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干粉针剂生产工艺验证方案2-word论文可编辑内容摘要:

检测人 复核人 114 评价人/日期 工艺文件 工艺文件的正确性 1. 评价方法: 核对主处方、生产规程是否是现行批准的文件,并已正确签发。 2. 标准: 主处方及生产规程是现行批准的文件,并已正确签发。 3. 结果评价 评价人/日期 操作指令的明确性 1. 评价方法: 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对照操作者的实际操作检查各项操作规程是否清楚、明确和充分。 2. 标准: 已载入操作规程的指令清楚、明确、充分,操作人员能够如实地遵守。 3. 结果评价 评价人/日期 115 生产指令的正确性 1. 评价方法: 审核主处方、操作规程的指令内容,以保证其执行过程不会引起偏差或影响产品质量。 2. 标准: 主 处方、操作规程中的指令正确,不易引起误操作。 3. 结果评价 评价人/日期 洗瓶工艺变量 1. 目的: 评价洗瓶用水质量及 西林瓶 洗涤效果,确认洗瓶工艺。 2. 评价方法: 所用生产设备:洗瓶机型号 设备编号 工艺条件:超声波开启时间; 压缩空气 压力、时间、流量;洗瓶用水的 可见异物 检查 等。 取样:取洗净的空瓶装水检查 可见异物。 3. 标准: 过滤后纯化水和注射用水的 可见 异物 符合标准要求;洗涤后 西林瓶 的清洁度符合标准要求 ;最终冲洗水符合规定。 4. 结果评价 116 洗瓶清净度测定: 分别于 清 洗后的 西林瓶 中取样,每间隔 30 分钟取样 50 支,灌注合格注射用水,在灯检箱下按规定进行观察,剔除有 可见异物 的西林瓶 ,计算 西林瓶 清洁合格率,每批取样三次,共取连续生产的三个批次。 批号 洗瓶数量 (支) 注射用水 可见异物 最终 冲洗水 西林瓶 清洁合格率 1 2 3 操作人 复核人 质监员 评价人/日期 灭菌干燥 隧道烘箱 运行时间、温度 1. 目的: 评价 隧道烘箱 的运行与工艺要求的一致性。 2. 评价方法: 记录 西林瓶 干燥、灭菌的工艺过程,包括 温度、时间等。 查阅 西林瓶 干燥、灭菌过程自动打印记录的数据。 117 3. 标准: 记录数据显示干燥、灭菌过程的运行时间、温度达到了程序设定值。 评价人/日期 西林瓶 的无菌性 1. 目的: 评价 西林瓶 灭菌效果。 2. 评价方法: 按《无菌检查操作规程》检查 西林瓶 的无菌性。 3. 标准: 被检验的所有 西林瓶 均应无微生物生长。 西林瓶 灭菌检查 精洗合格的 西林瓶 ,按照“隧道灭菌烘箱操作规程”进行灭菌,结果 应 洁净、 无菌, 并 检查灭菌温度和时间。 每批三次,连续三批。 批号 西林瓶 洁净 西林瓶 无菌 灭菌温度 灭菌时间 118 度 性 检查人 复核人 工作服洗涤 1. 目的: 评价工作服洗涤灭菌效果。 2. 评价方法: 记录工作服洗 涤灭菌的工艺条件,包括温度、时间等。 按《 洁净区 工作服洗涤 、 灭菌规程》检查洗涤后的清洁度。 3. 标准: 工作服的清洁度 : 清洁、 无菌、 干燥、平整。 119 物料转移 取样及物料转移操作的规范性 1. 评价方法: 由 QA检查员观察 检验员与 生产操作人员的取样过程和原 辅 料转移过程。 2. 标准: 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取样和转移原 辅 料,其操作方式可以避免污染原料。 3. 结果评价 评价人/日期 污染水平监测 1. 评价方法: 在取样及原料转移的过程中,在其操作区域周围摆放培养基平皿以测定沉降菌数。 2. 标准: 沉降菌数必须符合 相应级别的 限度 标准。 3. 结果评价 通过监测原料取样过程与原辅称量过程中沉降菌数,判断物料转移符合要求。 120 原料名称 原料批号 取样人 沉降菌数 结果判定 原辅料名称 原辅批号 称量人 沉降菌数 结果判定 检测 人 复核人 评价人/日期 配液工艺变量 1. 目的: 评价配液工艺的稳定性,确认按制定的工艺规程配液能够达到质量标准的要求。 2. 评价方法: 所用生产设备:配液罐型号 设备编号 所用称量器具:台秤型号 设备编号 121 工艺条件:注射用水 可见异物 、温度;活性炭用量、煮沸时间;搅拌时间、药液温度、含量、 pH 值。 取样:搅拌均匀后取样检测,每个样品 ml。 检测项目:注射用水 可见异物 、药液 温度、含量、 pH 值。 3. 标准: 按制定的工艺规程配液,应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 通过检测工艺验证时,试生产配制三批药液的质量情况来评价配制工艺。 产品批号 注射用水不溶 性微粒 药液温度 含量 PH 值 检测人 复核人 过滤工艺变量 1. 目的: 评价过滤工艺的有效性, 确认按制定的工艺规程过滤能够达到质量标准的要求。 122 2. 评价方法: 所用生产设备:过滤器型号 设备编号 过滤器型号 设备编号 过滤器型号 设备编号 工艺条件:过滤器种类、规格、孔径等。 取样:过滤后取样检测,每个样品 ml。 检测项目:气泡点试验、药液的 不溶性微粒。 3. 标准: 气泡点试验 : m 起泡点压力应≥ m 起泡点压力应≥ 过滤后药液的 不溶性 微粒: 含 25μ m 以上微粒,≤ 2 粒 /ml; 含 10μ m 以上微粒,≤ 20 粒 /ml 批号 过滤器名称 试验结果 不溶性微粒 结果判定 检测人 复核人 123 评价人/日期 灌封工艺变量 药液 可见异物 检查 1. 目的: 确认灌装药液的 可见异物 能够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 2. 评价方法: 所用生产设备:灌装机型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