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课外诗歌五首赏析内容摘要:

李特承恩遇时唐玄宗的宫中,而是远离京师的“江南” —— 潭州(今之长沙),怎不令人低徊叹息。 杜甫对李的遭遇深表同情,原因何在。 由于他“往时文采动人主,今日饥寒趋路旁”,出峡浮江,依亲靠友,无家可归,与李之名重昔时,此际流浪“江南”,卖唱自给,处境正复相似。 “同是天涯沦落人”,重逢“悲君亦自悲”,借他人的遭遇,抒自己的怀抱,寄义深远,又妙在不肯道破。 这诗仅仅是感伤两人的际遇吗。 不,它更饶有深意。 开元盛世,歌舞承平,自经安史之乱,大唐帝国转趋衰微,李与作者身世的变化,正是时代兴替的缩影,“落花时节”隐喻世乱时艰,弥觉可痛。 四十年后,两人再会,年华老去,人事已非,盛极而衰,国难民困,目睹花落春残,抚今思昔,能不慨然。 用一个“又”字,寄无穷的时世今昔之感,又岂只在怜君亦自怜而已。 总的来说,全诗寥寥四句,辞短韵长,时代之治乱,人世之沧桑,境遇之否泰,已藏于其中,诗中无一字明表其情,却已隐示其意,“见风韵于行间,寓感慨于字里”,凝重沉郁,而又不失之晦涩,的确耐人回味。 昔人评此诗为“藏咏”,我亦谓然。 (卢光耀)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 苍苍竹林寺, •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 • 青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