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米以上高支模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预组装柱模,吊装时应采用卡环与柱模连接,不得13 用钢筋钩代替。 D、柱模校正后,应用斜撑或水平撑进行四周支撑,以确保整体稳定;当高度超过 4m 时,应群体或成列同时支模,并将支撑连成一体,形成整体框架体系; E、当单根柱支模时,柱宽 > 500mm,应每边在同一标高上设不少于 2 根斜撑或水平撑,柱宽≯ 1000mm 应每边在同一标高上设不少于 3 根斜撑或水平撑。 斜撑与地面成 45176。 ~ 60176。 角,下端应有防滑措施,底层可以采用打钢管桩固定或在基础梁上预埋钢管, 2 层以上的采用预埋钢管。 F、角柱模板的支撑除满足以上要求外,必须在里侧设置能承受拉压力的斜撑。 独立梁和整体楼盖梁梁结构结构模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a、安装独立梁模时,应设安全操作平台,严禁操作人员站在独立梁底模上或柱模支架上操作或上下行走。 b、底模与横楞应拉结好,横楞与支架、立柱应连 接牢固。 c、安装梁侧模应边安装边连接,当侧模高度多于 2 块时应采取措施作临时固结。 d、梁起拱应在侧模内外楞连接固定前进行起拱。 梁模板高支撑架的构造和施工要求 : : ; ,确保两方向足够的设计刚度; ,可以采用不同的立杆间距,但只宜在一个方向变距、而另一个方向不变。 : ,可以采用等步距设置; ,轴力沿高度分布变化较大,可采用下小上14 大的变步距设置,但变化不要过多; ,不宜超过。 ≥ 20m或横向高宽比≥ 6时,需要设置整体性单或双水平加强层; 46米沿水平结构层设置水平斜杆或剪刀撑,且须与立杆连接,设置斜杆层数要大于水平框格总数的 1/3; 1015m设置,四周和中部每1015m设竖向斜杆,使其具有较大刚度和变形 约束的空间结构层; ,高支撑架的顶部和底部(扫地杆的设置层)必须设水平加强层。 : ; ,每隔 1015m设置。 : ,其距离支架顶层横杆的高度不宜大于400mm; ,应靠近立杆,且不宜大于 200mm; ,当设计荷载 N≤ 12kN时,可用双扣件;大于 12kN时应用顶托方式。 : ,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 《扣件架规范》的要求; ,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 ,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 15 : ,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最好采用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筑方式; ,对出现的超过 最大荷载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 ,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 发现及时 解决。 梁模板 支撑架计算 书 ; 梁模板支架 选用 最大 截 面 600 800的框架梁进行计算: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按 最大层高 米考虑;梁截面 为 600mm800mm,龙骨采用 50 100mm 木方,梁侧模 放 4 根 方木。 梁支撑立杆的 间 距 (跨度方向 )取 @400mm,立杆的步距 选用 @1800mm,梁底水平横杆间距 选用 @250mm,采用 48 的钢管。 ( 1)梁截面取 600 800,支架小横档档距按 1200 考虑,沿梁方向为 @800,梁底加设立杆; ( 2)砼塌落度 20cm,砼容量 ɤ=24KN/m3,入模温度 15 ゚ C; ( 3)振捣砼时产生荷载标准值为。 荷载收集: 底模自重: =砼自重: 24 =钢筋自重: =振捣砼荷载标准值: =组合: q1= ( ++) + =q2= ( ++) = 16 底模验算 按简支梁计算,梁底铺 5 根 通长 50 100 木方料。 M= = δ =M/W= 106 6/50 1002 5=< 13N/mm2(满足) W=5q2l4/384EI=5 12 8004/5 384 103 50 1003= [W]=l/400=400/400=1mm W< [W] , 满足要求 : (梁底按加 1 根立杆计算) q= 计算简图如下: ( 8 +) /384EI=X1 X1= 8KN(扣件抗滑移值) 不能满足 所以梁底立杆采用双立杆 (这样 4 根立杆的间距分别调整为400、 400、 400) ,两根立杆的受力可近似等于 ,小于扣件的抗滑移系数 8KN。 为确保安全,在 梁底立杆上加双扣件来增大抗滑移系数。 17 立杆稳定计算 对接立杆允许荷载 为 N= 满足要求 i=1/4( 482+) 1/2= λ =L/i=1800/=112 (水平杆步距小于 1800) 查表Ψ = δ =N/Ψ A= 103/ 102=205N/mm2 所以立杆稳定可靠。 侧模验算 F=8 H=24 =组合: P=4 + = q= =X1=5 48 RA=RB=8KN(扣件抗滑移值),满足要求。 因与抗滑移系数相接近, 为 确保安全 , 再 加对拉螺杆 对拉螺杆计算 ( 1)对拉螺杆采用 Ф 12( HPB235), A=76mm ( 2)螺杆间距 也 采用 @400 N= = 满足要求 立杆的地基承载力计 算 因梁模支架的立杆立在基础梁上,所以无需进行地基承载力计算。 18 300 800 的框架梁计算条件: ( 1)梁截面取 300 800,支架小横档档距按 1200 考虑,沿梁方向为 @800,梁底加设 1 根 立杆; ( 2)砼塌落度 20cm,砼容量 ɤ=24KN/m3,入模温度 15 ゚ C; ( 3)振捣砼时产生荷载标准值为。 ( 4)底模自重荷载取 荷载收集: 底模自重: =砼自重: 24 =钢筋自重: =振捣砼荷载标准值: =组合: q1= ( ++) + =q2= ( ++) = 底模验算 按简支梁计算,梁底铺 3 根 通长 50 100 木方料。 ( 1)抗弯验算 M= = δ =M/W= 106 6/50 1002 3=13N/mm2(满足) ( 2)挠度验算 W=5 q2l4/384EI=5 12 8004/3 384 103 501003= [W]=l/400=800/400= W[W] , 满足要求。 19 小楞验算:(梁底加 1 根立杆) q= /=计算简图如下: ( 8 +) /384EI=X1 X1=< 8KN(扣件抗滑移值) 满足 RA=RB=8KN(满足) 为确保安全,在梁底立杆上必须加双扣件来增大立杆的抗滑移系数。 立杆稳定计算 N=(对接立杆允许荷载值) 满足要求 i=1/4( 482+) 1/2= λ =L/i=1800/=112 (水平杆步距等于小于 1800,下设水平扫地杆,支撑系统与柱作连接) 查表Ψ = δ =N/Ψ A= 103/ 102=< 205N/mm2 所以立杆稳定可靠。 侧模验算 F=ɤ H=24 =组合: P=4 + = q= =X1=5 48 20 RA=RB=< 8KN(扣件抗滑移值),满足要求。 因此 梁 高 为 800, 应 加对拉螺杆。 对拉螺杆计算 ( 1)采用 1 根拉螺杆采用Ф 12( HPB235), A=76 mm2 ( 2)对拉螺杆间距采用 @400 N= =( 单根拉力 ) 满足 螺杆间距为 @400 立杆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因梁模支架的立杆立在基础梁上,所以无需进行地基承载力计算。 截面为 350 800 的框架梁,计算条件: ( 1)梁截面取 350 800,支架小横档档距按 1200 考虑,沿梁方向为 @800,梁底加设立杆; ( 2)砼塌落度 20cm,砼容量 ɤ=24KN/m3,入模温度 15 ゚ C; ( 3)振捣砼时产生荷载标准值为。 荷载收集: 底模自重: =砼自重: 24 =钢筋自重: =振捣砼荷载标准值: =组合: q1= ( ++) + =q2= ( ++) = 底模验算 按简支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