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木结构建筑设计及施工导则内容摘要:

2 椽条 l /150 3 吊顶中的受弯构件 l /250 4 楼板梁和搁栅 l /250 l /300 (活载) 5 墙骨柱 刚性贴面(如砖、石等) l /360 柔性贴面 l /250 注: 1 表中, l— 受弯构件的计算跨度 ,对于悬臂构件为悬臂长度的 2倍 ; 2 “活载”为活载作用下的限值。 验算桁架受压构件的稳定性时,其计算长度 l o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 平面内:取节点中心间距。 2 平面外: 屋架上弦取锚固檩条的距离,腹杆取节点中心的距离;在杆系拱、框架及 类似结构中的受压下弦,取侧向支撑点的距离。 轻型木桁架的变形应不超过表 的限值 ,桁架几何尺寸取值见图。 表 轻型木桁架的变形限值 变形部位 应用部位 屋盖 楼盖 竖向 允许 变形 限值 上弦节间 1 S /180 S /180 下弦节间 S /360 S /360 桁架悬臂 b b /120 b /120 弦杆悬挑 a a /120 不适用 桁架下弦节点或节间最大竖向变形 L/180 L/180 17 L/360(恒载 2) L/360(恒载) 桁架下弦有吊顶时,节点或节间 泥灰或石膏板吊顶 L/360(活载 3) L/360(活载) 其他吊顶 L/240(活载) L/360(活载) 无吊顶 L/240(活载) L/360(活载) 水平允许 变形限值 铰支座处 25mm 注: 1 上、下弦节间变形是指相对于节端的局部变形; 2 此处 ”恒载 ”为仅 恒载作用下的限值; 3 此处 ”活载 ”为活载作用下的限值 ; 4 s、 a、 b、 L为桁架几何尺寸取值。 a b L aS计算支点 图 桁架几何尺寸取值示意图 受压构件的长细比,不应超过表 规定的长细比限值。 表 受压构件长细比限值 序号 构件类别 长细比限值 [λ] 1 结构的主要构件(包括桁架的弦杆、支座处的竖杆或斜杆以及承重柱等) 120 2 一般构件 150 3 支撑 200 荷载 18 轻型木结构的结构分析模型应根据结构实际情况和能较准确地反映结构中各构件的实际受力状况确定。 结构的内力和位移可按弹性方法计算。 有单边挑廊、阳台等悬挑结构的房屋,应考虑其对房屋内力及变形的不利影响;并满足房屋的抗倾覆稳定要求;同时应对搁栅或挑梁支撑面的局部 承压 承载力进行验算。 附着于楼、屋面结构上的非结构构件,含围护墙、隔墙、幕墙、装饰贴面和附属机电设备系统等,及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 、 抗风设计。 非结构构件抗震验算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对连接件 宜采用 ,其余 宜 按相关标准的规定采用。 轻型木结构的结构体系 设计 应考虑永久荷载、可变荷载、施工荷载、地震作用等荷载和作用,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进行荷载(效应)组合,并应取各自的最不利的效应组合进行设计。 轻型木结构的结构体系 设计 , 荷载取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的规定采用。 活荷载一般按等效的均布荷载取用。 轻型木结构在验算屋盖与下部结构连接部位的连接强度及局部承压时,应对风和地震荷载引起的侧向力以及 风荷载引起的上拔力乘以 倍的放大系数。 构造要求 当满足以下 规定 时,设计使用年限在 50年以内(含 50年)的安全等级为二、三级的轻型木结构 抗侧力设计可按构造 要求进行 ,否则应进行抗侧力设计 : 1 建筑物每层面积不超过 600m2; 层高不大于 ; 2 地震设防烈度为 6 度或 7 度地区( ) 时 ,建筑物高 19 宽比不超过 ;抗震设防烈度 7 度( )和 8 度( )时,建筑物高宽比不大于 ; 注: 建筑物高度指室外地面到建筑物坡屋顶二分之一 高度处。 3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不大于 ㎡;屋面活荷载标准值不大于 ㎡; 雪荷载按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有关规定取值 ; 4 不同抗震设防烈度和风荷载时,剪力墙的最小长度 应 符合表 的规定 ; 表 按构造要求设计时剪力墙的最小长度 抗 震 设 防 烈 度 基本风压 (kN/m2) 剪力 墙最 大间距 (m) 最 大 允 许 层 数 每道剪力墙的最小长度 地 面粗糙度 单层、二层或三 层的顶层 二层的底层 三层的二层 三层的底层 A B C D 面板用 木基结 构板材 面板用 石膏板 面板用 木基结 构板材 面板用 石膏板 面板用 木基结 构板材 面板用石膏板 6度 — — 3 — 7度 — 3 * * * — 3 * * — 8度 2 — — — 注: 1 表中建筑物长度 L指平行于该剪力墙方向的建筑物长度; 2 当墙体用石膏板作面 板时,墙体两侧均应采用;当用木基结构板材作面板时,至少墙体一侧采 用; 3 位于基础顶面和底层之间的架空层剪力墙的最小长度应与底层要求相同; 4 *号表示当楼面有混凝土面层时,面板不允许采用石膏板; 5 采用木基结构板材的剪力墙之间最大间距 ,抗震设防烈度为 6度和 7度 ()时,不得大于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 ()和 8 度 ()时,不得大于 ; 6 所有外墙均应采用木基结构板作面板,当建筑物为三层、平面长宽比大于 ∶ 1时,所有横墙的面板应采用两面木基结构板;当建筑物为二层、平面长宽比大于 ∶ 1 时,至少横向外墙的面板应采用两面木基结构板。 20 5 剪力墙的设置符合下列规定(见图 ): 1) 单个墙段的高宽比不大于 2: 1; 2) 同一轴线上墙段的水平中心距不大于 ; 3) 相邻墙之间横向间距与纵向间距的比值不大于 : 1; 4) 墙端与离墙最近的垂直方向的墙 段边的垂直距离不大于 ; 5) 一道墙中各墙段轴线错开距离不大于。 6 构件的净跨距不大于 ; 7 除专门设置的梁和柱外,轻型木结构承重构件的水平中心距不大于 600mm; 8 建筑物屋面坡度不小于 1: 12,也不大于 1: 1; 纵墙上檐口悬挑长度不大于 , 山墙上檐 口悬挑长度不大 于。 图 剪力墙平面布置要求 21 用作构造剪力墙、剪力墙或楼盖、屋盖的 墙骨柱 的宽(厚)度不应小于 40mm, 墙骨柱 的 中心间距不应大于 600mm。 用作构造剪力墙、剪力墙或楼盖、屋盖面板的木基结构板材不应小于 1200mm2400mm;构造剪力墙、剪力墙和屋盖的相邻面板之间应留有不小于 3mm 的缝隙;楼盖面板、楼盖以及屋盖顶棚的相邻面板长边企口连接。 楼面板的厚度及允许楼面活荷载的标准值应符合表 的规定。 表 楼面板厚度及允许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最大搁栅间距 (mm) 木基结构板的最小厚度 (mm) Qk≤ 2 Qk2 400 15 15 500 15 18 600 18 22 当顶棚搁栅承受从椽条传来的部分屋盖荷载时,截面高度应比不承受屋盖荷载的情况至少增加 25mm。 当屋面或顶棚开孔大于椽条或搁栅间距离时,开孔周围的构件应进行加强。 上人屋顶的屋面板厚度应按本导则表 对楼面的要求选用,对不上人屋顶的屋面板厚度应符合表 的规定。 表 屋面板厚度 支承板的间距 (mm) 木基结构 板的最小厚度 (mm) Gk≤ Sk≤ Gk≤ Sk≤ 400 9 1l 500 9 11 600 12 12 注:当恒荷载标准值 Gk≥ ,轻型木结构的构件及连接不能按构 22 造设计,应通过计算进行设计。 轻型木结构构件之间应有可靠的连接。 各种连接件均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进口产品应符合《木结构设计 规范》管理机构审查认可的按相关标准生产的合格产品。 必要时应进行抽样检验。 轻型木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主要是钉连接。 按构造设计的钉连接要求见表 — 1,楼面板、屋面板及墙面板与轻型木结构构架的钉连接要求表 — 2。 有抗震设防要求的轻型木结构,连接中关键部位应采用螺栓连接。 表 按构造设计的轻型木结构的钉连接要求 序号 连接构件名称 最小钉长 (mm) 钉的最少数量 或最大间距 1 楼盖搁栅与墙体顶梁板或底梁板 ——斜向钉连接 80 2 颗 2 边框梁或封边板与墙体顶梁板或底梁板 ——斜向钉连接 60 150mm 3 楼盖搁栅木底撑或扁钢底撑与楼盖搁栅 60 2 颗 4 搁栅间剪刀撑 60 每端 2 颗 5 开孔周边双层封边梁或双层加强搁栅 80 300mm 6 木梁两侧附加托木与木梁 80 每根搁栅处 2 颗 7 搁栅与搁栅连接板 80 每端 2 颗 8 被切搁栅与开孔封头搁栅 (沿开孔周边垂直钉连接 ) 80 5 颗 100 3 颗 9 开孔处每根封头搁栅与封边搁栅的连接 (沿开孔周边垂直钉连接 ) 80 5 颗 100 3 颗 23 续 表 序号 连接构件名称 最小钉长 (mm) 钉的最少数量 或最大间距 10 墙骨柱与墙体顶梁板或底梁板,采用斜向钉连接或垂直钉连接 60 4 颗 80 2 颗 11 开孔两侧双根墙骨柱,或在墙体交接或转角处的墙骨柱 80 750mm 12 双层顶梁板 80 600mm 13 墙体底梁板或地梁板与搁栅或封头块 (用于外墙 ) 80 400mm 14 内隔墙与框架或楼面板 80 600mm 15 非承重墙开孔顶部水平构件每端 80 2 颗 16 过梁与墙骨柱 80 每端 2 颗 17 顶棚搁栅与墙体顶梁板 ——每侧采用斜向钉连接 80 2 颗 18 屋面椽条、桁架或屋面搁栅与墙体顶梁板——斜向钉连接 80 3 颗 19 椽条板与顶棚 搁栅 100 2 颗 20 椽条与搁栅 (屋脊板有支座时 ) 80 3 颗 21 两侧椽条在屋脊通过连接板连接,连接板与每根椽条的连接 60 4 颗 22 椽条与屋脊板 ——斜向钉连接或垂直钉连接 80 3 颗 23 椽条拉杆每端与椽条 80 3 颗 24 椽条拉杆侧向支撑与拉杆 60 2 颗 25 屋脊椽条与屋脊或屋谷椽条 80 2 颗 26 椽条撑杆与椽条 80 3 颗 27 椽条撑杆与 承重墙 ——斜向钉连接 80 2 颗 24 表 墙面板、楼 (屋 )面板与支承构件的钉连接要求 连接面板名称 连接件的最小长度 (mm) 钉的最大间距 ( mm) 钉距面板边缘( mm) 普通圆钢 钉或麻花钉 螺纹圆钉 或麻花钉 屋面钉 U 型钉 厚度小于 13mm的石膏墙板 不允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