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浮力和压强内容摘要:
(2)甲物体的密度 . 【 答案 】 (1) 3∶ 5 (2) 103kg/m3 典型例题解析 【 例 5】 给你刻度尺一把,一个内含木块足够大的正方体冰块,一个足够大 的盛水容器 .若已知水的密度为 ρ水 ,冰的密度为 ρ冰 ,冰块中木块的体积为 V 木 .用它们如何测出冰块中木块的密度 ρ木 ?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和计算木块密度的公式 .( 假定实验中冰不溶化, ρ冰 和 ρ木 都小于 ρ水 ) 【 答案 】 实验步骤: ①用刻度尺测出冰块的边长为 a, ②把冰块放入水中,用刻度尺测出冰块在水中时露出水 面上的高度为 b. 计算木块的密度公式: F浮 =G总 =G冰 +G木 ρ水 gV排 =ρ冰 gV冰 +ρ木 gV木 ρ水 g(a3a2b)=ρ冰 g(a3V木 )+ρ木 gV 木 典型例题解析 【 例 6】 小明用实验测量粗细均匀木棍的横截面积,他用短细线在 竹棍的下端系一小石块,然后将它们放入水中,竹棍竖直立在水中,水面距竹棍上端 cm;再将系石块的竹棍放到煤油中,竹棍竖直立在煤油中,煤油的液面距竹棍上端 cm ,两次实验中石块都不跟容器底接触 .已知竹棍长 40 cm,质量是 24 g,石块的质量是 18 g, 煤油的密度是水的密度的 4/: (1)细竹棍的横截面积; (2)石块的密度 . 答案: (1) (2)方法小结 物体浸在液体或气体里受到竖直向上的托力叫浮力 .浮力是由于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和 向下的压力差而产生的 .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所受的重力 .可用公式表示 为: F浮 =G排 =ρ 液 gV排 .从公式可知,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 度、物体所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密度、体积、形状、运动状态、深度等因素均 无关 .若 F浮 > G,物体就会上浮,最终漂浮; F浮 < G,物体就会下沉 ,最终沉底; F浮 = G,物体可悬浮在液体内部任何深度的地方 .对于实心物体,也可 根据密度判断物体浮沉:当ρ 液 > ρ 物 ,物体上浮; ρ 液 < ρ 物 ,物体下沉; ρ 液 =ρ 物 ,物体悬浮 .求浮力的方法有:①称重法: F浮 =GF′ ;②阿 基米德原理 (排液法 ): F浮 =G排 =ρ 液 gV排 ;③压力差法: F 浮 =F向上 F向下 ;④平衡法: F浮 =G(适用漂浮或悬浮 ) .中考题中,求浮力的四种方法常会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增加了解题的难度,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 课时训练 ,溢出酒精的质量为 kg,则铁块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是 _____对 _____的作用,浮力的大小为 ____ N,。九年级科学浮力和压强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九年级科学浮力复习课
要依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分析 . 体积相同的三个小球如图,比较浮力的大小关系。 A B C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判断浮力的大小 ,则( ) A、气体受到的浮力不变,水对它的压强变小 B、气体受到的浮力变大,水对它的压强不变 C、气泡受到的浮力变大,水对它的压强变小 D、气泡受到的浮力不变,水对它的压强不变 一木块分别放入甲乙丙三种液体中,静止后,如图,比较木块所受的浮力大小。
九年级科学浮力单元复习
积。 密度计是测定 的仪器,它浮在不同液体中受的浮力是 的,在密度较大的液体中排开液体体积 ,玻璃管浸入液面下的深度越。 600千克 /米 3 不变 不变 减小 液体密度 一定 较小 小 二、 选择题 : 一实心铁球分别放入水、酒精、水银中,受到浮力最大的是( )
九年级科学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理: 实验步骤: (小车轮子要向 上 ) ( η=W有用 /W总 =Gh/FL) 三、如何提高斜面的机械效率呢。 我的猜想是: 1) 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提高斜面的机械效率。 2) _________________可以提高斜面的机械效率。 3) ………………………………………… 减小 (增加 )斜面的坡度 增加斜面光滑程度 F G G G G A h L G B C D
九年级科学欧姆定律电路计算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应放在 处 .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一、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科学方法 控制变量法 当导体的 电阻不变 时,导体中的 I与 U成 正比 当两端的 电压不变 时,导体中的 I与 R成 反比 导体中的电流( I),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 U)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 R)成反比。 欧姆定律 : I= U R 公式 : 变形 公式 : U= R= IR U I R跟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