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卷入世界大战的苦难深渊内容摘要:

界和争夺霸权的非正义的、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 尽管巴尔干人民的反抗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质,但只有从属性质,不能改变战争总的帝国主义性质。 战争性质 德国的 “ 施利芬计划 ” ; 法国的 “ 第 17号计划 ” ; 俄国的 “ 第 19号作战计划 ”。 二 大战期间两大军事集团的外交行动 1914年战况。 在西线, 9月爆发了一战中第一次大规模的战略决战 —— 马恩河战役,西线由运动战变为阵地战和消耗战。 东线,俄军于 8月攻入东普鲁士,但在坦能堡和马祖里湖战败后又被迫退出,却又在加里西亚重创奥匈军队。 巴尔干战线,奥军攻入了贝尔格莱德,却又被塞军收复。 交战国争取盟邦的努力。 在大战双方陷入对峙之际,又开始了争取同盟者的外交战,以获取人力、物力资源的补充。 意大利、罗马尼亚、希腊加入了协约国作战;而土耳其、保加利亚等加入同盟国对协约国作战。 马恩河 二 日本参战与 《 蓝辛 — 石井协定 》 大战给日本在远东扩张提供了时机。 主要矛盾好似对准中国。 1914年 8月 23日,日本对德宣战,目的是夺取德国在华利益。 1915年 1月,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引起了列强尤其是美国的干预。 美、日于 1917年签订了 《 蓝辛 — 石井协定 》 ,暂时缓和了战时日、美在远东尤其是在中国的矛盾。 索姆河 索姆河索姆河凡尔登 马恩河 马恩河马恩河凡尔登凡尔登三 1915~ 1916年战况 1915年,德国企图摆脱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曾移师东线作战,欲彻底击败俄军未果。 欧洲其它条战线亦无多大进展。 1916年双方攻势尤为猛烈。 其中 2月至 12月的凡尔登战役乃是大战的转折点,同盟国在西线开始转入战略防御。 为配合凡尔登战役而于同年 6— 11月打响的索姆河战役则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