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沉淀池技术工艺简介内容摘要:

变化到 1 500 NTU时,其沉后水浊度保持在 2~ 3 NTU。 采用 ACTIFLO174。 工艺,只需要 10 min 就可以完成絮凝,只需要少于 20 min 的沉淀时问就可以获得良好的处理水质。 微砂加速沉淀工艺运行非常灵活,该工艺的开启和关闭相对简单,可以应付处理流量有很大变化的情况。 对于处理水质,则可以通过调节微砂的回流率来对付原水水质的突变 (如浊度峰值的产生 ),而调节微砂的回流率可以通过调节回流 泵 工作的台数来实现。 同常规沉淀池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由机械混凝、机械絮凝代替了水力混凝、水力絮凝,由于机械搅拌使药剂和污水的混合更快速、更充分,因此强化了混凝、絮凝的效果,同时也节约了药剂。 2 、在沉淀区增加了基于 “浅池沉淀 ”理论的上向流斜板,大大降低了沉淀区占地面积。 进水区及扩展沉淀区的应用,可以分离比重大的 SS(大约占总 SS含量的 80%)直接沉淀在污泥回收区,减少通过斜板的污泥量,减少了斜板堵塞的发生。 Actiflo174。 加砂高速沉淀池采用粒径在 100~150μm的不断循环更新的微砂作为絮体的凝结核,由于大量微砂的存在,增加了絮体凝聚的机率和密度,使得抗冲击负荷能力和沉降性能大大提高,即使在较大水力负荷条件下,也能保证理想、稳定的出水水质。 DensaDeg174。 高密度沉淀池工艺流程 简介及技术特点分析 DensaDeg174。 高密度沉淀池为三个单元的综合体:反应、预沉 —浓缩和斜板分离。 DensaDeg174。 高密度沉淀池工艺流程 1 反应池 反应池采用得利满专利技术是工艺的根本特色。 理化反应,如晶质的沉淀 —絮凝或其它特殊类型的沉淀反应均在该池中发生。 反应池分两部分,每部分的絮凝能量有所差别。 中部絮凝速度快,由一个轴流叶轮进行搅拌,该叶轮使水流在反应器内循环流动。 周边区域的活塞流善导致絮凝速度缓慢。 投入混凝剂的原水通常进入搅拌反应器的底部。 絮凝剂加在涡轮桨的底部。 聚合物的投加受 DensaDeg174。 高密度沉淀池的原水控制。 在该搅拌区域内悬浮固体(矾花或沉淀物)的浓度维持在最佳水平。 污泥的浓度通过来自污泥浓缩区的浓缩污泥的外部循环得到保证。 所设计的外部区域,因砂能量低,保证了矾花增大和密实。 反应池独特的设计的结果,即能够形成较大块的、密实的、均匀的矾花,这些矾花以比现今其它正在使用的沉淀系统快得多的速度进入预沉区。 2 预沉池 — 浓缩池 当进入面积较大的预沉区时,矾花移动速度放缓。 这样可以避免千万矾花的破裂及避免涡流的形成,也使绝大部分的悬浮固体在该区沉淀并浓缩。 泥板装有锥头刮泥机。 部分浓缩污泥在浓缩池抽出并 泵 送回至反应池入口。 浓缩区可分为两层:一层在锥形循环筒上面,一层在锥形循环筒下面。 从预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