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水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内容摘要:
业措施和管理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第三灌区骨干工程已基本配套,而末级渠系工程还处于标准低、渠系不畅、配套率差,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不善等原因,致使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脱节,无法保证正常灌溉需求,也不利于 农民用水者协会对末级渠系的管理,给农民用水者协会增加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发展和参与用水管理。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中心灌区是肇源县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但由于灌区末级渠系土方工程不达标、结构物工程不配套,渠系灌排水达不到设计要求,由于水利设施不完善,农业生产尚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灌区末级渠系 21 工程的现状,严重制约着灌区农业生产的发展。 目前灌区水田亩产在430kg 左右,旱田平均亩产在 240kg 左右。 根据农业试验资料和其它已建成灌区的产量来看,中心灌区农业生产的发展潜力还很大。 项目实施后,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加强水利工程配套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改善水田面积 万亩,水田亩产可由现状 430kg 提高到500kg,同时通过改 造中低产田 万亩(全部为旱改水),可以增加灌区内的粮食产量,这两项合计可增加粮食产量 万 t,效益十分明显。 如果灌区末级渠系工程不进行配套改造建设,灌区长期不能发挥应有效益,将造成已有水利工程的投资积压,这是极大的浪费。 项目的实施,关系到灌区的经济发展能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因此 实现节水灌溉,提高水的利用率,是实现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了细化管理,促进节水,把计量供水延伸到支渠以下级渠系。 目前中心灌区受条件限制,计量供水没有进行,虽然涉及到所有农户,但仍是大锅水,只有细化管理,才能调动供水户和 用水户的积极性。 中心灌区末级渠系工程严重不配套,工程现状不适应细化计量供水的需要。 由于各种原因,中心灌区支渠以下工程基本都是由农户自行负担劳务和集资建设,由于农民组织管理相对松散,农民负担较重,集资投劳能力有限,加上缺乏有关方面的指导,因此长期以来末级渠系工程不配套的问题相当严重,不适应细化计量供水,为此,加速末级渠系改造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 通过实施末级渠系改造工程加,可有效减少因田间工程不配套, 22 跑冒漏等造成的水资源浪费,节水效益显著。 强灌溉管理,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是农民实现增产增收的途径之一 ,也是通过节水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轻农民负担的途径。 中心灌区通过末级渠系改造工程将逐步实行支渠以下工程交 农民用水者协会 管理,末级渠系改造不仅从经济上支持了支渠以下工程建设和管理,而且会调动用水户在建设和管理中的积极性,促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科学管理,进一步推动节水灌溉,保证水费收缴到位。 总之,实施末级渠系工程配套改造规划建设,可以使工程状况进一步改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利于实现节水灌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利于农民增产增收,农业增效,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实施末级渠系工程节水改造项目建设非常必要。 3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内容 根据灌区工程现状及经济发展情况,本次 末级渠系 改造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如下: 23 对目前渗漏较严重的渠段进行渠道防渗设计,具体是东干渠三中支渠桩号 0+000~ 0+500 段,防渗长度为 ;东支三 桩号 0+000~0+800 段,防渗长度为 ; 东干渠三中支渠 14 条斗渠防渗, 防渗长度为 ,采用砼 U 槽护砌。 维修加固支渠 9 条,长 ,土方量:挖方 10050 立米,填方 66850 立米。 具体是:立功支 ,东支四 ,东支五 ,新开线支 ,双胜支渠 ,东六支 ,东支三 ,立德支 ,张花马支 合计总长度。 排水支沟清淤 15 条,合计总长度 ,土方量 149471 立米,具体是:双胜总排干 ,新开线排支 ,兴安排支 ,小东屯排支 ,老虎背排支 ,四方山西支 ,四方山东排支 ,纪家窝棚排支 ,蒙古屯排支 ,双胜排支 ,刘海丰排支 ,东支六排支 ,张马架排支 ,东支五排支 ,和兴排支 km。 项目建设工程量 配套渠系建筑物 130 座,其中分水闸 10 座,节制水闸 1 座,涵29 座,斗门 90 座。 量测水设备 10 台套建立完整的量测水监测体系,支渠各分水口都要设立量水建筑物,主要包括水位流量计、流速仪等;同时针对灌区实际,采取适当的环境保护措施。 中心灌区末级渠系结构物配套改造工程总工程量为 万 m3,其中,土方量为 万 m3,砂垫层方 ,砼方。 防 24 渗膜 14762m2,钢筋。 所需材料 量为:水泥 646 吨,钢材 吨,砂子 ,石子 2073m3。 项目建设工期 工程建设期为一年。 参照《末级渠系工程建设技术参考要点》,设计依据 1982 年《肇源县中心灌区复查设计报告书》, 2020 年《肇源县中心灌区信息管理 25 资料》, 2020 年《肇源县 2020 年统计年鉴》, 1994 年《肇源县中心抽水站改造设计报告书》, 1999 年《肇源县中心抽水站改造修改补充报告书》, 1996 年《黑龙江省水文图集》。 现行的有关规程、 规范,主要包括:《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 99);《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SL18— 91);《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GB/T—503632020);《堰槽测流规范》 SL24;《水工建筑物测流规范》 SL20;《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SL73— 95);《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DL/T505057— 1996);《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DL/T51442020);《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 SL239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试行)》( SDJ338— 89);《土工合成 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GB50290— 98)等。 工程设计等级:心灌区设计水田面积为 万亩,给渔池补水 万亩,根据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中心灌区灌溉面积在 1— 30万亩之间,为中型灌区,干渠引水流量在 1050 m3/s 之间,属于 4级渠道,相应建筑物属于Ⅳ等 4 级,其他建筑物属于Ⅴ等 5 级。 ( 1)灌溉:灌溉设计保证率采用 P=80%;灌溉渠道工程等级为 4级~ 5 级; ( 2)农田排水:排水沟道按 5 年一遇设计,沟道工程等级为 4级~ 5 级; ( 3)渠系建筑物:灌溉渠道上建筑物按设计流量设计,按加大流量校核,排 水建筑物按十年一遇设计,渠系建筑物等级为 4 级~ 5级; 26 ( 4)渠首工程:中心抽水站工程等级为 Ⅲ 等,主要建筑物为 3级;临时性浮船式泵站工程等级为 Ⅳ 等,主要建筑物为 4 级;防洪设计标准为 50 年一遇洪水设计。 灌溉渠道设计 流量推求 ( 1)支渠设计流量 Q 设 =q 灌 178。 F/η 支概系 其中: Q 设 :支渠设计流量( m3/s); q 灌 :设计最大灌水率, q 灌 =; F:控制灌溉面积(万亩); η 支溉系 :支渠以下渠系利用系数,η 支概系 =。 ( 2)干渠设计流量 在正常情况下,干、支 两级渠道是连续供水的,在求得各支渠取水口的设计流量后,既可从最远一条支渠的取水口向上推算出干渠各段的设计流量。 Qi=( Qi+1+Q 支 i) +SiLi 其中: Qi:干渠第 i 段设计流量; Qi+1:第 i 条支渠之后的干渠流量; Q 支 i:第 i 条支渠的设计流量; Si:第 i 段每公里渠道的渗水量; Li:第 i 段长度。 ( 3)加大流量 27 当 Q 设 , Q 加大 = 设。 当 ≤ Q 设 , Q 加大 = 设。 当 Q 设 ≥ 20m3/s 时, Q 加大 = 设。 ( 4)最小流量 最小流量按设计流量的 40%计算,既: Q 最小 = 设 计算公式 灌溉渠道水力计算采用明渠均匀流公式: 其中: Q:渠道灌溉流量( m3/s); A:渠道过水面积( m2); C:谢才系数; R:水力半径; i:渠道比降。 防渗渠道设计 中心灌区位于松花江干流北岸河漫滩和残余一级阶地上,地势平坦,局部仅有少量岗地,地质条件复杂。 地形总趋势为西高东低,自然比降接近 1/10000,渠道既有挖方渠道又有填方渠道,部分填方渠道填筑土料和施工未达到设计标准,渠道渗漏严重。 对于渗漏比较严重 的渠段采取防渗措施,根据灌区土壤,气候及经济状况,选择适合灌区特点的渠道防渗材料。 主要采用①砼板的防渗型式,采用梯形断面,砼板采用预制板,尺寸为 50cm179。 70cm179。 10cm,砼标号采用 C20,抗冻标号 F200,砼板RiACQ 28 下为复合防渗膜,防渗膜规格为 400g/m2。 共设计防渗渠道 2 条,防渗长度为 ;②采 用砼 U 槽护砌 ,尺寸为 50cm 和 70cm 下设复合防渗膜, 东干渠三中支渠 14 条, 防渗长度为 , 防渗膜规格为400g/m2。 断面设计 ( 1)不冲流速:土渠不冲流速控制在 m/s~ m/s;防渗渠道不冲流速控制在 m/s~。 ( 2)不淤流速:因骨干渠道多,控制面积小,故不淤流速不小于。 ( 3)渠道边坡:干渠土渠内边坡采用 1:,外边坡采用 1:2;砼板防渗渠道内坡为 1:。 ( 4)堤顶高程:由超高及加大水位确定。 超高计算公式为: 其中, h 为加大流量下的加大水深。 ( 5)堤顶宽度:堤顶宽一侧为 ,一侧为。 工程量 维修加固支渠 9 条,长 ,土方量:挖方 10050 立米,填方 66850 立米。 渠道水力要素详见表 — 1。 排水工程设计 中心灌区位于松花江干流河漫滩及残余一级阶地上,其排水承泄区为松花江干流。 mhh 29 灌区内部排水工程根据地形、灌溉渠道总体布局、承泄区治理情况及松花江流域防洪工程总体规划,并结合已有工程现状进行布置和复核。 经复核,现有排水分区及工程总体布局基本合理。 排水模数 ( 1)旱田排水模数 1)采用系列及计算方法 采用 1956年~ 1998年同步系列,各站缺测年份利用相邻站代替,计算途径采用设计最大一日雨量及前期影响雨量,依据《黑龙江省旱田排水模数》中降雨~径流关系,以本区土壤性质 查算净雨,按“一日暴雨径流平均两日排出”计算旱田排水模数。 2)设计暴雨 设计暴雨样本系列采用一日暴雨加前期影响雨量之和年最大( P1+Pa) m独立选样。 前期影响雨量 Pa 自每年 5 月 1 日起连续计算至9 月 30 日,计算公式为: Pat=K( Pt1+Pa( t1) )≤ KImax 其中: 5 月 1 日起始 Pa 值取 40mm,折减系数 K 取 ,前期影响雨量参数 Imax取 80mm。 3)排水模数 中心灌区属西部地区,土质为粘壤土,根据《黑龙江省旱田排水模数》分析的( P1+Pa) m~ R 相关图进行查算,求得旱田排水模数,十年一遇 排模为 ,五年一遇排模为。 ( 2)水田排水模数 30 水田暴雨期为 6 月 1 日至 8 月 28 日,采用系列同旱田排水。 水田排水模数按暴雨期最大三日降雨平均五日排出,用下式计算: qp=(p3ph(z+d)t)/86400t 其中, p3p:最大设计 3 日暴雨,以 mm 计; h:水田暴雨期滞蓄水深,取 h=30mm; z+d:水田日蒸发量和日渗漏量,取 ; t:排出时间,取 5 天。 经计算,水田十年一遇排模为 ,五年一遇排模为。 与旱田排水模数对比,水田排水模数为旱田排水模数的 倍,与黑龙江省中部、东部基本一致。 排水流量 排水流量计算公式 Q 总 =F178。 q 设 式中: Q 总 :排水流量( m3/s); F:平原控制面积( km2); q 设 :设计频率排水模数( m3/s/km2)。 排水工程设计 目前灌区排水均为强排和自排相结合,强排站均位于松花江干流堤防上,运行情况良好,本次只对排水干沟进行设计 排水沟道比降尽量与地面比降相同,使流速尽量满足不冲不淤流速要求。 本次设计排水支沟 15 条,总长 ,均 为扩建工程。 排 31 水支沟总工程量为 万 m3,均为挖方。 排水干沟水力要素见表 — 2。 本次对于渠系建筑物本着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原则进行设计,共设计渠系建筑物 130 座,其中分水闸 10 座,节制水闸 1 座,涵 29 座,斗门 90 座。 ( 1)水闸:主要包括进(分)水闸、节制闸,以分水闸为主。 分水闸采用涵洞式水闸,由进口段、洞身段和出口段组成。 进出口段均采用砼板护坡、护底,进口段长度为 ,出口段长度为 ;闸室和洞身段长 ,其中涵管为预制砼管,长度为 2m179。 3 节。 节制 闸为开敞式水闸,由进口段、闸室段和出口段组成,进口段长 ,砼底板厚 30cm;闸室及出口消能段连在一起,长 ,砼底板厚度为 60cm,下为保温板;出口护砌段采用干砌石护砌,长度为 ,干砌石厚度为 40cm,下为 15cm 砂砾垫层,下铺一层无纺布。现代农业水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相关推荐
8255A怎样区分这两种控制字。 写出 A端口作为基本输入, B 端口作为基本输出的初始化程序。 解: ( 1) 8255A 的方式选择控制字和 C 口按位控制字的端口地址一样,它们之间的区别在控制字的 D7 位(特征位)的值不同, 8255A的方式选择控制字 D7=1,而 C口按位置位 /复位控制字 D7=0。 ( 2) 初始化程序:(设端口地址为, A口: 200H, B口: 201H
带来的感受。 接着教师示范歌唱《大雨和小雨》,让学生说出唱的是大自然中的哪种事物。 如此导入,师生互动,吸引了学生,让学生置身于鲜活的声音世界中,为我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2 辅助多媒体,升华教学的重点、难点 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 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
与, 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课堂结构也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 对于教学内容,学生在课前分组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小组讨论,深入研究,在课堂上,学生有特定的时间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小组的作品成果。 生动的教学方式,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团结合作、实践动手、口头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提高了综合素质。 ( 2)建设现代化的实验实训基地
南省农业科学院) 19 宋来强(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病虫草害防治与监控研究室 建设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研究室主任:刘胜毅 岗位聘用人员:姜道宏(华中农业大学) 胡宝成(安徽省农 业科学院) 杜德志(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设施与设备研究室 建设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机化研究所 研究室主任:吴崇友 岗位聘用人员:廖庆喜(华中农业大学) 加工与品质检测研究室 建设依托单位
中涂层干固后,采用打磨,把表面的流挂物、颗粒打磨平整。 灰尘处理干净。 检验方法:施工交接处理是否妥当,踢脚线位置平直,与墙壁无离间,平整。 四、环氧腻子层 在洁净的地面上,将环氧树脂和石英粉按正确的配比搅 拌均匀后,采用批刀均匀镘刮在地面上,以增加中涂与面层之间的结合,并进一步调整地面的平整度; 视实际需要施工遍数,要求达到平整无孔洞,无批刀印及砂磨印为准。 检验方法:使地面完全 平整无孔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