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歌三首内容摘要:

— 消溶,消溶,消溶 ——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 死 水 」 The water of the death 关于作者 : 闻一多( 1899- 1946),现代诗人。 学者、民主战士。 本名家骅,湖北浠水人,早年参加 “ 新月社 ” ,著有诗集《红烛》《死水》。 1946年 7月 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时代背景: 1922年作者赴美留学,他不堪忍受身为中国人受到歧视,写过多篇爱国诗篇。 1925年回国,他看到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政治腐败。 经济凋敝的惨景,心中梦幻破灭。 他失望痛心,面对路边一沟臭水有感而发。 第一节: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 它风吹不动,腐烂呆滞,没有一点儿活力和生气,已无可救药。 不如让它 死掉,使丑恶更加昭彰。 第二节:主要从色彩、光泽上静态地描写 死水地肮脏和污浊。 第三节:从动态上描写死水的腐烂变质。 这里的 “ 绿酒 ” , “ 珍珠 ” 是用美好的事物来形容丑恶的事物,給人一种冷峻的幽默感。 第四节,以动衬静。 诗人以 “ 青蛙 ” 的歌声,有力地突出死水地寂寞和沉寂,仿佛闻鸟语般以动显静。 第五节,诗人在前四节冷潮热疯的基础上,忍不住内心的激情,揭露乐 “ 死水 ” 的真面目。 诗人看透这沟死水毫无希望,唯有创造一个新世界,才能找到 “ 美的所在 ” ,反映了诗人对美的所在的希望。 *写作特点 Compose the special features  1 寄寓与 象征 《 死水 》 是诗人处于思想迷茫时期的心灵袒露,他精选了艳丽的意象,奇妙的比喻,描摹了一沟绝望的死水。 全诗是一种隐语,象征完全丧失生命力的社会现实。 “ 死水 ” 加上“ 绝望 ” ,是诗人对现实的坚决否定,表现了诗人鲜明的批判精神。  2 反讽手法的运用 诗人借鉴西方文学现代派波德莱尔 “ 以丑为美 ” 的主张和技巧,营造一种反讽的氛围。 为了揭露、批判 “ 死水 ” 的丑恶和肮脏,诗人选用 “ 翡翠 ” , “ 云霞 ” , “ 珍珠 ” 等华丽词语描写一沟死水,以丽辞表现丑恶。 美与丑交织,形成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 * 赞 美 作者介绍: 穆旦( 1918- 1977),原名查良铮,浙江海宁人。 1940年毕业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后留校任教。 1942年加入中国远征军奔赴缅甸作战。 这些经历給他的 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是 “ 九叶诗人 ” 中 “ 最自觉的现代主义者 ”。 代表作 《 赞美 》《 诗八首 》 等。 抗日战争爆发以来,穆旦心灵和肉体经受了双重等考验。 长沙至昆明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