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安装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内容摘要:

根或 3 根梁进行串吊见图 68 示意,两点平吊,梁两端安上临时螺栓后即可脱钩。 溜绳安全绳扣件安全绳立杆塔 吊溜绳工具袋工具袋工具袋工具袋 图 68 次梁串吊示意图 18 结构倾斜处钢柱、钢梁的安装 本工程因为建筑造型上的需要在南、北两个立面 结构上有折角出现 ,所以就造成了局部柱子有向内倾斜或向外倾斜的情况,给施工增加了难度。 图 69 倾斜柱的吊装示意图 倾斜钢柱的吊装顺序如上图所示:① ② ③;先吊装相邻垂直的①号钢柱,按上面已经陈述的方法,将柱子对接处的安装螺栓拧紧 ;柱子固定后吊装②号钢梁,钢梁的一端和①号钢柱用安装螺栓相连,因其另一端为倾斜钢柱现无法相连,所以用一跟钢丝绳将另一端拉起,调整钢梁水平,拧紧和①号柱相连处的螺栓;吊起③号钢柱缓慢下落,柱子的左边先和下柱顶相连拧上螺栓但不能拧紧,继续下落并摆动塔吊的大臂使其和②号梁相连同时使上下柱对接的右边相连,穿上所有的安装螺栓,全部拧紧。 施工测量 测量控制网的测设 一、 平面控制网布设的要求: a. 平面控制网应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b. 控制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c. 控制桩必须保护好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 二、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a. 柱坐标系统的引测 首先以土建的原始点 (原始的两条相互垂直的线前视后视控制点 )为依据,放出或者复测 19 土建单位放出的钢柱坐标轴线 (柱脚中心十字线 )。 b. 测量控制线的设定 测量控制线以已复核过的坐标轴线为 依据,用经纬仪和钢尺在每条轴线外侧 1 米的距离测设出测量控制线 , 并且保护好测量控制线的控制点 , 另外用墨线分段弹出测量控制线以便以后测量用。 三、 高程控制点的测设 a. 依据总包提供的施工 水准基点(不少于三个),采用水准仪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以此作为标高基点。 b. 依据以上标高基点,引测 钢结构安装标高控制点 ,并且作好保护。 c. 安装标高控制点至少应有三个。  以上施工测量 a. 内控点布设 平面内控点的布设,要根据施工流水段的划分进行,平面内控点要组成闭合图形。 b. 内控点的竖向传递 采用激光铅垂仪进行内控点的竖向传递。 地上结构楼层浇筑混凝土之前应预留内控点竖向传递孔洞,待该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 在 首层 的内控点 上 架设激光铅 垂 仪,并发射激光穿过楼板预留洞而直射到激光接收靶上,激光铅直仪操作人员转动仪器,使激光点在接收靶上形成圆圈,上面操作接收靶人员见光后移动接收靶,使靶交点与圆圈中点重合,此时固定靶位,接收靶中心即控制点位置。 轴线投测时,测量人员互相之间用对讲机进行联络。 c. 作业层轴线、细部线放样 完成内控点向上一楼层竖向投设 后,将经纬仪分别置于各点上,检查 相邻点间夹角是否为 90176。 ,然后用检定过的 50M 钢尺校测每相邻两点间水平距离,检查控制点是否投测正确。 检查无误 后依据控制点与轴线的尺寸关系放样出轴线。 轴线测放完毕并自检合格后,以轴线为依据,依图纸设计尺寸放样出柱边线、洞口边线等细部线。 钢柱校正 a. 钢柱安装校正时,在互为 90 度 的两个方向上合适的位置架设两台经纬仪并同时 观测同一钢柱 的垂直度 ,测出钢柱偏差并指挥校正。 20 核心筒内侧b.b. 钢柱柱顶偏移 测量 钢柱校正完毕后,再测出柱顶间距偏差和钢柱偏 离轴线数据,为上节柱、上层梁安装提供预控数据。 核心筒内侧 c. 高程控制测量 竖向传递高程时,首先采用电子水准仪将标高 控制点 引测到便于向上传递处,然后用检定合格的钢尺向上竖直量测,测设高程控制点。 钢尺量测时须加温差、拉力、尺长改正 数。 作业层标高抄测时,首先校测传递到作业层的标高控制点,经校测无误后取平均值 作为引测标高 的依据,开始抄测。 倾斜柱柱顶位置的测量 倾斜柱柱顶标高的测量方法和其他柱子一样,都是通过下层或下节柱的高程控制点 直接用钢卷尺向 柱顶返测。 倾斜柱中心平面位置的测量采取 以相邻柱控制的方法,具体如图所示 ,先校正 ○ 1 号钢柱, 21 然后用钢尺从 ○ 1 钢柱顶返测 ○ 2 号钢柱的位置进行校正。 返测的距离通过计算和 CAD 放样两种途径确定,以保证准确性。 钢结构 标高控制 调整层设置 总体结构的标高调整层设置在 3F、 10F、 20F。 本工程 依据 设计标高控制安装, 结构总体允许偏差控制在 H/1000,且不应大于 , H/1000,且不应小于。 在 3F 标高调整 层,标高总偏差需控制在177。 以内;在 10F 标高调整层,标高总偏差需控制在177。 以内;在 20F 标高调整层,标高总偏差需控制在177。 mm 以内 ,以确保最终的总体偏差控制在范围之内。 安装时要严格控制层高,即柱上与梁连接的连接板的标高定位精度要严格控制,每一节柱的柱顶标高允许偏差为。 标高控制除安装时要严格控制外,还要通过钢柱制作时,根据标高的实际偏差数据调整构件的总长度,适当加长或减少构件总尺寸,保证层高精度。 另外还要通过调整钢柱对接时的间隙消除一部分标高偏差。 高强螺栓安装 高强螺栓的试验 一、 抗滑移系数试验 22 本工程采用 级扭剪型高强螺栓, 设计文件要求 Q345 钢材滑移系数μ≥ ,根据规范要求必须做高强螺栓摩擦面 抗滑移试验,抗滑移试验按 2020 吨 /批 ,不足 2020 吨按一批计。 试件板尺寸如 上 图。 二、 轴力试验 轴力试验按 8 套 /3000 套计取,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高强螺栓施工管理 在高强螺栓施工时,安排专人管理高强螺栓管理; 降雨、降雪时原则上不进行作业,若在作业中发生降雨、降雪时,应加快速度把没有拧紧完的锁紧完。 在拧紧作业前,首先进行摩擦面的检查,如 果有浮锈、油、涂料、残渣等降低摩擦面承载力的附着物时,采用金属刷、砂纸、氧气 乙炔火焰进行去除。 高强螺栓施工 a. 在插入高强螺栓前,先用临时螺栓拧紧,使用临时螺栓的数量应符合《钢结构高强螺栓连接设计 、 施工及验收规程》( JBJ8291),连接部位的材料如有弯曲、翘曲的需修正。 b. 孔的差异在 2mm 以内时,可以用绞刀进行修正。 c. 如果孔的差异超过 2mm, 在 与监理协商的基础上,采取 更 换连接板等合理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不允许气割扩孔。 d. 高强螺栓的螺帽及垫片要注意安装方向。 e. 插入螺栓 时,注意不要在螺栓上附着锈、尘埃、油等。 另外施工时不要强行打入螺栓孔内,以免损伤螺纹。 f. 把临时固定螺栓锁紧后,确认构件的密实程度和穿孔情况,对于所有高强螺栓以下表的初拧扭矩值为标准,回转螺帽。 螺栓直径 初拧值( N178。 m) 机械终拧 M22 300 电动扳手 23 M24 390 电动扳手 g. 初拧完后,通过螺栓螺帽、垫片及构件用白色记号笔进行标记。 h. 初拧完后,使用专用紧固扳手进行锁紧,直至颈缩处断裂。 i. 当天插入的螺栓当日终拧完。 j. 终拧从接头部位的中央到端部。 k. 高强螺栓施工施工 完的检查。 本工程采用是扭剪型高强度螺栓,在检查时,以拧掉尾部梅花头者为合格。 同时,要有2~ 3 扣丝外露,允许有 10%的螺栓丝扣外露 1 扣或 4 扣。 除因构造原因无法使用专业扳手终拧掉梅花头者外,未在终拧中拧掉梅花头的螺栓数量不应大于该节点螺栓数的 5%。 对所有梅花头未拧掉的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应采用扭矩法进行终拧并作标记。 钢结构焊接 本工程钢结构框架钢柱为 箱形 柱 ,钢梁为 H 型钢。 钢柱、框架梁采用 Q345B。 焊接材料 在现场主要采用 二氧化碳 气体保护焊 :焊接材料为 ER503,焊丝直径 或。 焊接方法及工艺 一、 程序 坡口准备 → 点固焊 → 预热 (按规范需要预热时才进行 )→ 焊道 施焊 → 焊道清理 → 焊后热处理 (按规范需要后时才进行 )→ 自检 /专检 → 无损检验 二、 焊接工艺参数 ﹙以直径 的焊丝为例﹚ 焊条型号规格 电源极性 电流( A) 焊速 ( m/min) 电压( V) 气流量 ER503 直流反接 120~ 135 0. 5 20 1525L/min 三、 焊接 a. 焊前检查接头坡口角度、钝边、间隙及错口量,均应符合要求。 坡 口内和两侧之锈斑、油漆、油污、氧化皮等均应清除干净。 b. 预热:钢柱母材板厚在 25~ 36mm 之间,按规范加热,焊前预热采用火焰加热方式,焊前预热的加热区域应在焊缝坡口两侧,宽度应各为焊件施焊处厚度的 倍以上,且不小于100mm;当用加热预热时正面测温应在加热停止后进行。 在焊接坡口两侧各 100mm 处用多头气体火焰枪加热,用电子测温仪在焊接电弧经过前,距焊缝纵轴线两侧各 75mm 处测量温度,必要时在焊接坡口反面测温。 构件焊接根据接点及板厚所选定的预热要求。 用红外线测温仪在要求测温区域达到预热温度后方可进行施 焊,首道焊接取预热温度的上限值。 构件( 25≤t≤ 40)焊接前的预热温度为 60~ 80186。 C。 24 c. 装焊垫板或引弧板,其表面应清洁,要求与坡口相同,垫板与母材应贴紧,引弧板与母材焊接应牢固。 d. 重新检查预热温度,如温度不够应重新加热到 60~ 80℃ ,使之符合要求 e. 本工程重要工序的钢结构焊接,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极高,极易发生火灾,钢柱焊接时,由于钢柱周围多属于高空临边处,针对这些特殊部位,配备钢柱焊接挂篮和接火盆如图: 接火装置剖面图接火装置侧视图 接火装置示意图 f. 焊接: 打底焊 应封住坡口内母材与垫板之连接处,然后逐道逐层累焊至填满坡口,每道焊缝焊完后都必须清除焊渣及飞溅物,出现焊接缺陷应及时磨去并修补。 每道焊接层间温度应控制在 60~ 230℃,温度太低时应重新预热,太高时应暂停焊接。 焊接时不得在坡口外的母材上打火引弧。 g. 一个接口要连续焊完,如不得已而中途停焊时,再焊以前应重新按规定加热。 h. 焊后冷却到环境温度时进行外观检查 , 24h 后进行超声波检测。 i. 焊工和检验人员要认真填写 检查 记录表。 钢结构框架节点的焊接保证措施 一、 柱-柱节点焊接 箱 形 柱-柱焊接(附图) 25 1122 26 由两名焊工同时对称焊接,焊接过程中要注意检测层间温度。 二、 柱-梁节点焊接 柱 梁 焊接 节点(附图) a. 梁的腹板应先与柱上的连接板栓接后焊梁上下翼缘与柱之间焊缝,以便于螺栓孔的对准和磨擦面 的紧贴,确保栓接质量。 b. 柱 梁节点上对称的两根梁应同时施焊,而一根梁的两端不得同时焊接。 27 c. 梁的焊接应先焊下翼缘,后焊上翼缘,以减少角变形。 三、 为防止接头变形还应注意以下方面: a. 为了防止焊接变形, 多层焊, 第一层至第三层使用小规范操作,因为它的焊接是影响焊接变形的主要原因。 b. 当焊接第二层时,焊接方向应与第一层方向相反,以此类推。 每层焊接接头应错开1520mm。 c. 在焊接中应从引弧板开始施焊,收弧板上结束。 焊接完成后割掉并打磨干净。 焊接检验 根据《钢结构工程施工 质量 验收 规范》, 无损检验 采用超声波探伤法进行检验, 对于所有一级全熔透焊缝,进行 100%的超声波探伤。 二级、三级焊缝的检验要求按设计文件要求进行。 压型钢板施工 施工条件 压型钢板铺设前应具备以下条件: a. 主体框架结构焊接完毕并已经超声波探伤合格。 b. 主体框架结构焊接完成后,柱垂直度偏差复测合格。 c. 施工层平面次梁安装并终拧全部高强度螺栓。 d. 施工专用操作平台拆除。 e. 上层平面次梁安装前,应先将压型钢板运输至安装位置,若次梁安装后再吊压型钢板,势必造成斜向进料 , 容易损坏钢板甚至发生 危险。 施工顺序 及方法 一、 平面施工顺序 随主体结构安装施工顺序铺设压型钢板。 二、 立面施工顺序 为保证上层钢柱安装时人员操作安全,应先铺设上层压型钢板,后铺设下层压型钢板。 三、 工艺流程 压型钢板的施工工艺流程如图 22 所示。 四、 施工方法 a. 压型钢板长度一般为 9m,。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