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码头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内容摘要:

续,呈灰~灰白色,饱和,松散,少数呈稍密状态,局部夹砂混粘土透镜体。 平均层顶高 ,揭露厚度 ~ ,平均层厚。 平均标贯击数 击,建议地基容许承载力值 70~ 120kPa。 其物理力学性质见表 4。 粘土、粉质粘土⑤:场地均有分布,灰~灰黄色,湿,软~可塑,局部夹淤泥质土及中、粗、细砂透镜体。 平均层顶标高 ,揭露厚度 ~ ,泊星石 15 平均 层厚。 平均标贯击数 击,属中压缩性土,建议地基容许承载力值 130~ 180kPa。 其物理力学性质见表 3。 中粗砂、砾砂⑥:场地绝大部分地段有分布,灰~灰白色,饱和,中密~密实,分选性好,局部间夹粉质粘土或细砂、粉砂透镜体。 平均层顶标高 ,揭露厚度 ~ ,平均层厚。 平均标贯击数 ,属中密~密实砂层,建议地基容许承载力值 350kPa。 其物理力学性质见表 4。 ⑭ 残积粘性土⑦ 场地仅局部钻孔揭露,呈灰白~灰绿色,湿,可塑~硬塑状。 平均层顶标高。 揭露厚度 ~ ,平均层厚。 平均标贯击数 击,属中硬土,建议地基容许承载力值 250kPa。 下古生界( PZ1) 全~强风化极软岩 该层全区地下均有分布,但钻孔仅零星揭露,原岩为黑云母石英片岩,局部为石英片岩。 根据风化程度及力学强度,划分 2个工程地质层: 全风化岩⑧:灰白、灰绿色,湿,坚硬粉土状,埋藏较深,厚度较薄,平均层顶标高 ,揭露厚度 ~ ,平均层厚。 平均标贯击数 39击,属软岩,建议地基容许承载力值 380kPa。 其物理力学性质见表 4。 强 风化岩⑨:灰白~灰绿色,湿~稍湿,半岩半土状。 埋藏较深,平均层顶标高 ,揭露厚度 ~。 平均标贯击数 50 击,建议地基容许承载力值 500kPa。 下古生界( PZ1)中风化硬质岩⑩ 该层全区地下均有分布,但仅少数钻孔揭露到,岩性为黑云母石英片岩、石英片岩。 岩质坚硬,埋藏较深,平均层顶标高。 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 ,标准值 ,建议地基容许承载力值 1200kPa。 (二)重点工程地段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本项目拟建港口码头区、办公区及集装箱堆放区, 是重点工程建设地段,根据项目工程对地基基础要求不同,其工程地质条件分述如下: 码头区 泊星石 16 本区位于征地范围东部,与港池航道相连,据钻孔揭露( A— A′工程地质剖面图)其工程地质条件有如下特征:第四系松散层厚度大( ~ ) ,层序多,起伏变化明显,主要由人工填土(目前正在吹填)、淤泥、淤泥质土、粉细砂、粘土、粉质粘土,中粗砂等组成,基底为全~中风化黑云母石英片岩及石 泊星石 17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成果表 表 3 层号 土层 名称 统计项目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剪切指标 无侧限 抗压强 度 土的压缩性 固结系数 渗透系数 标贯击数 容许承载力 含水量 密度 孔隙比 液限 塑限 液性 指数 直接快剪 固结快剪 压缩系数 压缩模量 水平 垂直 水平 垂直 凝聚力 内摩 擦角 凝聚力 内摩 擦角 原状 水平 垂直 水平 垂直 w ρ 0 E WL W0 IL C φ C φ qb a12 E12 Cv Kv σ 0 % g/cm3 % % KPa (176。 ) KPa (176。 ) KPa MPa1 MPa 103cm2/s 107cm/s 击 kpa ② 淤 泥 平均值 10~ 30 最大值 最小值 0 个数 731 731 731 731 731 731 269 269 269 269 51 51 51 51 45 45 45 45 451 变异系数 ③ 淤 泥 质 粘 土 平均值 60~ 100 最大值 最小值 2 个数 93 93 93 93 93 93 36 36 38 38 16 51 51 7 13 7 10 98 变异系数 ⑤ 粘 土 平均值 130~ 180 最大值 161 最小值 个数 57 57 57 57 57 57 18 18 20 20 11 35 35 3 3 75 变异系数 泊星石 18 砂、岩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成果表 表 4 层 序 号 岩土名称 天然坡角 标准贯入现场击数( ) 容 许 承载力 水上 ac 水下 am 平均值 最大值 最小值 个数 变异 系数 平均值 最大值 最小值 个数 变异系 数 平均值 最大值 最小值 个数 变异 系数 176。 个 176。 个 击 个 kPa ④ 细砂(中砂) 31 31 123 70~ 120 ⑥ 中粗 砂、砾砂 185 185 437 300~ 350 ⑧ 全风化片岩 5 380 ⑨ 强风化片岩 50 500 泊星石 19 英片岩。 其上覆人工填土层①(吹填完成后厚度 5~ 6m)及河海混合堆积淤泥层②厚度大,承载力极低(建议地基容许承载力 10~ 30kPa,见表 3),工程地质条件极差。 其它层位(③、④、⑤) 亦属软弱土层,承载力较低( 60~ 180kPa) ,不适合作码头基础的持力层。 而层序号为⑥的中粗砂、砾砂层位较稳定,厚度较大(平均层厚 ),地基容许承载力(建议值)为 300~ 350kPa,是本区桩基础较好的持力层,建议以该层作为码头桩基础持力层,预估桩长(地面 标高时的桩长,下同) ~ ,可采用预制管桩, qp、 qs值见表 5。 地基承载力建议值、标准值一览表 表 5 层 序 号 岩性 容许承载力 ( kPa) 预制管桩 桩入土深度( m) 桩端极限端承力 标准值 qp( kPa) 桩侧极限摩阻力 标准值 qs( kPa) ① 人工填土 20~ 40 ② 淤泥 10~ 30 < 5 ③ 淤泥质粘土 60~ 100 25~ 30 ④ 细砂 70~ 120 30~ 35 ⑤ 粘土 130~ 180 20~ 25 1800 35~ 43 ⑥ 中粗砂、砾砂 300~ 350 30~ 35 8500 150 ⑦ 残积粘性土 250 80 ⑧ 全风化片岩 380 100 ⑨ 强风化片岩 500 30~ 535 11000 120 ⑩ 中风化片岩 1200 堆放区 堆放区位于征地范围中部,东侧与码头作业区相接,其岩土工程地质条件为:上部为大厚度的人工填土层(吹填、堆填),预计厚度 ~ ,这些填土、填砂呈流塑、软塑、松散状,加上下卧河海混合沉积的淤泥层②承载力极低,未经处理不适宜作路面基础和堆放区的天然地基持力层,建议该区对吹填土泊星石 20 及下卧软弱层进行软基处理,达到港口码头集装箱堆放场地的要求。 具体可采用真空预压、堆载预压、深层搅拌桩、 CFG 桩或碎石桩等进行复合地基处理。 若采用复合地基方案,则地基处理 深度需超过河海混合堆积淤泥层,有关设计参数应根据荷载要求进行现场试验确定。 办公区 位于征地范围西部,其工程地质条件与码头区基本类似。 建议低层建筑( 1~3)采用层序号为⑤的粘土、粉质粘土作桩基础的持力层,其层位较稳定,厚度较大(平均层厚 ),地基容许承载力值(建议值) 130~ 180kPa,预估桩长~。 10 层以下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建议采用层序号为⑥的中粗砂、砾砂作桩基础持力层,预估桩长 ~ ,可采用预制管桩, qp、 qs 值见表 5。 综上所述,上述重点工程地段浅 部分布有人工填土、淤泥、粉细砂等软弱土层,且厚度较大。 由于桩基础等施工因素的影响,会导致产生振动液化、触变、蠕动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出现,使附近天然基础构筑物、堤围、路基、堆场产生滑动、下沉变形、开裂等地质灾害。 因此,在设计施工中应充分考虑这些不良工程地质条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诱发地质灾害。 (三)场地潜在的不良工程地质环境问题 评估区地势平坦,地面标高一般为 ~ (吹填前),岸线东侧及南侧附近水域水深 ~ ,水网纵横交错,鱼塘星罗棋布。 地表主要分布淤泥、吹填粉、细砂等软弱土层,下 卧河海混合堆积大厚度淤泥层及河流冲积粉细砂、粉质粘土等极软~软弱土层,潜在的不良工程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为:软土地基沉陷、饱和砂土液化、桩基不均匀沉降、环境水腐蚀、堤岸崩塌等地质灾害。 泊星石 21 七、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评估区位于龙穴岛南端围垦区,除广州南部快速路沿本项目征地范围西侧向已建成的广州港南沙港区一期工程延伸,以及本工程项目当前吹填作业所搭的简易工棚和原有已围垦的人工鱼塘外,评估区内基本没有其它工业和民用建筑,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轻微,吹填作业有利于现航道的疏浚,总体环境有向好的方向发 展的趋势。 综上所述,评估区地处珠江三角洲河口地段,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秋季节多台风和热带风暴袭击;河口三角洲地带径流汇集,河水流量大,受潮水预托;泥砂淤积迅速;区内地形平坦开阔,地貌类型单一,地形地貌条件简单;第四系土层覆盖厚度大、层序多、土性复杂、力学强度差异大,且浅部土层为松散~流塑状人工填土(软弱土)和淤泥类土,其工程性质差,不能满足建(构)筑物地基的荷载要求;基岩岩性较单一,岩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好;区内地质构造简单,无区域性深大断裂通过,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简单;区域地震活动较弱,地壳相对稳定;水文 地质条件中等;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强烈。 因此,评估区总体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 分析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各种因素对致灾地质作用形成、发育所起作用和性质可以得出:主导因素为场区广泛分布的松散~流塑状人工填土和淤泥类土及气象因素;激发因素为人类工程活动,其它均为从属因素。 泊星石 22 第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一、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评估区位于现代围垦区,地形平坦开阔,除堤围鱼塘和零星简易工棚外,没有其它建筑物。 目前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比较简单,主要为堤围崩塌、软土地基沉陷及航 道淤积。 (一)堤围崩塌 评估区域内的海堤是在二十年前逐渐围垦而成,堤底宽约 ,横截面呈梯形,堤顶宽 5~ 8m,临海一侧为石堤,前缘布抛石,标高 ~ ;内侧为土堤,紧傍鱼塘,标高 ~ ,为人工填土。 现场调查可见崩塌规模长 4~10m 不等,宽 3~ 5m,高 2~ 3m(照片 2),均属小型崩塌。 据访问得知,自建堤以来,特别是建堤初期,小规模的堤围崩塌时有发生,海水侵入,造成养殖业损失。 现场调查亦见吹填土有垮塌现象。 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堤围地基处在海成淤泥类土之上,地基承载力极低,再加之 地处珠江口前缘,台风或热带风暴引发的风暴潮冲刷,是造成堤围崩塌的主要原因。 此外,由于堤围较高,土、石自重压力较力,也是造成堤围崩堤的原因之一。 这些灾害规模较小,容易修复,经济损失不大,危害性小,危险性小。 (二)软基沉陷 根据现场调查及访问,自建堤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