 祭祀 沉迷 大抵,大都。 •常见实词 一、 留。 就是说对文言文里的有些词语,可以照录,不必翻译。 保留国号、帝号、年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等专有名词。 如: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 《 公输 》 ) 其中“公输盘”、“楚”、 “云梯”等词就可以保留。 保留文言文中一部分沿用至今的实词。 如: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 《 游褒禅山记 》 ) 其中“山”、“五”、“六”、“里”、“有”等词可以保留。 二、 换。 就是替换,可以替换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把 文言文的某些词,换成与它相当的现代汉语的某些词。 如: 吾闻而愈悲。 ( 《 捕蛇者说 》 ) 其中“吾”换成“我”;“闻”换成“听到”;“愈”换成“更加”;“悲” 换成“悲痛”。 用本字换通假字。 如: 旦日不可不 蚤 自来谢项王。 ( 《 鸿门宴 》 ) 用本字“早” 换通假字“蚤”。 用适当词语换古文中的虚数。 如: 军书 十二 卷,卷卷有爷名。 ( 《 木兰诗 》 ) “十二”是个虚数,“ 十二 卷”可译成“ 很多 卷”。 三、 补。 是指增补省略的成分等。 把文言文中为行文简洁而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出来。 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 《 捕蛇者说 》 ) 句中主语多处省略,翻译时都要补出来: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蛇)触草木,(草木)尽死;以(蛇)啮人,(人)无御之者。 补出判断句中的判断词“是”。 如: 秦,虎狼之国。 ( 《 屈原列传 》 ) 译为:秦国 是 虎狼一样的国家。 补出量词。 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直接修饰名词;数词直接用在动词前面。 翻译时要把量词补出来。 如: 陈涉佐之,并杀两尉。 ( 《 陈涉世家 》 ) “两尉”译成“两 个 军官”。 增补语句。 文言文中,有的句与句之间跳跃很大,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增补一定的语句,使意思通畅、完美。 如: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 《 曹刿论战 》 ) 可译成: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派大军来攻打鲁国。 庄公将要出兵抗战,曹刿听到这消息,要求面见庄公。 四、 删。 文言文有些词,删去后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可以删略。 删除无意义的虚词。 如: 夫 战,勇气也。 ( 《 曹刿论战 》 ) 其中“夫”是个句首助词,可以删掉。 再如: 虽我 之 死,有子存焉。 ( 《 愚公移山 》 ) 其中助词“之”,只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翻译时可以删去。 有的表敬副词可以删去。 如:张良曰:“ 谨 诺。 ” ( 《 鸿门宴 》 ) 译成:张良说:“遵命。 ”删去了“ 谨 ”。 删去偏义复词中作为陪衬的词, 如: 我有亲 父 母,逼迫兼 弟 兄。 ( 《 孔雀东南飞 》 ) 文中只有“母”“兄”的意思,“父”“弟”只做陪衬,翻译时可以删去。 删去同义连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词。 如: 吾 既已 言之王矣。 ( 《 公输 》 ) 其中“既”“已”都是“已经”的意思,翻译时删去一个。 五、 调。 指调整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序,使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调整前置宾语、后置宾语、后置介宾短语的语序等。 如: 沛公 安在。 ( 《 鸿门宴 》 ) 译作:沛公 在哪里。 把前置的宾语“安”调整到动词“在”之后。 调整使动、意动、为动等动宾关系的语序。 如: 项伯杀人,臣 活 之。 ( 《 鸿门宴 》 ) 译作: 项伯杀了人,我让他活下来。 再如:吾妻之 美 我者,私我也。 ( 《 齐策 》 ) 译作:我的妻子认为我美丽,是偏爱我啊。 调整互文见义的语序。 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 出塞 》 ) 译作: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隘,出征万里的人还未归来。 韵文讲究精练,这是互文修辞的特点。 六、 并。 在文言文的一些单句或对偶、排比的复句中有“变文”(“互文同义”)的用法 ,几个同义词配合使用。 翻译时可以合并。 如: 追亡逐北。 ( 《 过秦论 》 ) 其中“追”“逐”都是“追逐”义;“亡”“北”都指“败逃的军队”,翻译时就可以合并译为“追逐败逃的军队”。 上面介绍的基本上是直译的方法,无法直译的,也不能逐字逐句地硬译,那就要在传达原作精神的前提下采用意译的方法。 七、 意译。 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 如: 秋毫不敢有所近。 ( 《 鸿门宴 》 ) 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听起来很别扭,不如 意译为: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这样听起来容易让人理解、接受。 文言文翻译实例评点 例、公曰:“不可。 微 夫人 之力 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易乱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 去之。 《 左传 僖公三十年 》 译文一:晋文公说:“不可以这样做。 没有大家的大力相助不行。 依仗过人家的力量反而去伤害他,不符合‘仁’的标准;抛弃友好邻邦,不符合‘智’的标准;用战乱来代替安定局面,不符合‘武’的标准。 我们还是回去吧。 ”也撤离了。 译文二: 晋文公说:“不可以这样做。 没有那个人的大力相助,我不可能达到今天的地位。 依仗过人家的力量反而去伤害他,不符合‘仁’的标准;抛弃友好邻邦,不符合‘智’的标准;用战乱来代替安定局面,不符合‘武’的标准。 我们还是回去吧。 ”也撤离了郑国国境。 :晋文公说:“不可以这样做。 没有大家的大力相助不行。 依仗过人家的力量反而去伤害他,不符合‘仁’的标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