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应用技术规程-湖北省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内容摘要:
K) ] Sc [W/(㎡ K)] 精确砌块 B04级 铺设在密闭屋面内,潮湿影 响系数取 热桥采用外保温做法时,薄块的密度级别宜 为 B05 级 ,薄块的厚度宜为 50mm。 热桥采用内保温做法时,薄块的厚度应通过热工计算确定。 用于居住 建筑时,薄块的厚度不宜小于 50mm。 结构设计 精确砌块砌体的自重标准值按精确砌块标准干密度 乘 系 数取 用。 常用厚度砌体结构设计荷载取值时,其自重标准值可参考附录 B。 精确砌块的强度等级,用于内隔墙不应低于 ,用于外墙不应低于。 特别高的自承重砌体,如公共建筑的中庭、裙房,单层厂房的隔墙,精确砌块的强度 14 等级不应低于 ,且应验算墙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采用设置圈梁、构造柱等措施。 薄块的强度等级,用于热桥部位外保温不应低于 ,用 于热桥部位内保温不应低于。 砌筑精确砌块的粘结剂抗压强度不得低于。 非承重墙体应满足稳定性要求。 高厚比验算方法及计算公式应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03 执行。 其允许高厚比限值可取 24。 填充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的规定。 幕墙、干挂石材等较重的装饰荷载不得由填充墙承担,应另行设计承重系统,并与主体结构连接。 填充墙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填充墙应每隔 2 皮砌块高度用专用拉结件或 2φ 6 拉结钢筋与主体结构(框架柱、剪力墙)拉结。 钢筋伸入墙内长度: 6度以下非抗震设防时不应小于墙长的 1/5,且不应小于 700mm 或至门窗洞口边; 6~ 8度抗震设防时宜沿墙全长贯通。 2 应在墙体下列部位设置构造柱: 1) 墙体尽端。 2) 墙体长度大于等于 5m 时。 3) 女儿墙、窗台墙大于等于 2m时。 3 构造柱纵筋不宜少于 4φ 12,箍筋为φ 6@ 200。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 C20。 4 应在墙体下列部位设置圈梁或配筋带: 1) 工业厂房外围护墙、内隔墙及一般公共建筑的填充墙高度大于 4m 时,宜设置与柱 或剪力墙连接且沿墙贯通的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截面尺寸宽度同墙厚,高度不应小于 180 ㎜,纵向配筋不宜少于 4φ 12,箍筋为φ 6@ 200,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0。 端开间圈梁纵向配筋不宜少于 4φ 14,箍筋为φ 8@ 200。 2) 居住建筑的填充墙高度超过 4m 时,应在墙体半高位置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贯通的水平专用粘结剂配筋带,配筋带位置与门窗洞口的高度协调一致。 独立墙、窗间墙或小墙肢的宽度不宜小于 800mm,否则应有加强措施。 各类多、低层民用与工业建筑砌体承重结构的构造要求和抗震措 施应符合砌体结构的相关设计规范、规程的要求。 单层厂房围护墙应符合下列要求: 15 1 围护墙应每隔 2 皮砌块高度用专用拉结件或 2φ 6 拉结钢筋与结构柱拉结。 2 围护墙应在窗台、窗顶、柱顶及屋架端部高度大于 900mm 的上弦标高处设置高度不应小于 180mm 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纵筋不应少于 4φ 14,箍筋为φ 6@ 200。 圈梁转角处应增设 3φ 14 水平斜筋,并将转角两侧 1m 范围内的箍筋设为φ 8@ 100。 3 山墙应沿屋面标高处设现浇钢筋混凝土卧梁,并与两侧纵向围护墙上相应标高处的圈梁及端跨屋面板进行连接 和拉结。 4 圈梁宜闭合,并与结构柱锚拉。 锚拉钢筋不宜少于 4φ 12,锚入圈梁内长度不宜少于 35d。 单层厂房的隔墙应每隔 2 皮砌块高度与结构柱拉结。 墙顶应设高度不小于180mm 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梁。 梁的纵筋不宜小于 4φ 12,箍筋为φ 6@ 200,与从柱上伸出的锚拉筋整浇。 建筑节能构造 自保温墙体顶部与梁或楼板下的缝隙宜作柔性连接,在地震区应有卡固措施。 热桥保温处理时,自保温墙体应凸出热桥梁、柱、剪力墙边线 50mm~ 55mm,剪力墙宜每层设置挑板用 以承托薄块保温层。 精确砌块外墙保温及界面缝构造,应符合下列构造详图的要求。 1 外窗台保温构造 图 外窗台保温构造 16 2 外墙内保温及界面垂直缝构造 图 外墙内保温及界面垂直缝构造 3 外墙外保温及界面垂直缝构造 图 外墙外保温及界面垂直缝构造 17 4 外墙保温及界面水平缝构造 图 外墙保温及界 面水平缝构造 注: 隔离剂仅在梯形弹性腻子的中部涂抹,以保证弹性腻子变形, 弹性腻子端头与找平层间应使用界面剂,确保粘结牢靠。 外墙外侧饰面分格缝、墙体保温块分格缝间距宜≤ 10m。 外墙保温及界面缝构造适用于建筑立面分割缝与界面缝不一致的情况。 精确砌块屋面保温防水构造,应符合下列构造详图的要求。 1 屋面保温防水构造(不上人屋面) 1 屋面保温防水构造(不上人屋面) 图 屋面保温防水构造(不上人屋面) 18 2 屋面保温防水构造(上人屋面) 图 屋面保温防水构造(上人屋面) 3 屋面保温防水构造(坡屋面) 图 屋面保温防水构造(坡屋面) 注: 、墙体保温块分格缝间距宜≤ 10m。 铺筑,并按间距 6 6m留设保温层排气孔道。 19 5 施工 一般规定 墙体自保温工程和屋面保温工程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后实施。 精确砌块和薄块、砌筑和抹灰砂浆、交接面拉结筋、抗裂防渗处理配套材料等均应附有出厂合格证、产品出厂检验报告、有效期内的型式检验报告,应对材料涉及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性能项目按照附录 D进行进场复验。 精确砌块和薄块运输、装卸应轻装轻卸,按不同等级码放。 堆置高度不宜超过 2m。 堆垛内及堆垛间宜保持适当的通风间距与通风道。 堆放场地应坚实、平整、干 燥,并有不受雨、雪影响的设施。 用于填充墙与内隔墙的精确砌块宜堆放在室内各层楼面上,但堆载及其他荷载总量不得超过楼板的允许荷载值。 精确砌块和薄块表面应清洁、干净,不得有油污和浮灰;砌筑和粘贴时的砌块含水率宜小于 30%,施工时不得洒水,表面明显受潮的不得使用。 精确砌块和薄块切割宜使用手提式机具,其切割面应垂直、平整。 粘结剂应使用电动工具搅拌均匀,水料比按产品说明书规定,拌和量宜在 4h内用完为限。 施工时严禁将精确砌体作为脚手架与安全网的固定点。 遇 5 级以上大风或雨期时,除填充内墙等室内砌体可继续砌筑外,其他应停止施工。 室内及室外地面以上的其他精确砌块砌体(包括零星砌体),其砌筑方法、砌筑要求均宜按本规程执行。 墙体砌筑 墙体砌筑前应按排块设计要求,先行测量放线,配块,设置皮数标志,灰缝厚度及门窗洞口、过梁、拉结筋位置、顶部预留高度等,应每皮砌块挂线砌筑,砌筑时应随时检查并校正墙体的平整度和垂直度。 第一皮精确砌块砌筑前,应先在清理好的基面上满涂粘结剂,并在精确砌块 20 底部水平灰缝和侧面 垂直灰缝处满涂粘结剂方可砌筑。 第二皮精确砌块的砌筑应在第一皮精确砌块灰缝粘结剂初疑后方可进行。 卫生间等潮湿房间应采用经防水处理的砌块(可满刷界面处理剂处理),第一皮砌块下部应设 200mm 高的 C20 混凝土导墙或 120mm 高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翻边。 精确砌块砌筑时,不得浇水,应采用专用粘接剂干法薄灰缝砌筑,并使用专用工具确保灰缝饱满,其垂直灰缝和水平灰缝宽度应≤ 3mm,垂直灰缝饱满度应达到80%以上,水平灰缝饱满度应达到 90%以上。 砌筑墙体时,应从转 角或定位砌块处开始向一侧进行,内外墙同时砌筑。 砌筑时在砌块的端面上涂抹专用粘结剂,采用“挤浆法”砌筑上墙,砌块放置上墙后,对准皮数杆,配合橡皮锤子敲击砌块一次性校平摆正,对准顶压挤浆的竖向灰缝,其压浆面宜预先批抹上粘结剂,再拼接砌筑,以保证这一部位的粘接质量。 精确砌块一律咬砌,砌块上、下皮应错缝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砌块长度的 1/3,同时不小于150mm,外墙转角及纵横墙交接处应同时砌起,分皮咬槎,交错搭接。 粘结剂涂抹应均匀平整(用齿形刮勺效果更好),涂抹长度以一块砌块长度为宜,随抹随摆;砌块 一次摆正,在粘结剂失去塑性前调平;砌上墙的砌块不应任意移动或受撞击,若需校正,应重新涂抹粘结剂砌筑。 竖缝应填满刮平,严禁用水冲浆灌缝。 没达到要求时,必须用粘结剂填补、勾缝,以防日后抹灰出现空鼓。 每皮砌块排列要均匀,砌体灰缝应横平竖直,采用原浆勾缝,勾缝深度约为1~ 2mm。 不同干密度和强度等级的精确砌块不应混砌,也不得和其他砖、砌块混砌。 砌体与上层楼面的梁底或板底间应预留 15~ 20mm 的空隙,待砌体收缩稳定后(停歇至少 7 天),缝内可嵌填适应变形要求的柔性连接材料或嵌填 PE棒并 打 PU聚氨脂发泡胶。 埋入砌体内部的拉结筋应设置正确、平直,与结构柱、剪力墙、构造柱拉接牢靠,形成整体。 按每两皮精确砌块高度设置 2Φ 6 拉结钢筋,伸入混凝土结构内≥100mm。 墙体砌完后,应检查墙体平整度。 不平整之处,应用钢齿磨板和磨砂板磨平,控制偏差值在允许范围内。 精确砌块切锯时,应采用专用锯子切锯,严禁采用瓦刀砍凿。 精确砌块运输时,宜采用专用手推平斗车运输工具进行运输,并堆叠整齐,防止砌块受到雨淋和碰撞破损。 21 保温薄块贴砌 薄块 粘贴施工应在 热桥和剪力墙基层质量验收合格后进行,施工前应根据建筑实际尺寸进行排版设计,按照排版设计进行划线分格。 阴阳角及其它必要处挂出垂直基准控制线,弹出水平控制基线,以控制粘贴的垂直度和平整度。 应采用专用粘结剂按满粘法要求贴砌,粘结剂应随用随配,并注意防晒避风,配好的粘结剂存放时间不宜超过 3h。 从自保温墙体凸出部分或挑板往上砌贴,竖缝应逐行错缝,随时用 2m 靠尺和托线板检查 平整度和垂直度; 贴砌应牢固,不得有松动和空鼓。 墙体同一平面上的薄块外表面与相邻的填充外墙应平齐。 角部薄块应交错互锁。 施工时和施工后 7d内,进行必要的遮蔽保护,应防止雨水冲刷和烈日暴晒;当室外环境温度高于 37℃或低于 0℃时,不得施工。 采用外保温时,每块薄块应采用 1Φ 10 膨胀螺钉伸入主体结构不少于 50mm连接锚固。 安装锚固件应在薄块粘贴 7d 后进行,冲击钻钻孔,锚栓应整体锚入薄块,端面与薄块表面平齐。 门窗框安装 内墙厚度小于 200mm 时,门窗框应与砌入洞口两侧墙体上、中、下部位的预制混凝土块用铁钉、射钉、尼龙锚栓或其它连接件固定。 框与墙体 间的空隙用 PU 聚氨脂发泡胶充填。 内墙厚度大于等于 200mm 时,门窗框与墙体连接处的精确砌块应采用 600mm长的标准块。 固定门窗框的尼龙锚栓或其它连接件宜在墙厚即该精确砌块的正中处,或离墙面水平距离不得小于 50mm。 外墙门窗框安装应按 条要求设置预制混凝土块;固定门窗框的尼龙锚栓或其它连接件位置同 条;门窗框与墙体间空隙的室外侧应采用弹性腻子封闭,而室内侧仍用 PU 聚氨酯发泡胶充填。 车间、仓库、公共建筑中的大型、重型及组合式门窗安装,应与门窗洞周边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及相应的铁件连接,不得直接安装在精确砌块墙体上。 22 管线敷设 管线开槽应待砌体砌筑完成 7d 后方可进行。 先弹线,后开槽。 开槽时应使用专用工具,严禁锤斧剔凿。 开槽深度竖向不得超过墙厚的 1/3,且应避免在同一位置及槽距 500mm 范围以内的墙体正、反面开槽。 敷设管线后的槽应用专用修补材料或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细屑拌水泥、石灰膏及适量胶水进行填实,宜比墙面凹进 2mm,再用粘结剂补平,所有开槽及线盒安装部位,均应在抹面层施工时压入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增强,网格布应超 出开槽周边100mm。 管线埋设应在抹灰前完成。 构造柱、圈梁施工 构造柱施工 1 墙体砌筑时,在构造柱设置处宜留马牙槎,马牙槎宽不应小于 60 ㎜,构造柱与墙体的拉结钢筋应按要求两端砌入墙体内。 外墙构造柱应在马牙槎外侧砌 50mm 厚保温薄块与相邻的填充墙外墙平齐。 构造柱施工应在砌筑完成 7天后进行。 2 模板安装时,先立一侧模板,另一侧模板沿柱高分段安装,采用拉固螺栓将模板夹紧砌体,分段浇注混凝土。 3 构造柱浇注混凝土前,应将柱中杂物清理干净,并将砌体留槎部位和模板适当润湿。 浇注混凝。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应用技术规程-湖北省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
相关推荐
应小于 8mm,也不应大于 12mm。 砌筑时每隔 500mm要放拉结筋: 墙体拉结筋的位置、数量、间距均应按设计要求留置,不得错放、 漏放。 一般是: 120墙放一根 Ф 6钢筋, 200~240墙放二根 Ф 6钢筋, 370墙放三根 Ф 6钢筋。 由于本工程设计地震烈度为 8度,所以拉结筋应随 砖墙统长布置 末端弯90176。 弯钩。
置的可靠 性。 一般选择一个超声波液位传感器与一个投入式液位传感器相结合的方法来检测水位。 但是由于超声波液位传感器不能用在过于狭小的空间内,当条件不具备时,也可以使用两个投入式传感器来检测水位。 温 度 传感器一般分为接触式与非接触式两大类。 所谓接触式就是传感器直接与被测物体接触,这是测温的基本形式。 这类温度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精度高、稳定性好、价格低廉等优点,是目前
相应的措施对各种情况进行操作控制,以确保站场的安全。 图像监控系统采用 MSTP/SDH 传输 系统以太网的 2M 专用通道进行传输。 本系统的远方视频控制及访问由远方控制中心视频服务器负责全网的智能化信息处理工作, MIS 用户可经权限识别通过视频服务器访问监控系统采集到的视频信号,视频服务器的作用是实现用户视频访问管理和视频接入调配管理,同时可以提供视频点播( VOD)服务。 监控中心
,投标人应将“投标一览表”和“投标保证金”分别单独密封提交,并在信封上标明“投标一览表”与“投标保证金”字样。 投标人应将投标文件正本、所有的副本以及电子版本分开密封装在单独的信封中,且在信封上标明“正本”“副本”“电子版本”字样。 然后再将所有信封封装在一个外层信封中。 内外层信封均应: 1) 清楚标明递交至 “投标人须知前附表”中指明的地址。 2) 注明“投标人须知前附表”中指明的项目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