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内容摘要:

) 了解汇编语言及其特点。 (5) 了解高级语言及其特点。 主题 3 : 算法与问题解决例举 1 、解析法与问题解决 ( 1 ) 了解解析法的基本概念及用解析法设计算法的基本过程。 ( 2 ) 能够用解析法分析简单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 求解问题。 2 、穷举法与问题解决 ( 1 ) 了解穷举法的基本概念及用穷举法设计算法的基本过程。 ( 2 )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的要求,使用穷举法设计算法,编写程序求解问题。 3 、查找、排序与问题解决 ( 1 ) 了解数组的概念,掌握使用数组存储批量数据的基本方法。 ( 2 ) 通过实例,掌握使用数据查找算法设计程序解决问题的方法。 ( 3 ) 通过实例,掌握使用排序算法设计程序解决问题的方法。 4 、递归法与问题解决 ( 1 ) 了解使用递归法设计算法的基本过程。 11 ( 2 )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的要求,使用递归法设计算法、编写递归函数、编写程序、求解问 题。 ( 三 ) 《 高中信息技术 选修 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教学要求 主题 1 : 多媒体技术与社会生活 1 、 能够说出多媒体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关注多媒体技术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 (1) 了解多媒体和多媒体技术的含义。 (2) 列举多媒体技术在社会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了解其未来发展趋势。 (3) 举例说明多媒体技术是怎样影响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 2 、 通过调查和案例分析,了解多媒体在技术数字化信息环境中的普遍性。 (1) 举例说明多媒体技术在数字化信息环境中的应用,体会其应用的普遍性。 (2) 了解多媒体技 术给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3 、 通过网络浏览、使用多媒体软件或阅读相关资料,体验和认识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信息、交流思想的生动性和有效性。 (1) 通过使用多媒体软件、阅读资料,了解多媒体作品中通常包含的媒体元素及各种媒体元素在多媒体作品中的作用。 (2) 了解信息呈现形式的多样性,感受不同媒体的效果,体验多媒体技术在呈现信息、交流思想方面的直观性和有效性。 4 、 体验并了解多媒体作品的集成性、交互性等特征。 (1) 通过欣赏、使用多媒体作品,归纳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征。 (2) 能够结合具体事例说明多媒体技 术的特征。 主题 2 : 多媒体信息采集与加工 1 .了解常见的多种媒体信息如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的类型、格式及其存储、呈现和传递的基本特征与基本方法。 (1) 列举生活中常见多媒体信息的媒体元素,知道不同媒体元素对人类感觉器官的不同作用以及对表达主题、传递信息所产生的影响。 (2) 了解不同媒体信息数字化文件的常用格式及特点。 (3) 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说明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存储、呈现和传递的基本特征与基本方法。 2 、 能选择适当的工具,分别对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进行采集 ;能解释多媒体信息采集的基本工作思想。 (1) 知道常用的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采集的途径和设备。 (2) 掌握多媒体信息采集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工具和方法,获取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 (3) 理解多媒体信息采集的基本思想。 3 、 能根据信息呈现需求,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方法,分别对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适当的处理。 (1) 了解一至两种常用的信息加工软件的基本功能。 (2) 掌握常用的多媒体信息加工的方法,能根据需求,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方法,对声音、图形、图像、动画 、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和处理。 12 主题 3 : 多媒体信息表达与交流 1 、 通过网络浏览、软件使用和资料阅读,理解多媒体技术是人类在信息社会中表达思想、实现交流的一种有效技术。 (1) 了解多媒体技术在表达思想、交流信息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2 、 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从问题解决的需要出发,规划、设计、制作多媒体作品的一般方法。 (1) 理解信息规划、设计的作用与意义,能从问题解决的需要出发,规划设计多媒体作品。 (2) 了解一至两种常用的多媒体作品编辑或集成工具的使用方法。 (3) 通过实例分析,了解规划、设计、 制作多媒体作品的一般方法。 3 、 学会使用非线性方式组织多媒体信息。 (1) 浏览一个多媒体作品,能够图示其非线性结构。 (2) 能根据表达需要,合理利用非线性结构规划一个多媒体作品。 4 、 能根据表达、交流或创造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媒体和多媒体编辑或集成工具完成多媒体作品,实现表达意图,并能够对创作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 (1) 能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媒体素材,并利用多媒体创作工具制作多媒体作品。 (2) 能将制作好的多媒体作品进行发布。 (3) 能够针对具体的多媒体作品,评价其规划、组织与制作的合理性。 5 、 能 使用一种常用的工具制作简单的虚拟现实作品,并能描述其基本特点。 (1) 了解虚拟现实的含义、特征及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情况。 (2) 掌握从需求出发,策划、制作全景图的方法,并归纳其制作流程。 6 、 通过评价与鉴赏他人的多媒体作品,体验其创作思想,明了其中所蕴含的意义。 (1) 鉴赏他人的多媒体作品并说明其中蕴含的意义。 (2) 评价他人多媒体作品的创作方法与创作思想。 ( 四 ) 《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应用 》模块教学要求 主题 1 : 因特网应用 1 、通过使用因特网,了解因特网服务的基本类型、特点与应用领域;了解因特 网服务组织的类型、提供的服务与服务特点。 (1) 通过使用因特网,了解因特网服务是通过信息交流、信息获取、资源共享等功能来实现的。 (2) 了解远程登陆、文件传送、电子邮件、 WWW 服务、聊天服务、 BBS 服务等因特网服务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3) 了解电子商务、网上娱乐、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上金融等因特网服务的应用领域。 (4)知道因特网服务组织 ISP、 ASP 和 ICP 提供的服务与服务特点。 (5) 了解不同类型网站 ( 如政府网站、商业网站、教育网站、新闻网站、娱乐网站等 ) 在内容、呈现方式以及所发挥作用等方面的差别。 ( 6) 知道 ISP 提供的几种常用的因特网接入方式及各方式之间的区别。 (7) 了解造成网络不安全的因素及防范措施。 (8) 了解常用的防病毒软件及其使用方法。 2 、通过尝试与分析,了解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的类型与特点;知道搜索引擎、元搜索引擎 ( 又 13 称集成搜索引擎 ) 等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的产生背景、工作原理与发展趋势;掌握常用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能熟练使用检索工具获取所需信息。 (1) 通过尝试与分析,了解全文搜索引擎、目录搜索引擎、元搜索引擎等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的特点和区别。 (2) 了解全文搜索引擎、元搜索引擎、 目录搜索引擎等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的产生背景、工作过程和原理。 (3) 了解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的发展趋势。 (4) 掌握常用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熟练使用检索工具获取信息。 (5) 掌握关键词的选择技巧和搜索技巧,能使用恰当的关键词通过搜索引擎获取信息。 3 、通过使用或演示,了解与人们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因特网应用技术的基本使用方法,初步了解其基本工作思想。 (1) 了解 FTP、电子邮件、网上聊天、 BBS 等常用的几种网络信息交换方式的特点和区别。 (2) 能熟练使用聊天软件 ( 如 OICQ、 MSN) 、 BBS、电 子邮件等常用的因特网信息交流工具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发布。 (3) 通过尝试和体验,了解网上购物的过程和网上娱乐的方法及远程教育提供的教学服务。 (4) 了解流媒体技术在因特网上的应用。 (5) 了解流媒体技术及其工作原理。 (6) 了解 Real System、 Windows Media Technology、 Quick Time 等常用的流媒体技术及其特点。 (7) 通过调查和分析,了解因特网给社会生活带来的正负两面的影响。 (8) 了解并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规则,能够识别因特网上的不良信息,并自觉加以抵制。 4 、能够根据实 际需求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利用因特网获取所需信息、实现信息交流;体验因特网在跨时空、跨文化交流中的优势,分析其局限性。 (1)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实现信息交流。 (2) 通过主题活动,感知因特网在跨时空、跨文化交流中的优势,并分析其局限性。 主题 2 : 网络技术基础 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与拓扑结构。 (1) 知道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及其发展方向。 (2) 了解蓝牙技术、网格计算、无线局域网等发展中的网络技术。 (3) 知道计算机网络具有数据 传送、资源共享、分布处理等功能。 (4) 能例举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实例,并识别这些实例使用了计算机网络的什么功能。 (5)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知道局域网和广域网的概念,能根据网络的应用覆盖范围辨别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网络。 (6) 掌握星形结构、总线结构等常用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及其各结构的特点,并能识别和绘制简单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7)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能识别不同的计算机网络硬件设备,了解网卡、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中继器、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常用的网络硬件设备的功能及其特点。 (8) 了解网络操作系 统、网络驱动程序、网络通信软件、网络应用软件等常用的网络软件。 (9) 能说出组建简单的计算机网络所需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规划网络的拓扑结构。 2 、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能描述网络的开放系统互联协议 ( OSI) 分层模型的基本思想,能描述因特网 TCP/IP 协议的基本概念、思想与功能。 (1) 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的概念,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的作用。 (2) 知道 OSI 参考模型产生的背景,能描述 OSI 参考模型的基本思想,并能说出各层的名称及 14 其功能。 (3) 能描述 TCP/IP 协议的基本概念和思想,掌握各层的功能及特点。 (4) 了解因特网协议 IPv6 的产生背景,比较 IPv6 与 IPv4 的优劣。 3 、能列举并解释网络通信中常用的信息交换技术及其用途。 (1) 知道计算机网络中数据和信号的概念,并了解二者的关系。 (2) 了解信源、信宿和信道的概念。 (3) 知道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及其特点,并能绘制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波形图。 (4) 掌握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的方式和特点。 (5) 掌握线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等网络通信中常用的信息交换技术,了解常用交换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 4 、能描述浏览器 /服务器 ( B/S) 结构、客户机 /服务器 ( C/S) 结构 的概念与特点。 (1) 能描述客户机与服务器模式的概念和特点,了解客户端软件和服务器软件的特性。 (2) 了解客户机与服务器的的概念。 (3) 了解客户机 /服务器模式的信息交互过程。 (4) 能描述浏览器 /服务器模式的概念和特点。 5 、理解 IP 地址的格式与分类;知道域名的概念和域名解释的基本过程。 (1) 理解 IP 地址的格式与分类,能够正确划分和识别 IP 地址的类别。 (2) 知道域名的概念,了解域名系统的层次划分。 (3) 能够描述域名的解析过程。 6 、知道因特网 IP 地址 、 域名 的管理办法及相应的重要管理机构。 (1) 知道 因特网 IP 地址、域名的管理办法。 (2) 了解国际和国内的重要因特网管理机构 ( 如 因特网 协会、因特网域名与地址管理机构、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 及所提供的服务。 (3) 了解各级域名的申请方法。 7 、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知道网络服务器的主要作用与基本原理;能说出代理服务器的概念并知道其作用。 (1) 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思考与分析现实生活中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效率及改进方法。 (2) 知道网络服务器的主要作用与基本原理。 (3) 能说出代理服务器的概念并知道其作用。 (4) 掌握 Windows 操作系统中 TCP/TP 协议的安装方法。 (5) 掌握 Windows 操作系统中 IP 地址、子网掩码、共享访问的设置方法,并掌握查找和使用网络上已有资源的方法。 主题 3 : 网站设计与评价 1 、知道 WWW、网页、主页、网站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1) 知道 WWW、网页、主页、网站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了解文字、图片、超级链接、动画、音频、视频等网页元素的特点。 (3) 了解常见的网站结构,通过对网站的分析,可以画出网站的栏目结构和链接关系。 2 、理解动态网页的概念,能解释其工作过程。 (1) 理解静态网页、动态网页的概念,区分静态网页和动态网页。 (2) 能够解释静态网页和动态网页的工作过程,区分动态表现网页和动态内容网页。 (3) 了解 HTML、 JavaScript、 DHTML、 Flash、 CGI、 ASP、 PHP、 JSP 等常用的网站建设技术。 15 3 、能够根据表达任务的需求,使用常用的网页制作软件制作与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