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空调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手册内容摘要:

求在砖、结构风道与金属风管连接处设置预埋件,或要求土建单位配合进行封堵,确保连接严密。 通病 1 空气净化系统按一般通风系统施工。 产生 后果 不重视空气净化系统的严密性和清洁要求,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工程调试时达不到洁净等级的要求,无法满足使用功能,造成工程返工和严重损失。 防治 措施 (1) 空气净化系统的组成,分为组装式空调机组、空气的输送和分配系统、高效过滤器三大部分,只要有一个部分的环节上达不到要求,都有可能 导致整个系统无法达到洁净等级的规定。 所以系统的制作和安装必须按规范的要求进行。 空气净化系统最注重的二点是系统的严密性和本身的清洁。 掌握了这两点施工质量便可保证。 12/31 (2)风管制作、安装方面保持清洁的措施: 1)镀锌钢板要擦洗,制作风管前去除油污和浮尘。 2)采用镀锌铆钉,角钢法兰也要镀锌。 3)风管合成的咬口缝、法兰四角等制作完毕,应涂抹密封胶。 内外擦拭干净用薄膜封住端口,防止尘土二次污染。 4)风管系统安装停顿时要封闭开口处。 5)清除空调机组的内部垃圾及尘土,锈蚀部位要重新防腐, 保持系统内部清洁。 6)高效空气过滤器安装时才可拆箱进行检查并立即安装。 7)法兰垫料要使用不产尘、不易老化、弹性好的材料。 8)洁净区内风管保温层不得采用易产尘或飞絮的材料如矿 棉、超细玻璃棉等。 (3)保持系统的密封措施 1)所有风管的咬口缝、拼接缝、翻边四角处以及所有的孔洞 及缝隙等都必须用密封膏封严。 2)风管、静压箱、风口及设备 (空气吹淋室、余压阀等 )穿 过围护结构时,其接缝处应采取密封措施,做到严密。 3)法兰垫片和清扫口、检查门等的密封 垫料应选用不透气、弹性好、不易老化和具有一定强度的材料,如闭孔海绵橡胶板、软橡胶板等,厚 度为 5~ 8mm。 严禁采用厚纸板、石棉绳、铅油麻丝 以及泡沫塑料、乳胶海绵等易产尘或积尘材料, 4)法兰垫片应减少接头,接头必须采用梯形或榫形连接,垫 片应干净,并涂密封胶粘牢。 通病 l 通风空调系统中的防火阀和排烟阀 (口 ),未做动作 试验就安装或安装位置不正确。 产生 后果 通风空调工程施工过程中防火阀和排烟阀 (口 )不做 动作试验检查即行安装,或由于产品包装不严,在装卸、运输、贮存和安装过程中受损、锈蚀、变形,使转动机构或电器部分损坏。 造成动作失灵或无法13/31 动作,影响使用功能及造成严重后果。 防治 措施 (1)生产防火阀、排烟阀 (口 )的企业必须有公安消 防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和产品出厂合格证。 (2)成品出厂前必须包装完好,不使其产品受损。 (3)装卸和搬运做到文明作业,堆放和贮存必须确保产品安 全。 通病 1 连接通风与空调设备的柔性短管采用易燃及吸水材料;矩形短管安装时产生扭曲。 产生 后果 采用易燃材料作柔性短管易引起火灾:用吸水材料易造成柔性短管的霉烂,滋生各类细菌,污染环境,短管扭曲产生质量问题,也影响美观。 防治 措施 柔性短管的主要作用是隔振,常用于风机及空调设备的进、出口处,作为与风管的连接管。 由于系统的使用条件不同,柔性短管需承受的压力变化和温度、湿度的变化也不同,所以要求柔性短管所使用的材料具有减振、防潮、不透气、不霉变和防火的要求。 (1) 防排烟及正压送风系统、空调系统的柔性短管应采用减振、不透气的三防布 (防火、防水、防霉 )及树脂玻璃布。 (2) 用于空气净化系统的柔性管应采用内壁光滑,且不易产:尘的材料。 (3) 安装时应四角平直,松紧适度,高度一致,同一角度应在同一垂线或直线上。 (4) 柔性短管的长度宜为 150~ 250mm,其接缝处应严密和牢固且不宜作异径管使用。 通病 1 风管系统安装后不按规定作漏光、漏风检验和试验。 产生 后果 风管系统安装后不作漏光、漏风检验和试验,如对于风管的制作和安装质量较差的系统,将会造成系统大量漏风,使整个系统和项目工程达不到使用要求,增加不必要的返工和浪费,同时也浪费了能源。 防治 措施 (1) 严格按照《通风与空凋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14/31 502432020 的要求执行,漏光或漏风量测定是对通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的一项检验措施。 (2) 漏风量检测是对风管制作安装过程质量的检验,是施工单位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技术能力的一项控制措施。 施 工单位应加强施工技术装备,做好检测工作。 (3) 漏风量的测试装置及计算方法: A.风管式漏风量测试装置: 1)风管式漏风量测试装置由风机、连接风管、测压仪器、整流栅、节流器和标准孔板等组成如图 25。 图 25 风管式漏风量测试装置 2)本装置采用角接取压的标准孔板。 孔板夕值范围为 ~ (β=d/D);孔板至前、后整流栅及整流栅外直管段距离,分别应大于 10倍与 5倍圆管直径 D 的规定。 3)本装置的连接风管均为光滑圆管。 孔板至上游 2D 范围内其圆度允许偏差为 %;下游为 2%。 4)孔板与风管连接,其前端与管道轴线垂直度允许偏差为 1176。 ,孔板与风管同心度允许偏差为。 5)在第一整流栅后,所有连接部分应严密不漏。 6)漏风量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Q= 3600εα An(Δ P 2/ρ )1/2 式中 Q— 漏风量 (m3/ h); ε — 气流束膨胀系数; α — 孔板的流量系数; 15/31 An— 孔板开口面积 (m2); ρ — 空气密度 (kg/ m3); Δ P— 孔板压差 (Pa)。 7) 孔板的流量系数,可根据图 26 确定,其适用范围应满足下列要求: 105< Rep< 106 <β 2≤ 0. 49 50mm< D≤ 1000mm 在此范围内,不计管道粗糙度对流量系数的影响。 雷诺数小于 105 时,则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流量测量节流装置》求得流量系数α。 图 26 孔板流量系数图 8) 孔板的空气流束膨胀系数值ε可根据表 29 查得。 采用角接取压标准孔板流束膨胀系数ε值 (κ =) 表 29 P2/P1 16/31 0 4 4 7 0 4 1 8 6 注:本表允许内插,不允许外延。 P2/P1 为孔板后与孔板前的全压值之比。 9) 当系统或设备需要测试负压条件下的漏风量时,装置连接应符合图 27 的规定。 图 27 负压风管式漏风量测试装置 B. 风室式漏风量测试装置: 1)风室式漏风测量仪由风机,连接风管、测压仪器、均流板、 节流器、风室、隔板和喷嘴等组成,如图 28 所示。 2)测试装置采用标准长颈喷嘴 (图 29)。 喷嘴应按图 27 安 装在隔板上,数量可为单个或多个。 两个喷嘴之问的中心距离不得小于较大喷嘴喉部直径的 3 倍;任一喷嘴中心到风室最近侧壁 的距离不得小于其喷嘴喉部直径的 倍。 3)风室的断面尺寸应满足断面的平均速度小于。 风室内均流板 (多孔板 )安装位置应符合图 28 的规定。 17/31 图 28 风室式漏风量测试装置 图 29 标准长颈喷嘴 Ds— 小号喷嘴直径 ; DM— 中 号 喷嘴直径; DL— 大 号喷嘴直径。 4)风室中喷嘴两端的静压取压接口,应多个均布于四壁,并 联成静压环,然后与测压仪器相接。 静压取压接口至喷嘴隔板的距离不得大于最小喷嘴喉部直径的。 5)采用本装置测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