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物质三态内容摘要:
CD段处于 ___________状态,吸热的是 ______________段。 ( 1)由图判断出 ___图线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_______,熔化时间是 _____分钟,另一图线的物质可能 _____________。 乙 210℃ 非晶体 AB、 CD BC 固体 固液共存 液体 A B C D 甲 乙 时间 /分 180 200 220 240 温度℃ 1 2 3 4 5 6 7 3 AB、 BC、 CD 物质三态 我的眼镜 怎么了。 物质三态 眼镜变模糊过程中涉及了哪些科学知识。 汽化、液化 在 任何温度下 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 汽化的两种形式 在 一定的温度 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 : 沸点 (物质的一种特性 ) 二、 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在 1标准大气压 下水的沸点 :100℃ 物质三态 蒸发: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温度 越高,蒸发越快 ; 液体表面积 越大,蒸发越快;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 越快,蒸发越快 只在 液体表面 进行的缓慢汽化现象 在 任何温度下 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 沸腾 :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物质三态 化是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化是 _____________ 不断升高 温度保持不变 液体沸腾过程中的特点: 达到沸点 继续吸热 蒸发和沸腾的 异同点 : 一定温度 任何温度 液体内部和表面 液体表面 剧烈 平缓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物质三态 液化:物质由 气态 变成 液态 的过程。 (放热) 讨论一:当水壶里的水沸腾时,为什么靠近壶嘴的一段看不见“白气”,而在上面一段能够看见。 讨论二:被 100摄氏度的水蒸气烫伤,比被 100摄氏度的水烫伤要严重的多,为什么。 液化方式 降低。九年级科学物质三态
相关推荐
二、悬浊液和乳浊液 悬浊液: 固体小颗粒 分散于液体里所形 成的混合物 乳浊液: 液体小液滴 分散另一种液体 里所形成的混合物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物质原来状态 分散后的特征 共同点 实例 联系和区别: 固、液、气 固 液 均一、稳定 不均一、不稳定、 久置分层 都是混合物 碘酒、蔗糖水 泥浆、血液 牛奶、肥皂水 三、常用的溶剂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三、常用的溶剂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酒精
晶体出现。 二、晶体的形成: 通过蒸发溶剂获得晶体。 通过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得到晶体。 讨论: 我国有许多盐碱地,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 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试用你 学过的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 温度 /℃ 0 10 20 40 60 80 100 氯化钠 /克 36 温度 /℃ 0
本题的关键是颜色。 第一步,无色透明溶液即没有 KMnO4 、CuSO4 、 FeCl FeCl2 , 同时既是溶液那就不可能产生沉淀,所以 CaCl2和 Na2CO3就不能共存。 第二步,加入 BaCl2溶液产生沉淀,可以得出该混合物中含有 K2SO Na2CO3中的一种或两种。 第三步,加入稀盐酸沉淀全溶解,则能断定一定含有 Na2CO3, 一定没有 K2SO4。 根据
▲我国家庭电路和动力电路的电压和频率 删减 增加 ▲ 声速和温度的关系; ▲声音的反射:回声 删减 原 a 增加 ▲ 海陆风及其成因; ▲热机在工作过程中能的转化 删减 ▲ 功的原理 删减 原 a 原 b 原 c ▲ 焦耳定律; ▲电热器的原理和应用 删减 增加 增加 ▲ 围绕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保持考纲、教材、课标的一致性 复习建议 ▲ 减少纯粹记忆内容,体现灵活性,突出应用性。 参考答案 B
. 碱性氧化物 反应 ,生成 盐和水 碱 发生中和反应 ,生成盐和水 盐 发生 复分解 反应 ,生成新酸和新盐 氯化钡溶液 稀硝酸 酸 产生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解 H2SO4+BaCl2 =BaSO4↓+2HCl 硫酸的确定 酸 硝酸银溶液 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解 HCl+AgNO3 =AgCl↓+HNO3 盐酸的确定 错误操作: 由于浓硫酸密度比水大,浮在上面,而浓硫酸溶于水时,
的另一边,看起来是头 朝下的,他们为什么不会掉下去。 : 影响重力的大小因素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得出结论 重力的大小究竟跟什么因素有关。 重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SHIYAN 器材:一只弹簧秤、 4只质量均为 50克的钩码。 过程:用所给的器材研究重力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把有关数据填入下表内。 钩码数 /只 1 2 3 4 质量 /千克 重力 /牛 重力 /质量 (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