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大、 可能 对国民经济 产生 重大影响的 特大型港口工程, 应进行 宏观经济影响 分析, 以定性描述为主。 社会影响 分析 简述 拟建项目 建设 、 运营 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 , 研究 相关 利益群体对项目 建设的态度 , 针对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各种社会因素进行社会风险分析,提出协调项目与当地社会关系、规避 社会风险 的措施。 经济和社 会影响 综合 评价 根据经济和 社会影响分析, 对建设项目的经济 合理性和 社会影响性 进行 初步 评价 , 并提出 合理 建议。 第 7 章 研究结论 与建议 综合比选及 推荐方案 在 上述各章分析研究 的基础上, 从 自然条 件、外部条件、 码头能力、 作业条件、 装卸工艺、 岸线利用、 工程量、 施工条件、 施工工期、工程 总 投资、 财务效益、 环境影响、 经济和社会影响 、 远景发展 等 方面,对 建设 方案 进行综合 比选 ,提出推荐方案并简要 说明理由。 方案比选可列表表示。 .24. 研究报告的结论 对预可行性研究中涉及的主要内容予以归纳总结, 包括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 设条件、建设方案及经济 合理 性 、社会影响性 ,对项目可行性 给出 结论性意见。 问题与建议 根据 预可行性研究 情况, 提出项目在工程、技术及经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和建议,包括对下一阶段 勘察、科学实验以及重大技术问题 研究的意见和建议,需要有关方面协调解决的重要问题、 项目建设 需要的政策和资金 支持 等。 附 件 有关 港口吞吐 量 发展水平 预测 及 合理 运输系统 论证 、 自然条件论证、 勘察、 科学 实验等专题报告 (单独成册) 、 专家评审意见。 附 图 项目 区域位置 图。 图纸比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所在港区 (作业区)布置规划图 、港口水域布置规划图、航道规划图等。 港区(作业 区)已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应附详细规划阶段 规划图。 图纸比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图纸比例 沿海 不小于 1/10000,内河不小于 1/2000。 相关内容在 总平面布置图 中已有 实质 性 反映的,可不单独成图。 图纸比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5. 、防波堤等主要水工建筑物 结构 断面 图。 图纸比例不小于1/200。 他。 根据需要可增加 有关土地 利用 、城市 规划 及 海洋功能区划 图 、 工艺方案设计图 、 集疏运设施 图 、 水下地形演 变图 、钻孔布置图、地质剖面图 等 其 他 必要的图纸。 图纸比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图 应符合以下要求: ( 1) 平面布置图应在近期测绘的地形图、海图上绘制,水陆域坐标系应统一。 测图 比例不小于总 平面布置图 比例。 ( 2)图纸名称、实际比例尺及图例标注应符合有关规定,分幅绘制时,应给出拼接示意图。 ( 3) 附图应按规定的图 纸比例绘制 、 装订 ,图纸数量超过 15 张的,按 A3 规格 单独装订成册。 .26. 附件 二 港口 建设项目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 内容 及 文本格式 .27. Ⅰ 封面格式 港 港区 工程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 : 年 月 .28. Ⅱ 扉页格式(第一页) 报告编制单位资质证书 .29. Ⅲ 扉页格式(第二页) 港 港区 工程 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 单位 : 编制单位: (盖章) 主管 行政 负责人 : (职称) (签 章 ) 主管 总工程师 : (职称) (签 章 ) 主办部门负责人: (职称) 主办部门 技术 负责人: (职称) 项目负责人: (职称) 主要专业负责人及参加人员 专业 专业负责人 参加人员 (职称) (职称) (职称) (职称) (职称) (职称) (职称) (职称) .30. Ⅳ 目录 目 录 第 1 章 概述 第 2 章 建设必要性 第 3 章 建设条件 第 4 章 总平面布置 第 5 章 装卸工艺 第 6 章 水工建筑物 第 7 章 陆域形成及道路、堆场 第 8 章 配套工程 第 9 章 港口岸线使用 第 10 章 节能 第 11 章 安全 第 12 章 劳动卫生 第 13 章 环境保护 第 14 章 项目实施 第 15 章 组织管理 第 16 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第 17 章 经济和社会影响 评价 第 18 章 项目风险 分析 第 19 章 研究 结论与建议 附件 附图 .31. Ⅴ 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 第 1 章 概 述 项目 单位 概况 简述 项目 单位基本情况,包括企业性质、经营范围、 主要投资项目 、经营状况等。 外商投资企业还应说明 股东 情况 、注册国家或地区、法定地址等。 项目背景 简述项目 提出的背景、 预可行性研究 报告编制 或者项目建议书审批 情况,属于 改扩建 工程 的 项 目应对前期工程做简要介绍。 研究依据和过程 ( 1)简述 工程 可行性研究 报告 编制依据的法律法规、有关政策文件与规划、有关规范与技术标准、基础 资料等。 重要 文件或协议书应作为本报告的附件列 出。 ( 2)简述 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过程,有关单位进行的专题科学试验研究。 附件中 列出为 配合 本项目所做的勘察、 科学试验报告名称、承担单位及完成时间。 ( 3) 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多家单位共同编制的,应说明各单位分工情况、 研究 范围。 主要研究结论 (1)简要说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规模 及建设时机。 (2)简述自然条 件和外部条件,评价 工程建设 可行性。 .32. (3)简述工程建设方案,包括总平面布置、装卸工艺、水工建筑物、配套工程等内容,提出推荐的建设方案及理由。 列出 推荐方案 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简述 港口岸线使用方案。 (5)简述 节能、安全、 劳动 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措施。 (6)简述 项目实施及组织管理方案。 (7)简述 项目 总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 (8)简述经济 和社会影响 评价结论。 (9)简述 项目主要风险及 对策。 问题与 建议 简述 项目在工程、技术及经济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建议。 第 2 章 建设必要性 本章内容是对港口工程建设必要性论证的一般要求, 电力、冶金、石化等企业配套码头 、 船舶舾装码头 及 公务码头等 可 根据项目情况 适当 简化本章内容。 船舶舾装码头 、 公务码头等 非经营性 港口 工程 可 不进行港口吞吐量 预测。 港口 发展 状况 港口设施 状况 概述港口 的地位 、 作用 以及 对外交通 状况, 现有水陆域的基本情况, 码头 泊位数 量 、吨级、 通过 能力,航道、锚地、堆场、仓库 等 情况 , 现有设施的利用和适应 状况, 在建、改建的工程项目情况。 重点 .33. 阐述与本工程有关的港口设施基本状况。 港口生产运营状况 概述近年来港口 吞吐量增长情况,主要货类构成及变化趋势, 货源地 分布,与周边 港口的 运输 关系等。 重点阐述与本工程有关的港口生产运营状况。 涉及煤炭、原油、 铁 矿石、集装箱等 重要 货类 的 建设项目,应阐述相关货类区域运输系统的运输状况。 现状评价 从 能力缺口、吨级 规模 、功能调整、 设施 改造、市场竞争等方面对港口现状进行 综合 评价。 针对 重要 货类 区域 运输系统中的问题、产业布局调整引起的需求结构调整等,有针对 性 地 提 出 港口 存在的主要问题。 港口吞吐量预测 项目目标及定位 从腹地经济社会、行业及企业自身发展 或者政 府履行 职 责 要求等角度,阐明拟建项目建设的预期目标及功能、市场定位等。 腹地经济社会 及交通 发展 ( 1) 腹地经济社会发展。 从 腹地 资源 、经济贸易 、产业结构及布局等方面,阐 述腹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发展水平及特点;结合全国及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趋势和相关规划, 阐 述腹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及主要行业、主要地区发展趋势。 ( 2) 腹地 综合 交通运输 发展。 概述 港口腹地各种运输方式 状况及发展 规划 ,分析其对 所在 港口及本工程建设 的影响。 .34. 港口吞吐量预测 ( 1) 阐述 预测 思路、 预测依据和采用的主要预测方法。 ( 2) 全港吞吐量预测。 根据腹地经济社会和综合交通的发展现状及规划,结合相关港口(港区)总体规划,预测全港吞吐量和主要货类吞吐量发展水平,重点 对 与拟建工程相关的主要货类 进行 预测。 ( 3) 拟建工程吞吐量预测。 在全港 相关货类 吞吐量预测基础上, 结合 各港区 的 功能 分工、现有 及在建 码头可达到的合理通过能力测算以 及 港口 码头能力平衡分析, 考虑 项目 定位及 周边地区 其他 相关项目建设情况 等因素 , 提出 拟建工程吞吐量 ;结合全港相关货类流量流向、拟建工程集疏运条件,提出拟建工程 流量流向 、 集疏运量。 列出港口 吞吐量、流量流向和集疏运量 预测表。 涉及集装箱、 铁 矿石、原油、煤炭 等重要货类 运输系统布局的港口 工程 ,其 吞吐量预测应根据区域运输系统布局规划的结论或 者 合理运输系统论证结果(涉及区域 运输 系统布局调整的项目) 、通过分析与区域内相关 港口 码头关系 的 基础上 提出。 涉及区域运输系统布局调整的项目,应 附 港口 吞吐量 发展水平预测 及合理运输系统论证 专题 报告。 电力、冶金、石化等生产性企业 需要 配套建设港口工程 的, 应根据企业运输 需求 , 通过 对利用周边码头设施的可能性分析,提出拟建工程的吞吐量及流量流向。 船型 预测 到港船舶 状 况 .35. 概述近年 来 相关 船舶 到 港 情况,分析 到港船舶变化 特点、 存在的问题 及原因。 重点阐述与本工程有关的 到港船舶 状 况。 国内外 运输船舶 发展 状况 及趋势 阐述 相关船型 的 运力、构成及船舶发展现状和趋势等。 内河港口应阐述 相关流域的现状代表船型、运力、构成及船舶发展趋势等。 船型 预测 根据预测 的港口 吞吐量 及流量 流向 , 结合港口、航道条件 以及 运输船舶发展趋势, 确定 拟建工程主要货类、主要航线的到港代表船型。 涉及 重 要 货类 运输系统布局调整的, 应通过 合理 运输系统 论证 (含 船型论证 内容 ) 确定合理到港船型。 内河港口应 通过船舶营运 组织论证或者根据有关航运规划, 提出 主要 货 类典型航线 的合理运输船型。 船型论证 或船舶营运组织论证主要内容包括: ( 1) 论证依据和采用的方法; ( 2) 论证方案设置; ( 3) 主要参数选择、评价指标及论证计算; ( 4) 论证 并 推荐合理运输船型和营运组织。 设计 代表船型 根据拟建工程合理 到港船型 预测 ,推荐设计代表船型。 对 兼顾 船型 应说明 理由 并进行分析 论证。 船舶舾装码头 设计代表船型 根 据修造船企业的 生产纲领 确定。 列出 设计代表船型 与 兼顾 船型主尺度 表。 建设规模 及 建设 时机 根据拟建工程 的 吞吐量 预测 及推荐的设 计代表船型,结合 码头布置及装卸工艺方案, 研究 确定工程 的 建设规模 ,包括拟建工程的码头、航道等主要设施的 功能、等级、 数量、能力等。 船舶舾装码头的 建设 .36. 规模主要 根据修造船企业的 生产纲领 确定。 公务码 头及其他港口支持系统配套码头的建设规模根据港口支持系统规划、码头 建设条件及实际业务需要确定。 根据腹地经济发展形势及 拟建工程 各年份 吞吐量 发展水平,研究确定 工程 合理的建设时机。 建设的必要性 从 项目 本身 和 有关 经济 社会、行业发展 的 宏观 全局两个 层次 综合论述 项目 建设的 意义 和 必要性。 项目层次 主要 包括 本 项目 投资目的 、企业 实施 发展 战略 要求 等 ;宏观层次 包括促进 腹地经济 社会发展 、 加强港口设施建设、 完善 公共 服务功能、 推进港口结构调整、合理利用港口资 源 、 形成 港口 公平竞争市场 等。 第 3 章 建设 条件 工程地理位置 简述工程建设 地点的 地理位置 、所在地的行政区域和相邻码头、城镇情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