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这样抽样调查合适吗内容摘要:

调查对象在总体中是否有代表性 请问:他这样的抽样调查合适吗。 例 2 甲同学说:“ 6, 6, 6… 啊。 真的是 6。 你只要一直想某个数,就会掷出那个数.” 乙同学说:“不对,我发现我越是想要某个数就越得不到这个数,倒是不想它反而会掷出那个数.” 请问:这两位同学的说法正确吗。 为什么。 样本容量要足够大。 例 3 小强的自行车失窃了,他想知道所在地区每个家庭平均发生过几次自行车失窃事件.为此,他和同学们一起,调查了全校每个同学所在家庭发生过几次自行车失窃事件. 请问:他这样的抽样调查合适吗。 仅仅增加调查人数不一定能够提高 调查质量,调查之前,要仔细检查 总体中的每个个体是否都有可能成 为调查对象。 例 1936年,美国 《 文学文摘 》 杂志: 根据 1000万电话和从该杂志订户所收回 的意见,断言兰登将以 370: 161的优势 在总统竞选中击败罗斯福,但结果是, 罗斯福当选了, 《 文学文摘 》 大丢面子, 原因何在呢。 原来, 1936年能装电话和订阅 《 文学文摘 》 杂志的人,在经济上相对富裕,而收入不太 高的的大多数选民选择了罗斯福。 《 文学文 摘 》 的教训表明,抽样调查时,既要关注样 本的大小,又要关注样本的代表性。 不是简单随机抽样,由于被抽取样本的总体的个数是无限的而不是有限的. 练习 1: 下列抽取样本的方式是否属于简单随机抽样。 说明道理. ( 1)无限多个个体中抽取 100个个体作样本. 解: ( 2) 盒子里共有 80个零件 , 从中选出 8个零件进行质量检验 , 在抽样操作时 ,从中任意拿出一个零件进行质量检验后再把它放回盒子里 . 不是简单随机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