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内容摘要:

体 、 土壤胶体 特殊: AgI胶粒随着 AgNO3和 KI相对量不同,而可带正电或负电。 若 KI过量,则 AgI 胶粒吸附较多 I- 而带负电;若 AgNO3过量,则因吸附较多 Ag+而带正电。 当然,胶体中胶粒带电的电荷种类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 C、同种胶体的胶粒带相同的电荷。 D、固溶胶不发生电泳现象。 凡是胶粒带电荷的液溶胶, 通常都可发生电泳现象。 气溶胶在高压电的条件也能发生电泳现象。 ④聚沉 —— 胶体分散系中,分散系微粒相互聚集而下沉的现象称为胶体的聚沉。 胶体凝聚的方法: 加入电解质 ; 加入带异性电荷胶粒的胶体 ; 加热。 三 、离子反应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① 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② 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小结( 1)、能够导电的物质不一定全是电解质。 ( 2)、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才能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 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 物,单质既不是电解也不是非电解质。 ( 4)、溶于水或熔化状态;注意: “ 或 ” 字 ( 5)、溶于水和熔化状态两各条件只需满足其中之一,溶于水不是指和水反应; ( 6)、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对于不是化合物的物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电离: 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电离方程式 H2SO4 = 2H+ + SO42 HCl = H+ + Cl HNO3 = H+ + NO3 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KCl、 Na2SO NaHSO NaHCO3 KCl == K+ + Cl― Na2SO4 == 2 Na+ +SO42― NaHSO4 == Na+ + H+ +SO42― NaHCO3 == Na+ + HCO3― 这里大家要特别注意,碳酸是一种弱酸,弱酸的酸式盐如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主要是电离出钠离子还有碳酸氢根离子;而硫酸是强酸,其酸式盐就在水中则完全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还有硫酸根离子。 [小结] 注意: HCO OH、 SO42等原子团不能拆开 HSO4― 在水溶液中 拆开写。 强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强、弱电解质对比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物质结构 离子化合物,某些共价化合物 某些共价化合物 电离程度 完全 部分 溶液时微粒 水合离子 分子 和 水合离子 导电性 (条件相同时) 强 弱 物质类别实例 大多数盐类、强酸、强碱 弱酸、弱碱、水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注意点 ① 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有关,与其溶解度的大小无关。 例如:难溶的 BaS0 CaC03在 6 6 水中溶解 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故是强电解质。 而易溶于水的 CH3COOH、 H3P04等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故归为弱电解质。 ②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 没有必然 的联系。 例如:一定浓度的弱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可能比较稀的强酸溶液强。 ③ 强电解质包括:强酸 (如 HCl、 HN0 H2S04)、强碱 (如 NaOH、 KOH、 Ba(OH)2)、 大多数盐 (如 NaCl、 MgClK2S0 NH4C1)和活泼金属氧化物。 ④ 弱电解质包括:弱酸 (如 H3PO4 、 CH3COOH)、弱碱 (如 NH3H 20)和 水。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第一步:写 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例如 :CuSO4+BaCl2=BaSO4↓ +CuCl2 第二步:拆 把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拆成离子形式 Cu2+ + SO42- + Ba2+ + 2Cl- = BaSO4↓+ Cu2+ + 2Cl- 第三步:删 删去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Ba2+ + SO42- = BaSO4↓ 第四步:查 检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 ( 1) 必须 是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才有离子方程式。 例如 .固体间的反应,即使是电解质,也 不是离子反应,也就没有离子方程式 如: 2NH4Cl(固)+ Ca(OH)2(固) =CaCl2+ 2H2O+ 2NH3↑ ( 2) 浓 H2SO4作为反应物和固体反应时,浓 H2SO4写成化学式。 ( 3) 微溶物作为反应物时 ,若为 澄清溶液 , 写成离子 ; 处于浊液或固体时写成化学式。 微溶物作为生成物时 一律写化学式 如条件是澄清石灰水,则应拆成离子;若是石灰乳或浑浊石灰水则不能拆,写成化学式。 离子共存问题 凡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之间不能大量共存(注意不是完全 不能共存,而是不能大量共存) 一般规律是: 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盐的离子(熟记常见的难溶、微溶盐); 与 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 OH和 CH3COO、 CO32等弱酸根离子和 HCO3等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 与 O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有: NH4+和 HCO3等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以及弱碱的简单阳离子(比如: Cu2+、Al3+、 Fe3+、 Fe2+、 Mg2+等等) 能相互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常见还原性较强的离子 ( Fe3+、 S I、 SO32) 与 氧化性较强的离子 ( Fe3+、 ClO、 MnO Cr2O72) 四 、 氧化还原反应 ①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 有元素化合价变化 失电子总数 =化合价升高总数 ==得电子总数 ==化合价降低总数。 ② 、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电子的转移 (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③ 、 氧化剂和还原剂 (反应物 ) 氧化剂:得电子 (或电子对偏向 )的物质 氧化性 被还原 发生还原反应 还原产物 还原剂:失电子 (或电子对偏离 )的物质 还原性 被氧化 发生氧化反应 — 氧化产物 ④ 、 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 a、常见的氧化剂 (1) 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O Cl Br2 (2) 含高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 FeCl3 (3) 含某些较高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浓 H2SO4 、 HNO KMnO MnO2 b、常见的还原剂: (1) 活泼 金属: K、 Ca、 Na、 Al、 Mg、 Zn (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还原性 递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