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治理设计可研报告内容摘要:
院北坡边坡的整体稳定。 2) 稳定性分析 根据我院 2020 年完成的 《北坡场地边坡稳定性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表52(详见原报告) 边坡稳定性验算结果如下: 自然状态下,稳定系数 Ks=~ 之间 ,边坡处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 地震、饱和状态 (浸水 ), 稳定系数 Ks=~ 之间 ,边坡处于欠稳定~基本稳定状态。 治理边坡稳定性 综合分析 1) 学院修建于边坡土体上, 该边坡整体可分为三级坡, 其中第一级坡缓,呈 近 平台状 ; 第 二 、 三级坡 坡度 40o~ 80o,二坡 之间存在宽度约 35~80m 平台。 边坡 主要土体为老黄土,自然强度较高。 上述条件 均利于边坡稳定, 分析及 验算 均 表明,现阶段 天然状态下 该 边坡是 稳定 的 ( 勘察报告定量 验算结果表明,边坡在自然状态下稳定)。 2) 因 场地地形 整体变化大 、大部分地带地面裸露(未硬化) ,加之 学院内排水系统不完善 ,所有的 边坡 地 带 均 无专门排水沟, 雨水 形成的地表学院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6 迳流 无法收集排泄,形成 地表水 在较低段 直接 入渗 边坡土体中 ,特别在 持续降水期间 ,地表水排泄 更为 不畅,入渗量更大,长期不断的下渗或局部集中下渗,增大了土体的含水量,软化了土体,降低了土体抗剪强度及承载力, 特别是具湿陷性的黄土,遇水后结构强度损失更快更大,极易 造成局部边坡崩塌及滑塌,继续下去, 随着边坡土体内部变形加大,坡项与坡角裂缝 将 形成地表水入渗通道 ,并逐渐贯通,形成连续 滑 动面,学院北坡边坡整体 将 滑移 , 切穿或深入地基持力层下部, 势必 造成已有建筑物地基失稳。 边坡治理的初步设计方案 设计原则 根据上述环境条件、边坡现状,该边坡治理方案设计本着以下原则进行: 1)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2)边坡治理方案选择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且地区经验成熟; 3)方案设计应兼顾 绿化, 尽可能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4)确保临近的已有建筑物安全,方案中应考虑边坡支护结构与已有建筑物的相互影响; 5)综合考虑土地后期利用的可能,避免因边坡治理影响后期工程建设。 学院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7 设计依据与标准 设计依据 1) 《 西安美术 学院 校址平面 图》 ( 1: 1000) 2)《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北坡场地边坡稳定性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 ) 依据的规范及标准 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20) 2)《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 (JGJ1672020) 3)《 混凝土结构 设计 规范》( GB500102020) 4)《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 CECS22:2020) 初步设计方案 本设计基于 上述 分析结果,针对西山校区二级及三 级坡及东山校区的二级坡进行支护 治理。 学院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8 图 3: 边坡治理范围 设计计算 该治理边坡属永久性边坡, 设计使用年限 50 年, 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20)划分其安全等为一级。 1)荷载取值 ①永久荷载标准 a. 水土侧压力 :水土压力按水土合算 主动土压力计入 b. 西区二坡顶 考虑已有地面 多层建筑荷载按 80kPa 计算 ,基础埋深;三级考虑坡顶以后开发建设需要,荷载暂按 100kPa 取值 ②可变荷载标准 各级坡顶 地面 均 平均按 20kPa 计入 可变荷载 2)岩土参数 各土层参数在《勘察报告书》提供的基础上,结合该地区经验及场地实际情况取值如下: 学院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9 边坡支护岩土工程参数建议采用值 参数 土 层 平均厚度( m) 状 态 天然重度 γ(kN/m3) 粘聚力 C(kPa) 内摩 擦角 φ (。 ) 土体与锚固体 粘结强度特征 值frb(kPa) ④层黄 土 天然 35 30 饱和 22 20 ⑤ 层 老黄土 天然 40 30 饱和 27 20 ⑥ 层 老黄土 天然 45 30 饱和 32 20 ⑦ 层 老黄土 天然 45 25 饱和 24 18 20 ⑧ 层 老黄土 天然(水下 ) 45 25 3)计算方法 ① 格 构 梁采用弹性地基梁计算,锚索按预应力锚索进行计算 ,作为永久性 结构 ,参 考《 湿 陷性 黄土 地区 建筑 基 坑工 程安 全技 术规 程 》( JGJ1672020) 中 条 规定,采用了 土体 饱和 状态 指标进行了边坡稳定性验算 校核 , 校核 其安全系数(稳定性系数)取。 ② 计算为理正岩土计算 软件。 支护方案 边坡支护 初步设计采用 锚索 +格构梁支护方案(局部为锚杆)。 1)修坡 锚索施工前应对陡坡进行适当削坡, 处理后 坡度应小于 70o,并清除坡角塌方土体。 填实塌陷区,封填地面已有裂缝,表层采用 M10 水泥砂浆硬化。 2)锚索(或锚杆) 学院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 锚索(或锚杆) 水平间距 ,竖向间距 左右(控制坡面间距), 采用专用工程钻机施工,孔径 150mm,长度 9~ 30m 不等 ( 详见 附图 3~ 5) ,按要求设计自由端及锚固端。 锚杆为 φ 22 螺纹钢筋 1 根,锚索为 2~ 4 束 的强度 1860 级钢绞线。 孔内注入 M30 水泥砂浆。 要求孔内充盈系数不小于。 3)格构梁 方形框架结构,水平长 ,竖向长 ,正截面宽度 300mm,高度 400mm。 混凝土为现浇,强度 C30。 锚头相接段梁面扩展,锚头设计 保护层混凝土等 同。 框架梁配筋,纵向筋 8φ 18,靠土坡面附加加强筋 2φ 22, 箍筋为φ 8@200 四 肢箍。 与锚索接点处,斜向加强 4φ 18, 钢筋保护层厚度 50mm。 格构梁内铺设预制六棱砖,以用于绿化。 设计详见附图 2~ 6。 3) 排水系统 在 每 级坡坡顶及坡角处均设置了排水沟,沟深 500mm,宽 500mm,为普 通 红砖浆砌,并采用厚 100mm 的 M15 水泥砂浆抹面处理。 在每级坡下均设计了消能池 ,其长、宽、高均 为 1500mm。 设计详见图 2 及图 7。 5)绿化 边坡支护后, 对 应移载苗木,植入草籽。 学院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1 投资估算 估算编制依据及说明 估算编制依据 1) 《 西安美术 学院 校址平面 图》 ( 1: 1000) 2)《 北坡场地边坡稳定性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 3)初步设计方案 4)《陕 西省建筑安装定额 2020》 5)《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 2020 年) 编制 说明 1)边坡治理估算,是基于初步设计方案进行的。 2)支护的坡面面积、削坡土方量、排水沟等主要工程量的估算是基于《 西安美术 学院 校址平面 图》 ( 1: 1000)地形图进行的。 3)绿化工程量基于学院现状进行了适当估算。 边坡 治理工程量 1) 前期勘测设计 勘测设计预计工程量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工程量 1 工程测量 km2 2 补充勘察 m/钻 探 (含试验 ) 800 3 边坡支护设计 项 1 学院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2 2) 治理工程施工 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 序号 项目编码 项目名称 计量单位 工程数量 1 010101002020 挖土方 (边坡修整) m3 2 010203004001 锚索支护 m2 3 010403001001 格构梁 m3 3312 4 010416001001 现浇混凝土钢筋 t 607 5 010416008001 预应力钢绞线 t 6 010303004001 砖水池沟 m 2610 7 050101001001 伐树、挖树根 株 100 8 050101002020 砍挖灌木丛 株 1000 9 050101006001 整理绿化用地 m2 3600 3)施工期及施工后变形监测 西山区第二及第三级边坡各设 20 个监测点,东山区设 10 个监测点 ,共设 50 个监测点。 投资估算 投资概算汇总 学院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3 边坡治理投资概算汇总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工程量 金额(元) 1 工程测量 km2 补充勘察 m/钻探 (含试验 ) 800 边坡支护设计 项 小计 2 挖土方 (边坡修整) m3 锚索支护 m2 格构梁 m3 3312 1138500 现浇混凝土钢筋 t 607 预应力钢绞线 t。边坡治理设计可研报告
相关推荐
制造过程中生成的,也有变换反应过程中产生的。 脱碳工序就是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脱除去原料气中的大部分二氧化碳,并回收二氧化碳作为工业原料。 精炼工段 合成氨原料气经变换和脱碳后仍含有少量的 CO 和 CO2,它们的存在将构成对氨合成催化剂的影响。 精炼工段的任务就是脱 除少量的 CO 和 CO2,以及微量的 、 等,此外,还有一些气体,如 、 虽然对催化剂无毒,但会影响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和转化率
维耐准则判断有无粗差,并求该测量的计算平均值 x ,标准差 和极限误差 ,写出测量结果表达式。 解: n=20,平均值 x = 201111 iiiixxn , 剩余误差: iiV x x ,即: 0 0 标准差 = 211 0 .0 6 41 n ii Vn ,标限误差 max ( 1) 3 准则: 3 =, max 3V
猜出对方问题并能根据不同问题尽量靠近己方观点。 如若不能,则应尽量保持逻辑清晰,并对己方观点做到烂熟于心。 说罗圈话,也就是无论对方问什么,都尽量向己方观点靠拢。 实在不济,就耍无赖。 所谓耍无赖,不是不回答问题,而是无论对方问什么,也不管对错,不计逻辑地,全都向己方观点靠拢。 这是最脆弱的防守,但是也算是不失守。 攻辩环节,最为考验双方辩手的气势和临场发挥以及逻辑思维。
指挥, 4根拉线应均 匀放出,抱杆垂直下方及塔下不得有人,塔上人员应站在安全位置。 抱杆倾斜度不宜超过 15186。 起吊和就位过程中,吊件外侧应设控制绳。 吊件就位的连接次序应先低侧后高侧,主材和侧面大斜材未全部连接固定前不得到吊件上作业。 ( 4)内拉线抱杆组立杆应满足下列要求。 提升抱杆应采用双腰环;采用单腰环时,抱杆顶部应设置临时防倾拉线控制。 起吊时,腰环不得受力。 双面吊装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