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语句内容摘要:
圆规: 直尺: 橡皮:终日与污浊为伴 , 却留下洁净一片。 心甘情愿用自己的生命换取真理。 圆规:一生是单脚站立着的舞者 , 跳出的是最令人感到圆满的舞蹈。 虽然不停的奔跑 , 却永远走不出狭小的世界。 直尺:刻度磨损了 , 人生的道路依然笔直。 一生笔直 , 眼里容不得半点弯曲。 (题型 —— 命题式仿写) 高考题例 2020年高考(重庆) 24.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 , 以 “ 爱心 ” 和 “ 机遇 ” 开头 ,各写一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话。 (6分 ) 例句:人生不发返程车票 , 一旦出发了 , 绝不能返回。 (1)爱心 (2)机遇 参考答案: 爱心不标价出售 , 一旦送出了 , 绝不收报酬。 机遇不认识回家的路 , 一旦失去了 , 绝不会回来。 (题型 —— 命题式仿写) 高考题例 2020年高考(湖北) 2 下面四个比喻 , 意思连贯 , 本体 、 喻体分别含有递降关系。 请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 , 仿写四个句子。 ( 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 ( 6分 ) 祖国是一座花园 , ___________________ 北方就是园中的腊梅; ___________________ 小兴安岭是一朵花 , ___________________ 森林就是花中的蕊。 ___________________ ( 本题第一句的比喻领起下面三句的比喻 , 构成递降关系。 四个比喻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比喻合理贴切。 这对考生的表达能力要求较高 , 必须兼顾几方面的要求或者说是限制。 ) 西部是一座书库, 青藏高原是书库里最厚重的一本书; 西藏是一页纸, 布达拉宫是纸上最神奇的文字 (题型 —— 诗文 仿写) 高考题例 高考题例。 上联:学问藏今古 下联: __________ ( 2020年浙江卷) 本题从句式上来说是 “ 二一二 ” 式,而且又是一图书馆楹联,由此我们便可以从图书馆的作用这一点上去思考,图书馆的作用至少有两个:一是藏书,二是传播知识。 这样我们便可以认为上联说出了第一个作用即藏书,那么我们便可以对出下联 “ 文明播东西 ” , “ 智慧贯西中 ” ,“ 知识达亚欧 ” 等。 (题型 —— 对联 式仿写) 答题要领 审题 审例句 明确隐性要求(修辞分句关系) 审题型 明确答题方向 审题干 明确显性要求(用笔一一标出) 答题要领 1:仿照下列划线部分的句子,另写两个句子,使前后意思衔接一致。 在充满爱的社会里,人人都呼唤爱心, 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加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① 话题 ② 句式 ③ 修辞 爱心 为使动句,前一分句为比喻性判断句,后一分句为使动式兼语句。 前一分句用的是暗喻修辞格 答题要领 1:仿照下列划线部分的句子,另写两个句子,使前后意思衔接一致。 在充满爱的社会里,人人都呼唤爱心,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加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④ 结构 从例句来看,前一分句的成分组合方式为 主+是+宾 ,宾语为双限制的偏正短语,前一限制为数量词,后一限制为季节性名词;后一分句的成分组合方式为 使+(兼语成分)的人+谓动+宾语 ,兼语部分为偏正短语 ……的人 ,宾语部分也是名词性的偏正短语。 答题要领 1:仿照下列划线部分的句子,另写两个句子,使前后意思衔接一致。 在充满爱的社会里,人人都呼唤爱心,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加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⑤ 衔接 所造仿句在语境上、语意上、用词搭配上均应做到与例句连贯自然,相互照应,衔接一体。 例句所述 爱的社会 、 呼唤爱心 、 冬日阳光 ,使 …… 的人。仿写语句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苏教版)
⑴ 这条价格曲线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⑵ 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说明什么 ? 从一个长期过程来看,价格的平均水平与价值是相符的。 摩托车 ¥ 3000 价值 价格 A B¥ 4000 C D ¥ 2020 时间 价格 摩托车价格 =( A3000+B4000+C3000+D2020) /4 = 3000元 价格与价值的完全一致只存在于 偶然的、个别 的场合,等价交换存在于价格的 平均数 中。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苏教版)
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尺度依据 分配对象 前提要求 分配结果 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 实行按劳分配 ,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 前提 生产资料公有制 ( “ 按劳不按资 ” ) ② 物质基础 生产力发展水平 ( “ 按劳不按需 ” ) ③ 直接原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性质和特点 按劳分配有什么优越性。 ① 会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