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桥梁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内容摘要:
( 3)预防措施 ① 对一般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应在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和洒水养护。 对于干硬性混凝土、炎热天气浇筑的混凝土以及桥面等大面积裸露的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应立即加设遮阳栅罩,待收浆后予以覆盖和洒水养生。 覆盖时不得损伤或污染混凝土的表面; ② 混 凝土有模板覆盖时,应在养护期间经常使模板保持湿润。 ③ 混凝土的洒水养护时间,一般为 7 天,可根据空气的湿度、温度和掺用外加剂等情况,酌情延长或缩短。 洒水次数,以能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为度; ④ 当气温低于 5176。 C 时,应采取覆盖保温措施,不得向混凝土面上洒水; 12 ⑤ 在混凝土强度达到 前,不得使其承受行人、运输工具、模板、支架等荷载; ⑥ 可采用塑料薄膜或喷化学浆液等保护层措施; ⑦ 冬季养护混凝土时,应按冬季施工有关规范执行。 1如何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过振或漏振。 ( 1)质量问题及现象 在混 凝土浇筑时,由于振捣工人不能准确把握振捣的部位和振捣的时间,使某一部位的混凝土发生过振或漏振。 发生过振时,混凝土产生离析,水泥浆和粗骨料分离。 发生漏振时,混凝土产生松散,蜂窝、麻面。 两种现象不仅影响混凝土外观,而且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要求,此部位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 2)原因分析 ① 混凝土振捣工人责任不明确,施工前未接受技术培训; ② 同一部位振捣时间过长; ③ 某一部位漏振; ④ 混凝土浇筑厚度过厚,没有分层; ⑤ 振捣器功率小,振捣力不足,振捣器选择不合适; ⑥ 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连续振捣出现漏振; ⑦ 附着式振捣 器的布置间距不合理。 ( 3)预防措施 ① 对振捣工人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调动其生产积极性,将振捣质量与工资奖金挂钩。 要选择工作认真,责任心强的工人专门进行振捣; 13 ② 浇筑混凝土时,一般应采用振捣器振实,避免人工振实。 大型构件宜用附着式振动器在侧模和底模上振动,用插入式振捣器辅助,中小型构件在振动台上振动。 钢筋密集部位宜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 ③ 混凝土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振捣,上下层混凝土的振捣应重叠。 厚度一般不超过 30cm。 ④ 使用插入式振捣棒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捣棒作用半径的 倍;与侧模应保持 5~ 10cm 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 5~ 10cm;每一部位振捣完成后应边振边徐徐提出振捣棒,应避免振捣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 ⑤ 使用平板振动器时,移位间距,应以使振动器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 10cm 左右为宜。 ⑥ 附着式振捣器的布置距离,应根据构造物形状及振动器性能等情况通过试验确定。 ⑦ 对每一振捣部位,必须振捣到该部位的混凝土密实为止。 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⑧ 混凝土浇筑过程发生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并充分注意前后浇筑混凝土的连接密实。 若间 断时间超出规定时间,一般按工作缝处理。 1预应力张拉时千斤顶与压力表的校验应注意哪些问题。 ( 1)质量问题及现象 油压千斤顶的作用力一般用压力表测定和控制。 压力表上的指示读数为油缸内的单位油压,在理论上将其乘以活塞面积即为千斤顶的作用力。 但由于油缸与活塞之间有一定的摩阻力,此项摩阻力抵消一部分作用力,因此实际作用力要比理论值为小。 为正确控制张拉力,一般均用核验标定的方法测定油压千斤顶的实际作用力与压力表读数的关系。 校验存在的问题有: 14 ① 千斤顶与压力表没有同时配套校验。 ② 压力表的精度不够。 ③ 校验方法不 正确。 ④ 长时间使用而未校验。 ⑤ 长期不使用,使用前未校验。 ( 2)原因分析 未按规定进行校验 ( 3)预防措施 ① 千斤顶和压力表在进场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和校验。 ② 千斤顶和压力表要配套校验,以确定张拉力与压力表读数之间的关系曲线。 ③ 所用压力表的精度不宜低于 级;核验千斤顶用的试验机或测力机的精度不得低于 177。 2%。 ④ 校验时,千斤顶活塞的运行方向应与时间张拉工作状态一致,当采用压力试验机校验时,应采取被动校验法,即在校验时用千斤顶顶压力试验机,这样活塞运行方向、摩阻力的方向与实际工作时相同,校验比较准确。 ⑤ 张拉机具要由专人使用和管理,并应经常维护,定期校验。 张拉机具长期不使用时,应在使用前全面进行校验。 使用时校验期限应视千斤顶情况确定,一般使用超过 6 个月或 200 次以及在千斤顶使用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现象时,均应重新校验。 1根据预应力筋的线型、长度,如何正确确定初应力。 ( 1)质量问题及现象 15 预应力筋张拉前,初应力偏小 ,预应力筋未被拉紧存在非受力变形,致使张拉完成后,量测的实际伸长值不准(偏大),各根钢束受力不均。 ( 2)原因分析 设计给地的初应力值不合适,张拉时选择初应力值不合适。 ( 3)预防措施 ① 预应力筋张拉前,应先调整到初应力(一般可取张拉控制应力的 10% 25%左右),初应力在设计图纸中给出,因此在张拉前要看清图纸要求。 ② 预应力在张拉过程中,若发现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偏差较大,要检查初应力是否合适。 否则应调整初应力。 1预应力筋为何要从两端同时张拉,两端同时张拉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 1)质量问题及现象 直线预应力筋过长或曲线预应力筋从一端张拉,增大了预应力筋和孔道的摩擦,造成过大的预应力损失或由于张拉力过大使构件出现裂缝,翘曲变形。 ( 2)原因分析 预应力筋越长或曲线曲率越大,摩擦力就越大,造成的预应力损失也就越大。 ( 3)预防措施 ① 为尽量减少预应力筋与孔道摩擦,以免造成过大的应力损失,对于长度大于等于 25m 的直线预应力筋或曲线预应力筋,要采取两段同时张拉。 长度小于 25m但仍较长的曲线预应力筋,也要尽量采用两段同时张拉。 ② 两段同时张拉时,两段千斤顶张拉速度应大致相等,测量伸长的原始空隙,伸长值等工作要 在两段同时进行。 若两端千斤顶的张拉速度不等,就会造成一端张拉过快,先达到了张拉控制应力,而另一端被动达到控制应力。 使得两端千斤顶 16 活塞工作原理不同。 张拉速度较慢一端的千斤顶由于受到被动压力,张拉力和压力表读数会发生误差。 1预应力张拉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 1)质量问题及现象 预应力筋张拉时出现异常情况,如锚垫板变形、梁的起拱不正常、千斤顶、油泵等声音异常,锚夹具滑出、千斤顶支架倾倒等。 原因分析 ① 锚垫板承压面与孔道中心线不垂直。 锚具孔与锚垫板未对正,由于张拉力过大造成锚垫板变形 ② 千斤顶回油过猛,产生 较大的冲击振动,造成滑丝。 ③ 千斤顶或油泵出现故障,声音出现异常。 ④ 预应力筋被拉断,出现异常声音和梁体起拱不正常。 ⑤ 千斤顶支架不牢稳。 ( 3)预防措施 ① 锚垫板承压面与孔道中线不垂直时,应当在锚圈下垫薄钢板调整垂直度。 将锚圈孔对正垫板并点焊,防止张拉时移动。 ② 千斤顶给油、回油工序要缓慢平稳进行。 要避免回油过猛。 ③ 张拉操作要按规定进行,防止预应力筋受力超限发生拉断事故。 ④ 油泵运转出现异常情况时,要立即停车检查。 在有压情况下,不得随意拧动油泵或千斤顶各部位的旋钮。 ⑤ 在测量伸长及拧螺母时,要停止开动千 斤顶。 17 ⑥ 千斤顶支架必须与梁端垫板接触良好,位置正直对称,以防支架不稳或受力不均倾倒伤人。 ⑦ 张拉或退楔时,千斤顶后面禁止站人,以防预应力筋拉断或锚具、楔块弹出伤人。 1预应力张拉时,对锚具、夹具有什么要求 ( 1)质量问题及现象 锚具、夹具不合格,在预应力张拉时会发生滑丝、断丝,锚固质量无法保障。 ( 2)原因分析 锚具、夹具不合格的原因一是生产厂家原因,二是进场后没有检验。 ( 3)预防措施 ① 锚具和夹具的类型须复核设计规定和预应力钢束张拉的需要。 ② 用预应力钢束与锚夹具组合件进行张拉试验时的锚固能力,不 得低于预应力钢束标准抗拉强度的 90%。 ③ 锚具、夹具须经过有资质的权威专业技术部门鉴定和产品鉴定,出场前应由供方按规定进行检验,并提供质量证明书。 ④ 锚具、夹具进场时应分批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裂纹、伤痕、锈蚀,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偏差。 ⑤ 对锚夹具的强度、硬度、锚固能力等,应根据供货数量和使用情况确定是否复检。 1预应力筋张拉时,伸长值超出了允许偏差值怎么办。 ( 1)质量问题及现象 18 预应力筋张拉时的控制应力,应以张拉时的实际伸长值与。项目桥梁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相关推荐
健康受损,易患呼吸道疾病。 如果粪便排出后不能及时处理会使臭味增加,危害人畜的健康。 畜禽粪尿是畜产废弃物中数量最多、危害最严重的污染源,其所含的污染物数量和种类也非常多,主要包括 :粪尿本身及其分解物所含的恶臭成分,粪尿厌氧条件下分解产生的大量硫化氢、氨、醇类、酚类、酰胺类、胺类和吲哚等有机物,大量的病原菌和微生物以及重金属和兽药等。 这些物质可通过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环境,产生恶臭
数量 厂家 钠离子交换器 NF4型 1 鞍山市电站锅炉辅机厂 电子汽车衡 SCS60T 1 北京衡器厂 专用电机与泵 Y28064 3 上海开利制泵厂 专用电机与泵 Y132S22 2 上海开利制泵厂 三相异步电机 Y112M2 2 北京昌平电机厂 三相异步电机 Y13 Y160 2 上海东海电机厂 N750变速箱 与蒸汽锅炉连接使用 4 江苏 江阴齿轮箱厂 变速箱 与蒸汽锅炉连接使用 2
但不可由业户带走)。 处理事件的警务主管(值班经理)应做好相关记录。 保安部人员发现业户单元被盗,业户不在场 当保安部人员发现业户单元被盗且业户不在 场时,保安员不要深入业户单元,不要移动、触碰室内任何物品,注意保护、封锁现场。 应立即通知保安部警务主管(值班经理)到场处理。 警务主管(值班经理)如发现业户单元确实被盗,应派两名保安员在单元门口站岗,封锁现场。 立即通知保安经理
3 0 3 0 1 0 0 0 0 评 价 10 、准确,操作熟练、规范。 ,操作中注意病人感受。 1分钟扣 2分 5 5 4 4 3 3 2 2 总分 100 分 操作时间: 10 分钟 + 11 五、鼻饲技术 (一)目的 对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从胃管灌入流质食物,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水分和药物,以利早日康复。 (二)实施要点 : (1)询问患者身体状况,了解患者 既往有无插管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