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初三科学物质的微粒内容摘要:

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AB+ CD = AC+ CB  发生条件:两种物质 在溶液中 相互交换离子,若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那么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  ②置换反应: a+bc==b+ac  在 溶液 中,一种活泼性较强的金属,能将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 H)从它们的盐(或酸) 溶液 中置换出来。  A、盐 1+金属 1=盐 2+金属 2  B、酸 +金属 =盐 +氢气  发生条件:活动性 强 的 置 换活动性 弱的  附加条件:盐要可溶于水  ③化合反应 : A+B=AB  ④ 分解反应 : AB=A+B 水的电解 H2O 通电 H2 + O2 HgO Hg + O2 氧化汞的分解 结论:化学变化中 旧 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生成 新 的分子。 也就是在 化学变化 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旧分子 新分子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下水的电解与水的蒸发有什么不同呢。 H2O 通电 H2 + O2 H2O(液态 ) H2O(气态 ) 水蒸发 水电解 分子不变 分子改变 讨论 下图中同种符号表示同种分子,则 A→ B属于 变化, C → D属于 变化。 A B C D 物理 化学 中考化学总复习 盐酸 2HCl + Zn = ZnCl2 + H2↑ 现象: 硫酸 H2SO4 + Mg = MgSO4 + H2↑ 现象: 通性 酸与活泼金属反应 酸 + 氢前金属 = 盐 + 氢气 (注意条件) 中考化学总复习 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盐酸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现象: 硫酸 CuO + H2SO4 = CuSO4 + H2O 现象: 通性 金属氧化物 + 酸 = 盐 + 水 中考化学总复习 酸与碱反应 盐酸 HCl + NaOH = NaCl+ H2O 现象: 硫酸 H2SO4 + Cu(OH)2 = CuSO4+ 2H2O 现象: 通性 酸 + 碱 = 盐 + 水 酸、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中考化学总复习 酸与盐反应 盐酸 CaCO3+2HCl==CaCl2+CO2↑+H2O 现象: 硫酸 BaCl2 + H2SO4=2HCl +BaSO4 ↓ 现象: 通性 盐+酸=新盐+新酸 条件: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或气体产生。 小测 ( ) 2. 二氧化碳、氧化镁、氧气中都含有的是( ) 和 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 和 构成的。 、钢铁、铁锈中都含有铁。 构成的;汞是由 构成的。 B C 氢元素 氧元素 两个氢原子 一个氧原子 元素 二氧化碳分子 汞原子 (各打一元素) A、 B和小写字母 a、 g、 r可以写成的元素有。 铁 钾 金 Ag、 Ar、 Ba、Br ( 1) 值不值钱全在加两点 ( 2) 金属之冠。 ( 3) 黄金被盗 ( 4)水上作业 汞 溶液部分的知识 溶液的概念;溶质、溶剂、溶液之关系。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有关知识: 溶解度概念; 溶解度曲线; 区分溶解度和溶解性。 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计算 溶液的配制 溶液的概念;溶质、溶剂、溶液之关系。 溶液的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 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 溶液 溶液的 组成 及关系 溶液 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 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 ( 溶剂不指明时,一般指水溶液 ) 例:食盐溶液: 溶质是食盐,溶剂是水。 硫酸锌溶液: 溶质是硫酸锌,溶剂是水。 碘酒溶液: 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训练 溶 液 溶 质 溶 剂 盐酸 硫酸铜溶液 碳酸钠溶液 氯化铁溶液 酒精溶液 碘酒 水 硫酸铜 水 氯化氢 碳酸钠 水 氯化铁 水 酒精 水 碘 酒精 溶液一定是 ( ) A:一种固体溶解在一种液体里形成的。 B: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 C:固态物质溶于水形成的。 D:至少由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D 关于溶液的特征。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的液体。 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当外界条件不变时,只要溶剂不减少,温度不变 化,不管放置多久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D:溶液形成后,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浓稀一样。 A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有关知识 ① 概念 一定 温度下,在 一定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