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房屋建筑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内容摘要:

mm,竖向钢筋一般用 4φ 12,钢箍间距不大于 250mm,随烈度加大和层数增加,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施工时必须先砌墙,后浇筑钢筋混凝土柱,并应沿墙高每隔 500mm设 2φ 6拉接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 1m。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 地面下 500mm,或锚入浅于 500mm的基础圈梁内);④空心砌块墙墙芯柱(芯柱用 C15细石混凝土填入砌块孔中,并在孔中插入通长钢筋)。 ⑽ 何谓“变形缝”。 有什么设计要求。 答 :变形缝是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 变形缝包括温度伸缩缝(伸缩缝间距与墙体类别有关,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 2030mm)、沉降缝(以下情况应设置沉降缝:建筑物位于不同种类的地基土壤上,或在不同时间内修建的房屋各连接部位;建筑物形体比较复杂,在建筑平面转折部位和高度、荷载有很大差异处。 沉降缝的宽度与地基情况及建筑高度有关,地基越弱的建筑物 ,沉降的可能性越高,沉降后产生的倾斜距离越大,要求的缝宽越大)和防震缝(在抗震设防烈度 79度地区内应设防震缝。 反震缝的宽度,在多层砖墙房屋中,按设防烈度的不同取 5070mm。 在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中,建筑物高度小于或等于 15m时,缝宽为 70mm。 当建筑物高度超过 15m 时:设防烈度 7 度,建筑每增高 4m,缝宽在 70mm 基础上增加 20mm:设防烈度 8 度,建筑每增高3m,缝宽在 70mm基础上增加 20mm;设防烈度 9度,建筑每增高 2m,缝宽在 70mm基础上增加 20mm)三种。 ⑾ 图示内、外墙变形缝构造各两种。 答 :书上 P112 图 640 示。 ⑿ 常用建筑幕墙的类型有哪些。 各有什么特点。 答 :常见的幕墙种类有玻璃幕墙、铝板幕墙、石材幕墙等。 玻璃幕墙根据其承重方式的不同分为框支撑玻璃幕墙、全玻璃幕墙和支点玻璃幕墙。 框支撑玻璃幕墙造价低,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玻璃幕墙。 全玻璃幕墙通透、轻盈,常用于大型公共建筑。 支点玻璃幕墙不仅通透,而且展现了精美的结构,发展十分迅速。 ⒀ 试比较几种常用隔墙的特点。 答 :块材隔墙(半砖隔墙、砌块隔墙、框架填充墙)、轻骨架隔墙、板材隔墙(轻质条板隔墙、蒸压加气混凝土板隔墙、复合板材隔墙) 半砖隔 墙:坚固耐久,有一定的隔声能力,但自重大,湿作业多,施工麻烦。 砌块隔墙:轻质、孔隙率大、隔热性能好,但吸水性强。 轻骨架隔墙:骨架优点强度高、刚度大、自重轻、整体性好、易于加工和大批量生产,还可根据需要拆卸和组装。 面层有木质板材、石膏板(防火、防潮、抗冲击)、硅酸钙板(轻质、高强、防火、防潮、防蛀、防霉、可加工性好)、水泥平板。 蒸压加气混凝土隔墙:自重轻,施工简单,防火性能好,抗雨水渗透。 复合板材隔墙:大多具有强度高、耐火性、防水性、隔声性能好的优点,且安装、拆卸方便,有利于建筑工业化。 ⒁ 简述墙面装 修的基层处理原则。 答 :处理基层时,先要对基层表面进行填平。 填平的做法通常是在清洁的基层上用胶皮刮板刮腻子数遍。 常用的腻子有乳胶腻子和油性腻子。 腻子将基层凹处、钉眼、接缝等补齐,干后用砂纸磨平。 抹钳腻子的遍数视基层的情况不同而定,抹最后一边腻子时应打磨,光滑后再用软布擦净。 石膏板基层的接缝处应在磨平后用胶黏贴贴缝纸带,以防接缝开裂。 旧墙体的表面如有脫灰、孔洞等缺陷,应先用相同的砂浆进行修补,再用腻子进行修补填平。 如墙面有油渍等污迹,应清除干净后再做其它处理,以保证基层的粘结牢固。 对有防水或防潮要求的墙体 ,应对基层做防潮处理。 可先在基层涂刷均匀的防潮底漆。 防潮底漆可用酚醛清漆与汽油或松节油等调配,其调配比为清漆:汽油(或松节油) =1: 3。 ⒂ 简述墙面装修的种类及特点。 答 :墙体表面的饰面装修因其位置不同有外墙面装修和内墙面装修两大类型。 又因其饰面材料和做法不同,外墙面装修可分为抹灰类、贴面类和涂料类;内墙面装修则可分为抹灰类、贴面类、涂料类和裱糊类。 抹灰类墙面装修:是用砂浆涂抹在房屋结构表面上的一种装修方法,其材料来源广泛、施工简便、造价低,通过工艺的改变可以获得多种装饰效果,因此在建筑墙体装饰中应用广泛。 涂料类墙面装修:涂料饰面实在木基层表面或抹灰饰面的底灰、中灰及面灰上喷(刷)涂料涂层的饰面装修。 我国使用涂料作为建筑的保护和装饰材料具有悠久的历史,许多木结构古建筑能保存至今,涂料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涂料饰面是靠一层很薄的涂层起保护作用和装饰作用,并根据需要可以配成多种色彩。 按涂刷材料种类不同,可分为刷浆类饰面、涂料类饰面、油漆类饰面三类。 涂料饰面涂层薄,抗蚀能力差,外用乳液涂料使用年限一般为 4~10年,但是由于涂料饰面施工简单,省工省料,工期短、效率高、自重轻、维修更新方便,故在饰面装修工程中得到较为广 泛应用。 陶瓷贴面类墙面装修:面砖多数是以陶土或瓷土为原料,压制成型后经焙烧而成。 由于面砖不仅可以用于墙面装饰也可用于地面,所以被人们称之为墙地砖。 常见的面砖有釉面砖、无釉面砖、仿花岗岩瓷砖、劈离砖等。 其中无釉面砖具有质地坚硬、强度高、吸水率低等特点。 釉面砖具有表面光滑、容易擦洗、美观耐用、吸水率低等特点。 石材贴面类墙面装饰:天然石材饰面不仅具有各种颜色、花纹、斑点等天然材料的自然美感,而且质地密实坚硬,故耐久性、耐磨性均比较好,在装饰工程中的适用范围较为广泛。 裱糊类墙面装修:裱糊类墙面装修用于建筑内墙 ,是将卷材类软质饰面装饰材料用胶粘贴到平整基层上的装修做法。 裱糊类墙体饰面装饰性强,造价较经济,施工方法简捷、效率高,饰面材料更换方便,在曲面和墙面转折处粘贴可以顺应基层获得连续的饰面效果。 ⒃ 什么叫地基。 什么叫基础。 天然地基有哪些。 答 :地基是承受由基础传下来的荷载的土层。 基础是建筑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是建筑的下部结构。 凡天然土层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不需经过人工加固,可直接在其上建造房屋的成为天然地基。 一般包括岩石、碎石土、砂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 ⒄ 简述常用基础的分类。 答 : ①按所采用材料和受力特点分 : 刚性基础:由刚性材料(抗压强度高,而抗拉,抗剪强度低的材料)制作的基础(砖,石砌体基础,混凝土基础)。 非刚性基础:如在混凝土基础的底部配以钢筋,利用钢筋来承拉力,称钢筋混凝土基础为柔性基础。 ②依构造型式分: 条形基础:当建筑上部结构采用砖墙或石墙承重时,基础沿墙身设置,多做成长条形。 条形基础往往是砖石墙的基础形式。 独立基础:当建筑上部采用框架结构承重时,当柱采用预制构件时,基础做成杯口形,将柱子插入,并嵌固在杯口內,故称杯形基础。 井格式基础:当框架结构处在地基较差的情况时,将柱下基础沿纵横方向连 接,做成十字较差的井格基础。 筏形基础:当建筑物上部荷载较大,而所在地的地基承载能力又比较弱,这时采用简单的条形基础或井格式基础已不再能适应地基变形的需要,常将墙或柱下基础连成一片,使整个建筑物的荷载承受在一块整板上,这种满堂式的板式基础称筏式基础。 箱形基础:由钢筋混凝土底板,顶板,和若干纵横墙组成,形成空心箱体的整体结构,共同承受上部结构荷载。 箱形基础整体空间刚度大,对抵抗地基的布均匀沉降有利,一般适用于高层建筑或在软弱地基上建造的重型建筑物。 当基础的中空部分尺度较大时,可用作地下室。 ⒅ 简述刚性基础和 柔性基础的特点。 答 :刚性基础由砖、石、混凝土等刚性材料做成的基础,抗压强度高,抗拉、抗剪强度低。 柔性基础由钢筋混凝土做成,抗压、抗拉强度高。 适用于荷载较大而基础承载力较小的情况。 ⒆ 简述地下室防潮要求和防水要求。 答 :地下室经常受到下渗地表水、土壤中的潮气和地下水的侵蚀,应妥善处理地下室的防潮和防水构造。 当最高地下水位低于地下室地坪且无滞水可能时,地下室一般只做防潮处理。 当最高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地坪时,对地下室必须采取防水处理。 ⒇ 常用的地下室防水措施有哪些。 答 :根据防水材料的不同,地下室防水可以采用 沥青卷材防水、高分子卷材防水、防水混凝土防水、涂料防水、防水板防水等防水措施。 7 楼梯 ⑴ 楼梯是由哪些部分所组成的。 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要求如何。 答 :楼梯一般由梯段、平台、栏杆扶手三部分组成。 梯段:楼梯俗称跑梯,是联系两个不同标高平台的倾斜构件。 通常为板式梯段,也可以由踏步板和倾斜板式梯段。 为了减轻走的疲劳,梯段的踏步数一般不宜超过 18 级,但也不宜少于 3 级,因为步数太少不宜为人们察觉,容易绊倒。 楼梯平台:按平台所处位置和标高不同,有中间平台和楼层平台之分。 两楼之间的平台称为中间平台,用来供人们行走时调 节体力和改变行进方向。 而与楼层地面标高齐平的平台称为楼层平台,除起着与中间平台相同的作用外,还用来分配从楼梯到达各楼层的人流。 栏杆扶手:栏杆扶手是设在梯段及平台边缘的安全保护构件。 当梯段宽度不大时,可只在梯段临空面设置。 当梯段宽度较大时,非临空面也应加设靠墙扶手。 当梯段宽度很大时,则需在梯段中间加设中间扶手。 ⑵ 常见的楼梯有哪几种形式。 各使用于什么建筑。 答 :常见的楼梯形式有: ① 直行单跑楼梯,此种楼梯无中间平台,由于单跑梯段数一般不超过 18 级,故仅用于层高不大的建筑。 ② 直行多跑楼梯,此种楼梯是直行 单跑楼梯的延伸,仅增设了中间平台,当单梯段变为多梯段。 适用于层高较大的建筑,在公共建筑中常用于人流较多的大厅。 ③ 平行双跑楼梯,此种楼梯由于上完一层楼刚好回到原起步方位,与楼梯上升的空间回转往复性吻合,是最常用的楼梯形式之一。 ④ 平行双分双合楼梯,此种楼梯形式实在平行双跑楼梯基础上演变而成的。 由于其造型的对称严谨性,常用作办公类建筑的主要楼梯。 ⑤ 折行多跑楼梯,此种楼梯人流导向比较自由,折角可变,可为 90186。 ,也可以大于或小于90186。 当折角大于 90186。 时,由于其行进方向性类似直行双跑楼梯,故常用于仅上一层 楼的影剧院、体育馆等建筑的门厅中。 当折角小于 90186。 时,其行进方向回转延续性有所改观,形成三角形楼梯间,可用于多层的建筑中。 ⑥ 交叉跑(剪刀)楼梯,可认为是由两个直行单跑楼梯交叉并列布置而成,通行的人流量较大,且为上下楼的人流提供了两个方向,对于空间开敞,楼层人流多方向进出有利。 但仅适合层高小的建筑。 ⑦ 螺旋形楼梯,通常是围绕一根单柱布置,平面呈圆形。 其平台和踏步均为扇形平面,踏步内侧宽度很小,并形成较陡的坡度,行走时不安全,且构造较复杂。 这种楼梯不能作为主要人流交通和疏散楼梯,但由于其造型美观,常作为建 筑小品布置在庭院或室内。 ⑧ 弧形楼梯,弧形楼梯与螺旋形楼梯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围绕一较大的轴心空间旋转,未构成水平投影圆,仅为一段弧环,并且曲率半径较大。 其扇形踏步的内侧宽度也较大(≥220mm),使坡度不至于过陡,可以用来通行较多的人流。 弧形楼梯也是折形楼梯的演变形式,当布置在公共建筑的门厅时,具有明显的导向性和有没轻盈的造型。 但其结构和施工难度较大,通常采用现浇筑钢筋混凝土结构。 ⑶ 楼梯设计的要求如何。 答 :楼梯的位置应明确 ,光线充足,避免交通拥挤、堵塞,同时必须构造合理,坚固耐用,满足安全疏散的要求和 美观要求。 ⑷ 确定楼梯段宽度应以什么为依据。 答 :梯段宽度应根据紧急疏散时要求通过的人流股数多少确定。 每股人流按 550~600mm 宽度考虑。 同时,需满足各类建筑设计规范中对梯段宽度的限定。 ⑸ 为什么平台宽不得小于楼梯段宽。 答 :对于平行和折行多跑等类楼梯,其中间平台宽应不小于梯段宽度,以保证通行顺畅,且不得小于 1200mm。 医院建筑还应保证担架在平台处能转向通行,其中间平台宽度应不小于2020mm。 对于直行多跑楼梯,其中间平台宽度宜不小于梯段宽度,且不小于 1000mm。 对于楼层平台宽度,则应比中间平台更宽松 一些,以利人流分配和停留。 ⑹ 楼梯坡度如何确定。 踏步高与踏步宽和行人步距的关系如何。 答 :楼梯的坡度在实际应用中均由踏步高宽比决定。 常用的坡度为 1: 2 左右。 人流量大,安全要求高的楼梯坡度应该平缓一些,反之则可陡一些,以节约楼梯间面积。 踏步的高宽比根据人流行走的舒适、安全和楼梯间的尺度、面积等因素进行综合权衡。 ⑺ 一般民用建筑的踏步高与宽的尺寸是如何限制的。 答 :踏步的高度,成人以 150mm 左右较适宜,不应高于 175mm。 踏步的宽度(水平投影宽度)以 300mm 左右为宜,不应窄于 260mm。 当踏步宽度过宽时, 将导致梯段水平投影面积的增加。 而踏步宽度过窄,会使人流行走不安全。 为了在踏步宽度一定的情况下增加行走的舒适度,常将踏步出挑 20~30mm,使踏步实际宽度大于其水平投影宽度。 ⑻ 楼梯为什么要设栏杆,栏杆扶手的高度一般是多少。 答 :栏杆扶手是设在梯段及平台边缘的安全保护构件。 当梯段宽度不大时,可只在梯段临空面设置。 当梯段宽度较大时,非临空面也应加设靠墙扶手。 当梯段宽度很大时,则需在梯段中间加设中间扶手。 梯段栏杆扶手高度应从踏步前缘线垂直至扶手顶面。 其高度根据人体重心高度和楼梯坡度大小等因素确定。 一般不宜小于 900mm,供儿童使用的楼梯应在 500~600mm 高度增设扶手。 当楼梯栏杆水平段长度超过 500mm 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 1050mm。 室外楼梯的栏杆因为临空,需要加强防护。 当临空高度小于 24m 时,栏杆高度不应小于 1050mm;当临空高度大于等于 24m 时,栏杆高度不应小于 1100mm。 ⑼ 楼梯间的开间、进深应如何确定。 答 :开间根据检验其通行能力是否满足紧急疏散时人流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