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物质在水中的结晶内容摘要:
晶体出现。 二、晶体的形成: 通过蒸发溶剂获得晶体。 通过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得到晶体。 讨论: 我国有许多盐碱地,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 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试用你 学过的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 温度 /℃ 0 10 20 40 60 80 100 氯化钠 /克 36 温度 /℃ 0。九年级科学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相关推荐
本题的关键是颜色。 第一步,无色透明溶液即没有 KMnO4 、CuSO4 、 FeCl FeCl2 , 同时既是溶液那就不可能产生沉淀,所以 CaCl2和 Na2CO3就不能共存。 第二步,加入 BaCl2溶液产生沉淀,可以得出该混合物中含有 K2SO Na2CO3中的一种或两种。 第三步,加入稀盐酸沉淀全溶解,则能断定一定含有 Na2CO3, 一定没有 K2SO4。 根据
温度下 ,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 不饱和溶液:在 一定温度下 ,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说明: 在一定温度下 ,一定量的溶剂中一般不能无限地溶解溶质。 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在一定的温度下 ,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
碱:电离时生成的 阴离子全部是氢氧 根离子 的化合物 NaCl === Na+ + Cl Na2CO3=== 2Na+ + CO32 MgSO4=== Mg2+ + SO4 2 BaCl2 === Ba2+ + 2Cl 3. 盐:电离时生成 金属离子 和酸根离子 的化合物。 小 结 : 一:溶液的导电性 1. 电离 2. 电离方程式 二:酸 . 碱 . 盐的电离 1. 酸 2. 碱 3. 盐
二、悬浊液和乳浊液 悬浊液: 固体小颗粒 分散于液体里所形 成的混合物 乳浊液: 液体小液滴 分散另一种液体 里所形成的混合物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物质原来状态 分散后的特征 共同点 实例 联系和区别: 固、液、气 固 液 均一、稳定 不均一、不稳定、 久置分层 都是混合物 碘酒、蔗糖水 泥浆、血液 牛奶、肥皂水 三、常用的溶剂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三、常用的溶剂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酒精
▲我国家庭电路和动力电路的电压和频率 删减 增加 ▲ 声速和温度的关系; ▲声音的反射:回声 删减 原 a 增加 ▲ 海陆风及其成因; ▲热机在工作过程中能的转化 删减 ▲ 功的原理 删减 原 a 原 b 原 c ▲ 焦耳定律; ▲电热器的原理和应用 删减 增加 增加 ▲ 围绕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保持考纲、教材、课标的一致性 复习建议 ▲ 减少纯粹记忆内容,体现灵活性,突出应用性。 参考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