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圃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市通往滇西 8 个州市的交通要道,距 **28 公里,东北 与西山区相连,东南与 晋宁县接壤,西边与易门、禄丰县毗邻。 总面积 1321k m2,总人口 万人,凭借优越的区位、发达的交通和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螳川大地掀起了三次大工业开发建设高潮,昆钢、大黄磷、 **盐矿等一大批大中型企业相继落户,使 **成为 **省重要的冶金矿产、盐磷化工基地。 “天下第一汤 ”温泉、青龙峡自然风光、玉龙湾影视城等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使 **成为全省重要的疗养、观光和休闲度假胜地。 **撤县设市以来,市委、市政府投入 20 多亿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 “绿、亮、美 ”工程,人居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综合能力不断提 升,初具现代山水园林生态城市雏形,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和全国科技、文化、体育、计生、小城镇建设、园林绿化、首批 50 家投资环境诚信安全区及 **省甲级卫生城市、双拥模范城等 29 个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 2020 年 1 月 23 日, **市被国家建设部评为 **省首个国家园林城市。 **市委、市政府按照构建 “环滇池经济圈绿色工业城市 ”目标,坚持走 “城市现代化、集镇城市化、城乡一体化 ”之路,下大力气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园林绿化工作。 几年来, **市的城市建设快速发展。 据最新统计, **市城市化水平达 %,城市建成区面 积,建成区绿化面积 万 m2,绿地率 %,绿化覆盖率 4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 %m2。 **镇是 **市的一个风景优美,离 **主城最近的一个特色小镇。 根据规划,在未来 15 年里,中国 **奥林匹克小镇开发建设总投资 将达 500 亿元,在 **新区打造一个独具特色和魅力的“重大赛事集散地、高原训练理想地、体育文化展示地、体育用品研发地、旅游休闲必经地、康复研究最优地和富裕民众宜居地”。 建成后的中国**奥林匹克体育小镇将是湖光山色、浑然天成、精巧别致、健康舒适的体育娱乐休闲胜地。 奥林匹克 体育小镇的建设提高了城市品位,其前期建设势必具有超前性、高起点的建设。 大量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房地产项目的启动需要大量高质量的苗木进行绿化装扮,这些苗木的使用给本项目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另外,随着 **以及新 **建设步伐的推进,大量的苗木将用于城市绿化,同样给本项目带来巨大的商机。 项目依托 **市 ****有限公司,而 **市 ****有限公司是 **市政府批准成立的行使政府职能对 **市 **新区的投资进行统一管理的公司,因此,本项目在产品销路方面已形成一定的市场。 第 三 章 场址选择 场址现状 地 点与地理位置 本项目场址拟定 在 **镇 **,光莨水库条形地块内 ,属 **市 **镇**新奥林匹克城规划范围之内。 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本项目场址 隶属 **市 ****有限 公司管辖,土地权属为国有 土地。 本 项目 拟 采用租用的方式 获取土地使用权。 租用土地 占地面积180 亩。 场址条件 地形、地貌条件 **市 **镇位于 **市东郊,在地貌上场地属于山间盆地边缘丘陵,该地段原为丘陵缓坡,地形纵贯丘陵缓坡及平顶。 现状用地以林地、园地、耕地为主。 工 程地质 条件 **盆地为一小型侵蚀、溶蚀盆地,海拔标 高约 1900m,夹持于西山断层与禄脿断层之间呈东西向狭长形分布,以不规则树枝状、面积较小、新生界堆积较薄、广泛分布中生代侏罗系“红层”等为特征,属第四系谷盆。 拟建项目场地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层及残坡积层,基岩为侏罗系泥岩。 **新区位于杨子准地台( I 级构造)西缘,属康滇地轴( II 级构造)中南段。 东西两面为两条南北向大断裂(区内 I 级构造)普 渡河大断裂和易门县大断裂夹持,南北两面受东西向和北东断裂控制,形成市内断陷盆地发育。 断裂构造主要呈北东向展布,形成市境内不同走向的断裂带和盆地地貌特点。 水文地质条 件 规划区内含水层组的分布,分水岭及地下水的运移特征将小镇划分为安乐、 **、读书铺及大普河四个水文地质单元,其中安乐水文地质单元为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 西山作为区域分水岭,东西两侧的水体各自沿东、西向迳流。 规划区水资源丰富,水系发达。 主要水系为:妥乐水库和杨家坝水库的下游水系,皆流入龙房坝水库;龙房坝水库的下游水系清水河向南延伸,光明水库的下游水系大普河流向用地南面。 这些主要水系周边一定范围内为不可建设区域,其与水系一起既构成了整个区域的生态脉络,同时也对一些可开发用地的完整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并将决定部分 规划路网的走向。 气候条件 规划区属亚热带高原型季风气候,气温四季变化不大。 年平均气温 ℃,夏季平均气温 ℃,冬季平均气温 ℃;年平均降雨量 毫米,年最大降雨量 毫米,一般 5 月至 10 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 85%,降雨期平均为 65 天;风向以西、西南风为主,平均风速 米 /秒。 **镇年平均日照时数 2054, 9,932 千卡 /cm2。 年平均气温 ℃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 ,一月最低 ,为 ℃, 67 月最 高为 ℃ , 平均年较差 ℃ , 极端最高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为 7℃ (),平均有效积温为 ℃,年无霜期为 29 天,最长年 271 天 ,最短年为 73天。 土壤及植被条件 规划区主要为白垩系锅盖山组棕红、紫红色块状中粒、粗粒质石英砂岩夹细沙岩和桃花树组棕红色块状泥质粉沙岩、粉沙质泥岩。 规划区处于普渡河断裂带,地震活动也较频繁,抗震设防裂度为 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值为 ,设计分组为第二组。 **镇森林资源丰富,但现存的原始森林为数不多,森林类型主要有六种: **松林, 分布于迎春季风的平坡,向阳坡,土壤养分差的缓山脊和陡坡。 多与麻栎。 旱冬瓜混生;灌木林,多为喜热耐旱的南蚀,白花杜鹃,水红木滇白梅,厚皮香等。 全镇约 10 万亩。 华山松林,多为人工林,与 **松林呈小块混交,多分布于阴坡,半阴坡。 油杉林,呈小块状分布,面积次于 **松林,多与小铁仔,山茶花,尖叶木等混生,常绿砾林,主要有高山砾,滇青冈,混生的有厚皮香,梁王茶等,多分布于迎夏季风的湿坡,土壤湿润的箐谷,地盘松林,经果林有板栗,核桃、油茶、香椿、茶叶、苹果、葡萄、柿子。 场地稳定性 拟新建道路场地钻探揭露深度内存在膨 胀土层,但场地不存在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属于稳定的建筑场地,适宜项目建 设。 地震 **地区上新世中期以后,各断块差异升降,形成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明显差异,并形成西山等断块的隆起;区内温泉出露颇多,分布极有规律,均呈线状出露在活动性主干断裂带上,呈深孔揭露有地热田分布;根据地震资料: **地区由于地处普渡河断裂带,地震活动也较频繁,自公元 886 年~ 1973 年共发生 级以上地震达 14 次, 1965 年~ 1976 年发生地震达 42 次, 1976 年~ 1983 年 12月共发生地震 75 次,震级为 2~ 级。 均 说明新构造活动在本区均较为活跃。 **盆地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川滇南北向构造与 **山字型构造交接部位,先后经多期构造运动改造,形成 **盆形向斜,长轴近东西向,如菱形,向斜西南翼宽缓,北、东翼陡,其形成主要与北东向及西北向大“ X”型断层有关。 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21— 2020), **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矿产资源 **及周边地区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自 ****西南方向至连然一带约 60km2 范围内,发现大型石盐钙芒硝矿,已经探明氯化钠储量 136亿吨,平均品位 %,硫酸钠储量 72亿吨,平均品位 %,埋藏深度距离地面 300900m。 本项目建设场地地下 有无 矿产 需要委托专业机构做《压覆矿产评估》。 城市规划或区域性规划要求 根据 《 **市 **奥林匹克体育小镇控制性详细 规划 》 , 项目区域未来规划 为林地,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城镇规划要求。 交通条件 本项目场址位于 **市 **镇,离 **市区仅 17 公里,交通便利。 苗圃地有村级道路连接,长远的规划,将有城市主干道通过,有良好的交通通达度,能满足苗木及其他物资运输的需要。 周围的村落也将为苗圃提供足够的劳动力资源。 1社会环境条件 项目建设有利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发展品牌,改善投资环境。 1法律支持条件 本项目建设内容不涉及抵触国家法律法规事项。 1公共设施条件 本项目场址区域 各项配套设施条件 根据规划,正在进行配套建设, 完全能 满足项目的要求。 1征地拆迁条件 本项目场址区域不存在需要拆迁的房屋及建筑。 主要不足 苗圃地狭长地形,上 下二端都有水库水体,原有池塘多。 地下水位会较高,雨季易遭受洪涝,要注意防洪沟的合理设置。 长远新城建设规划中,将有城市主干道穿越苗圃地,对建 设地的统一产 生了不利影响。 苗圃内局部坡度较大,又依托水库边缘,对树木栽植管理产生不利影响。 选址评价 项目选址地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和综合自然优势,气候条件、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和环境条件等均 可 较好的满足项目建设条件。 第 四 章 建 设 方案 建 设 指导思想与原则 苗圃建设指导思想 园林苗圃从自身发展的角度,运用公园、植物园、苗圃设计规范和标准,探索生产、观赏、休闲、科研、科普等功能结合之路。 在苗圃规划建设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不断丰富自身功能和内涵,一方面牢牢把握苗圃作 为城市园林提供植物材料的主业,另一方面要改变原有苗圃功能单一的局面,充分考虑其观赏休闲的功能,结合基地的特点,因地制宜布置生产区和休闲区,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空间布局,全面提高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规划原则 整体性与开放性原则 规划过程中要考虑观光游览苗圃的整体布局,在进行园林和旅游的规划后,使其与周边的结合以及自身的整体性更趋于完整、合理。 从内部讲,各个功能区尽管有各自的特点,但并不能看作是一个个无机的、分散的结构,从整体上进行布局,做到各区特色鲜明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 旅游观光方面来讲,是一种开放式的,观光游览苗圃需要与周边坏境有良好的衔接,与整个大的社会环境相融合。 从其自身来讲,又需要游客的进入性,以及一定量的开放空间。 生态性原则 观光游览苗圃自身的生产生活需要注意生态方面的要求,不要对自身和周边产生不良的影响。 在开展观光游览后就更加需要重视环境的治理,旅游势必会带来大量的污染,这就需要规划设计中采取必要的措施。 另外,观光游览苗圃需要一个恬静、适宜、自然的生产生活环境,为来此旅游观光的人消除、化解工作生活带来的压力。 经济性原则 开展观光游览苗圃和进行园林 的改造无非是为了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规划设计当中要把经济生产融合到里边来。 譬如对于各类果园来说,采摘的经济效益很高,规划设计要能够使采摘进行的更好,同时注重载非采摘季节吸引游人,更好的提高经济效益。 参与性原则 亲身直接参与体验、自娱自乐已成为当前的旅游时尚。 观光游览苗圃的空间广阔,内容丰富,极富有参与性特点。 城市观光游览者只有广泛参与到观光游览苗圃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更多层面的体验到苗圃特有景观及农村生活的情趣,才能使观光游览者享受到生产型绿地的景观及生态价值。 特色性原则 特色是旅游发展的 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愈强,因而规划设计要与观光游览苗圃的实际相结合,明确资源特色,选准突破口,使整个果园的特色更加鲜明,使园林规划更直接的为旅游服务、为园区服务。 文化延续性原则 通常我们谈及各种植物,首先想到的是吃和观赏,很少想到其中的文化内涵,以及由此而来的一些诗词歌赋。 所有这些使人很容易忽视植物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所以在观光游览苗圃的环境设计中应体现出其内在的文化特征。 多样性原则 不论是观光游览或是专题旅游,不论是团队旅游或是散客旅游,都要为旅游者提供多种自由选择的机会。 在安排项目线路、游览方式、时间选取和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