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第一单元复习内容摘要:

冬至日 夏至日 二分日 图 昼长的纬度分布规律。 南回归线 23026, 南极圈以上 昼长由北极向南极增加 南回归线向两极递减 北回归线 23026, 北极圈以上 昼长由南极向北极增加 北回归线向两极递减 赤道 都一样 都一样 赤道向两极递减 纬度变化规律 :(北半球) 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夏至日 :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 2)秋分 ~次年春分(冬半年): 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 冬至日 :昼最短,夜最长,北半球以北出现极夜 春分日、秋分日 :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均为 12小时。 1)春分日 ~秋分日(夏半年): 赤 道 春分日 北回归线 夏至日 赤 道 秋分日 南回归线 冬至日 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 1)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 ( 2)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 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增长 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增长。 直射点向南移,南半球昼增长。 ( 3)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赤道永远昼夜平分。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有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极递减。 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越远越小。 正午太阳高度的 季节变化 夏至日:直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