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士应知应会手册内容摘要:

连贯 思维中断 思维云集 【案例 2】: 某女, 23岁,近一个月来一直觉得周围的任何东西都对她有特殊的暗示,如她走进办公室,就有人哼唱“你就像冬 天里的一把火”,意思是骂她勾引异性;她一上街,许多牌照中含有 4的汽车开过来,就表示让她死。 答:思维破裂是指患者在 意识清楚 的情况下,思维联想过程破裂,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和应有的逻辑性。 患者的言谈或书写中,虽然单独语句在结构和方法上正确,但主题与主题之间,甚至语句之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联系,因而使人无法理解其意义。 例如,问患者:“你叫什么名字。 ”答:“你上课,水流哗哗的响。 人民都兴高采烈。 我的眼睛不好,可能是感染的。 有两个问题我不懂,我想参加奥运会,但手指甲不好„„” 患者对此丝毫 察觉不到他的错误,或甚至给予更荒谬的解释。 注: 思维破裂常见于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分裂症所具有的特征性思维障碍,对诊断很有意义。 答:思维不连贯是患者 在严重的意识障碍情况下产生 的。 患者的言语较破裂性思维更为杂乱,语句片断,毫无主题可言。 如一名刚做完无抽电痉挛治疗的患者口中自语:“你,各地方,炸弹,什么,光, yes„„”。 多见于感染中毒、颅脑创伤所致意识障碍、癫痫性精神障碍。 、重复言语、持续言语以及模仿言语四者之间有何区别。 答: 1 刻板言语是指患者机械而刻板地重复 某一无意义的词或句子。 例如:患者老重复“给我做手术吧。 给我做手术 吧。 给我做 手术吧„„”。 2 重复言语是指患者常重复他所说的一句话的最末几个字或词。 例如:一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在对话中说道:“这是一个什么问题,问题,问题。 ” 3 持续言语是患者的思维在某一概念上停滞不前,患者单调地重复某一概念,或对于某些不同的问题,总是用第一次回答的话来回答。 例如:问:“你今天感觉怎么样。 ”答:“没事。 ”问:“你早饭吃的什么呀。 ”答:“没事。 ”问:“你的药吃了吗。 ”答:“没事。 ” 4 模仿言语是指患者模仿周围人的话, 周围人说什么,患者就重复说什么。 例如:医生问:“你叫什么名字。 ”患者同样说“你叫什么名字。 ”医生又问:“你今年多大。 ”患者模仿说:“你今年多大。 ” 22. 思维迟缓与思维贫乏的区别是什么。 答:思维迟缓与思维贫乏在外表上症状相似,但两者本质不同。 思维迟缓是一种抑制性的思维联想障碍 ,以思维活动显著缓慢,联想困难,思考问题吃力,反应迟钝为主要特点。 因此患者言语简短,语量减少,速度缓慢,语音低沉,此症状是抑郁状态的典型表现之一。 患者有强烈的“脑子变迟钝了”的感觉,并为此而苦恼、着急。 而 思维贫乏的主要特点是思维 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 ,对一般询问往往无明确应答性反应,平时也不主动说话。 例如:患者自述“脑子空虚,既没什么可想的,也没什么可说的。 ”患者对此漠然处之。 注: 思维贫乏往往与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相伴随出现,构成衰退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三项基本症状,也可见于痴呆状态。 23. 何谓思维奔逸。 答:这是一种兴奋性的思维联想障碍。 主要指思维活动量的增多和转变快速而言。 患者联想过程异常迅速,新的概念不断涌现,内容十分丰富,但逻辑联想非常表浅,结论肤浅不深刻。 患者表现健谈,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自觉反应特别快,好像 机器加了“润滑油”那样。 常见于躁狂发作。 24. 思维云集与强迫观念有何不同。 答: 思维云集又称强制性思维 ,是指思潮不受患者意愿的支配, 强制性地大量涌现在脑内。 思维内容往往杂乱多变,且出乎患者意料之外 ,有时甚至是患者所厌恶的。 这种大量涌现的思维内容往往突然出现,又迅速消失。 强制性思维与思维中断交替出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强迫观念又称强迫性思维,是指某一观念或概念多次重复地出现于患者的脑海中,且伴有主观的被迫感觉和痛苦感。 患者完全明白这一概念 /想法是不必要的或荒谬的,并力图加以摆脱,但它却 违反患者的意愿而纠缠不休。 见于强迫症。 区别项目 思维云集 强迫观念 别称 又称强制性思维 又称强迫性思维 涉及内容 往往杂乱多变,且出乎患者意料之外 某一个观念或概念,患者自知 发生 突然出现,又迅速消失 多次重复地出现 可控性 无法自我控制 难以控制 自知力 有 /无 完全明白这一观念 /想法是不必要的或荒谬的 常见疾病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强迫症 25. 注意障碍的内容有哪些。 答: 注意程度方面的障碍:注意增强,注意减退。 注意稳定性方面的障碍:注意转移,注意涣散,注意固定。 注意集中性方面的障碍:注意狭窄,注意缓慢。 26. 何谓注意转移。 答:注意转移主要指 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增强 ,但注意不持久,注意的对象不断转换。 例如,躁狂状态的患者其注意力易受周围环境中别的新现象所吸引而转移(随境转移),以致于不断地改变话题和活动内容,而且这种注意力不能持久,外界的偶然变动又会将患者的注意力吸引到另一方面去。 注: 急性躁狂时,患者出现的言语不连贯主要是注意对象的不断转换、思维联想太快所致,要和思维破裂相区别。 27. 记忆障碍的内容有哪些。 答:记忆障碍可以在识记、保存、认知(再认) 、回忆(再现)的不同部分发生,但一般都同时受损。 临床上记忆障碍大致可以分为两方面: 1) 记忆量方面包括: 记忆增强、记忆减退和遗忘等。 2) 记忆质方面包括: 错构、虚构和潜隐记忆等。 28. 何谓虚构。 答:虚构是一种记忆的错误,是指患者在回忆中将过去事实上从未发生的事或体验,说成是确有其事。 患者就以这样一段虚构的事实来填补他所遗忘的那一片段的经过。 常见于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外伤性、中毒性精神病,麻痹性痴呆。 29. 何谓错构。 答:错构是一种记忆的错误。 如患者将过去生活中所经历过,但在他所指的那段时间内却并未发生 的事件,说成是在当时发生,并坚信是事实,予以相应的情感反应。 常 见于精神发育迟滞、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30. 何谓遗忘。 答:遗忘也被称之为 “回忆的空白”, 是指那些局限于某一事件或某一时期内的经历全部或部分不能回忆。 它不是记忆普遍性的减弱,故不是记忆减退,而是一种回忆的丧失。 遗忘可分为: 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进行性遗忘以及心因性遗忘。 [案例 1]:顺行性遗忘(事发后经历的遗忘) 某男, 18岁,在一次体育锻炼中,失手滑倒,意识不清达 10分钟之久,醒后能回忆滑倒时的情形,但对于如何被抬入 抢救室无法回忆。 [案例 2]:逆行性遗忘(事发前经历的遗忘) 在韩剧《天国的阶梯》中,女主角被人用车猛烈撞击后出现严重脑震荡,当她苏醒后,忘记了自己的姓名,忘记了自己被撞前的所有经历。 31. 何谓自知力。 答:自知力是指患者对其本身精神病状态的认识能力,即能否察觉或识辩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否正确分析和判断,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与体验中哪些是属于病态。 自知力丧失在临床上可作为 判断精神疾病的标准之一 ,它的完整程度和变化是 判断病情恶化、好转或痊愈的一个重要标准。 注: 有些缺乏自知力的患者, 口头上承认“有精神病”,甚至承认某些精神症状,如幻觉、妄想是“不正常的”,“是精神病的表现”,以图欺骗医务人员,达到出院的目的。 (此表现又称为“假批判”) 自知力至少要包括: 1认识有精神病; 2对精神症状(幻觉妄想)有辨别能力; 3能配合治疗。 传统定义认为精神障碍患者是没有自知力的,自知力是全或无的现象,目前普遍认为自知力是一个多维的复杂的现象,本质是连续的、动态的。 32. 何谓定向力。 答:定向力或称定向能力,是指一个人自己对时间、地点及人物,以及对自己本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定向障碍一般在大脑器质性疾病中较 为多见,而且它是判断意识障碍的一个重要标志。 注: 定向障碍也可能与意识障碍无关。 例如,精神分裂症患者或从深睡觉醒的人,或昏迷后意识恢复清晰的人,都可有一短暂时间丧失定向力。 如已经指出正确的时间、地点或人物(包括自我),患者仍对多次重复的提问做出错误回答则有较大的诊断意义。 33. 什么是智能障碍。 答:智能障碍可表现为全面性的或部分性的智能减退,程度严重时称为痴呆。 智能障碍主要有两种类型: 先天性智力低下和后天获得性痴呆。 智力低下是由于患者在胎儿期、出生期或婴幼儿期,大脑的发育由于遗传、感染、中毒、头部 创伤、内分泌异常或缺氧等因素而受到阻碍,以致大脑发育不良或受到阻滞,使智能的发育停留在一定的阶段,这类现象见于精神发育迟滞的患者。 痴呆是一种综合征,常是慢性或进行性的,可见定向、记忆、理解、计算、学习等能力以及判断力的障碍,并伴有影响脑功能的器质性情况。 34. 何谓情感高涨。 答:情感高涨是指患者的情感活动显著增强,总是表现的欢欣喜悦、轻松愉快、兴高采烈、洋洋自得。 患者的这种体验具有较大的感染力,容易引起周围人的共鸣。 但不稳定,患者容易激惹。 注: 情感高涨往往与思维奔逸及活动增多同时出现,多见于躁狂发 作。 35. 何谓欣快。 答:一般是指在器质性精神障碍如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及麻痹性痴呆等疾病中出现的快乐心情。 患者表现出高兴,但其面部表情却给人以呆傻、愚蠢的感觉。 同时自己也说不清楚高兴的原因,而且表现的内容也比较 单调刻板,难以引起正常人的共鸣。 36. 欣快与情感高涨有何区别。 答:欣快的患者 常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 ,患者尽管有高兴的表情但是却给人以 呆傻、愚蠢 的感觉 ,缺乏感染力 ,而且表现的内容比较 单调和刻板。 欣快的患者其精神活动包括观念、言语和行为的量和内容的丰富性下降,动机作用下降,始动性和进取性削 弱。 情感高涨的患者 多见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 ,患者表情愉快、眉飞色舞, 有感染力,表现的内容 丰富多彩,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注意力增强 ,常伴随“思维奔逸”和“意志活动增强”等症状。 37. 何谓情感低落。 答:情感低落是负性情感增强的表现,它和情感高涨恰恰相反,患者情绪低沉,整日忧心忡忡,愁眉不展,唉声叹气,重则抑郁沮丧,悲观绝望,感到自己一无是处,以致生趣索然,大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的感觉。 外界的一切均不能引起其兴趣,仅增悲伤。 患者常因此自责自罪,甚至出现自杀观念和行为。 注: 该症状经常伴有思维迟缓 ,言语和动作减少,意志要求的减退,反应迟钝。 该症状是抑郁症 /抑郁状态的典型临床表现之一。 38. 何谓焦虑。 答:焦虑是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和其他不良后果的心境,是患者在 缺乏明显客观因素或充分根据的情况下 ,对其本身健康或其他问题感到忧虑不安,紧张恐惧,顾虑重重,坐立不安,唉声叹气,惶惶不可终日的一种心境表现。 该症状的出现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疑病的观念, 常见于焦虑症。 39. 何谓情感淡漠。 答:情感淡漠是指患者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即使一般能引起正常人极大悲伤或高度愉快的事件,如生离死别 、久别重逢等也淡然处之,无动于衷。 而且,患者对周围发生的事情漠不关心,视若无睹,面部表情冷淡呆板,其内心体验极为贫乏或缺如,与周围环境失去情感上的联系, 常见于精神分裂症衰退的患者,或者重度痴呆的患者。 40. 何谓矛盾情感。 答:矛盾情感指患者对同一件事情同时产生两种相反的,互相矛盾的情感体验,这是一类在精神分裂中具有一定特征性意义的症状,它意味着情感活动本身的不相协调和不配合。 例如,患者对其亲人既是爱又是恨,既喜欢又讨厌,但患者对此不自觉又不能加以分析和判断,安之若素,并不因此而感到焦虑和痛苦。 41. 意志行为障碍的内容有哪些。 答: (1)主要表现在量的方面的意志障碍有:意志增强和意志减退 (2) 主要表现在质的方面的意志障碍有:意志缺乏、意向倒错和矛盾意向。 运动行为障碍有:兴奋状态(包括: 躁狂性兴奋、青春性兴奋、紧张性兴奋和器质性兴奋 )、木僵状态(包括: 紧张性木僵、心因性木僵、抑郁性木僵和器质性木僵 )、违拗症、被动服从、刻板动作、模仿动作、作态、离奇行动、古怪动作、持续动作、强制性动作、强迫性动作。 42. 何谓意向倒错。 答:意向倒错主要是指患者的意向要求于一般常情相违背或为常人所不允许,以致患者的 某些活动或行为使人感到难以理解。 例如,患者伤害自己的身体,吃一些正常人不能吃、不敢吃或厌恶的东西。 该症状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43. 何谓木僵状态。 答:木僵状态是一种较深的精神运动性抑制。 患者缄默不语,面无表情,身体僵住不动。 临床上根据患者思维、情感、行为抑制程度的深浅不同,分为 木僵状态 和 亚木僵状态。 44. 何谓蜡样屈曲。 答:木僵患者严重时,肢体可任人随意摆布,如将四肢抬高并弯曲成不同的角度,即使摆在一个极不舒服的姿式,也可保持很久而不变动,这种现象称为蜡样屈曲。 此时患者通常意识清晰,对外界变化仍 能感知 ,只是无法抗拒。 当患者摆脱木僵状态后,均能回忆并叙述这些经过。 该症状常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答 :违拗是指患者对于别人向他提出的要求不仅没有相应的行为反应,甚至加以抗拒。 临床上分为主动性违拗(如,说东往西)和被动性违拗(如,拒不服从)。 答: 在各学科中,“意识”这一概念都有自己特定的内涵。 在精神病学中,意识主要是指个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