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命题重点内容摘要:

——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侯若石 《 机遇还是陷阱 》 材料二:如果说 (近代以来 )我们确曾有过 “ 机遇期 ” 的话 , …… 19世纪 60、 70年代的 “ 同光中兴 ” (同治到光绪年间 )大概可算一次 …… 1949年 ,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 , 中国本应赢得一个崭新的历史机遇期 , 但是至 “ 文革 ” 期间 , 国家经济机制崩溃时 , 对外仍采取所谓 “ 两个拳头打人的政策 ” , 使自己陷入几乎是鸦片战争以来最孤立的国际环境之中。 过去 20年 , 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 , 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 、 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 可谓 150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 , 尽管曾发生苏东剧变的动荡 , 发生过 1989年的风波 , 但中国人始终抓住了发展经济 、 进步社会的根本不动摇 , 中国已从一个地区性大国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 ——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马晓军 《 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 (1)材料一中 “ 150年前 ” 中国的 “ 跌落 ” 指什么 ?“ 被发达国家低成本的制成品打败 ” 指什么 ? (2)材料二所提 “ 同光中兴 ” (19世纪 60、 70年代 )的机遇期指什么 ?中国丧失这个机遇期的国内因素有哪些 ? (3)新中国成立后 , 出现 20余年 “ 崭新的历史机遇期 ”。 中国未能赢得这次机遇期的国际 、 国内因素有哪些 ? (4)用史实概要说明 , 近 20年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新的机遇期 , “ 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 ”的。 答案 (1)鸦片战争战败后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开始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 日益被卷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机遇期:西方工业革命扩展 , 地主阶级洋务派实施富国强兵的洋务运动。 丧失因素:地主阶级顽固派和外国资本的破坏 、阻挠;洋务运动未触及封建制度 , 最终宣告破产。 (3)因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 、 中西意识形态对立导致的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长期隔绝;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中共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 对国情认识出现偏差;指导思想上犯了 “ 左 ” 倾错误 (阶级斗争扩大化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