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物态变化内容摘要:
是 48℃ BC段吸收了热量 CD段是气态 B( 09广州) 4.用图 22的实验装置探究烧杯内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烧杯内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 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 22,此刻杯内物质温度是 _______。 ( 2)根据实验数据描出加热过程中杯内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 23,该物质的熔点是 _______。 8℃ 0℃ ( 09广州) 4.用图 22的实验装置探究烧杯内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烧杯内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 3) t2时刻,该物质处于 _______态(选填 “ 固 ” 、 “ 液 ” 、 “ 固、液混合 ” ) ( 4) t2与 t3相比,哪一时刻杯内物体内能较大。 _______,理由是_______ 固液混合 t3 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 ( 09四川绵阳) 5.三个实验小组同时分别探究“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与“水的沸腾”,记录数据如下表: (1)在三个探究实验中,除秒表、温度计和铁架台外,都用到了的实验器材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 烧杯和酒精灯 ( 09四川绵阳) 5.三个实验小组同时分别探究“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与“水的沸腾”,记录数据如下表: (2)根据记录表,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 _。 A.甲是蜡,乙是海波,丙是水 C.甲是海波,乙是蜡,丙是水 B.甲是水,乙是蜡,丙是海波 D.甲是水,乙是海波,丙是蜡 B ( 09四川绵阳) 5.三个实验小组同时分别探究“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与“水的沸腾”,记录数据如下表: (3)在上表所示 2min~5min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甲不断吸收热量,内能不变 B.乙不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C.丙不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D.丙吸收和放出热量相等,内能不变 B、 C ( 09贵阳) 6.下面哪项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慢水的蒸发( ) 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 ( 09贵州安顺) 7.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 是 ( )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D B 图 16 图 17 ( 09福州市) 8.小凡同学在做 “ 观察水的沸腾 ” 实验中( 1)他的操作如图 16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 17所示,为。九年级科学物态变化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九年级科学物理基础知识
性质制成的,物体间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 ,热传递的方向是由 物体到 物体,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 水的凝固点是 ℃ ,海波的熔点是 48℃ ,则48℃ 的海波所处的状态是。 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 ,高山上水的沸点 100℃ ,水的沸腾时要 热,温度。 液化的方法有两种,一是 ,二是。 打火机里的液化气是用 的方法在常温下液化的。 , 液体热胀冷缩 温度差 高温 低温 热量 (能量 ) 0
九年级科学燃料的热值
焦/米 3) 天然气(焦 /米 3) 107 108 107 () 107 常用燃料的热值(焦 /千克) 计算 : 1. 完全燃烧 15千克热值是 107焦耳 /千克的木炭,能产生多少热量。 想要获得这些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