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多孔砖施工技术标准内容摘要:

4 第二层与底层纵横两个方向的侧向刚度的比值不应大于 ,且不应小于 ; 5 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 6 上部的承重墙或厚度不小于 240 mm的自承重墙,其 中心线宜与底层的框架梁、抗震墙中心线重合; 7 底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抗震设防裂度为 6 度时按三级采用,抗震设防裂度为 7 度时按二级采用。 地震作用和抗震承载力计算 混凝土多孔砖房屋应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全部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 混凝土多孔砖房屋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和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时,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但应符合有关的抗震措施规定。 计算地 震作用时,混凝土多孔砖房屋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并按下式计算: GE = Gk +ni Ei1 Gki ( ) 式中 GE —— 重力荷载代表值; Gk —— 结构构件、配件的永久荷载标准值; Gki —— 有关可变荷载标准值; 19 Ei—— 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按表 采用; 表 组合值系数 混凝土多孔砖房屋的抗震计算可采用底部剪力法。 各楼层可仅考虑一个自由度,水平地震作用(图 )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确定: FER = Geqmax ( ) Fi = FHGHGERnj jjii1 ( ) 式中 FER — 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max —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设防烈度为 6 度时 ,设防烈度为 7度时取; Geq— 地震时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单质点应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多质点应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 85%; Fi — 质点 i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Gi 、 Gj — 分别为集中于质点 i、 j 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按本规范 条规定确定; Hi 、 Hj — 分别为质点 i、 j 的计算高度。 20 图 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简图 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面的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的地震效应,尚应乘以增大系数 3,此增大部分不应向下传递。 混凝土多孔砖多层房屋可选择承载面积较大或竖向应力较小的墙段进行截面抗剪验算。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结构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的分配宜按抗侧力构件等效刚度的比例分配,抗侧力等效刚度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墙段高宽比小于 1 时,可只考虑剪切变形; 2 高宽比不大于 4 且不小于 1 时,应同时考虑弯曲和剪切变形; 3 高宽比大于 4 时,可不考虑刚度。 混凝土多孔砖砌体沿阶梯 形截面破坏的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fVE = fVN ( ) 式中 fVE—— 混凝土多孔砖砌体沿阶梯形截面破坏的抗震抗剪强度的设计值; fV—— 混凝土多孔砖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应按本规程表 采用; N—— 混凝土多孔砖砌体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 数,应按表 采用。 表 砌体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 21 注: o为对应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砌体截面平均压应力。 混凝土多孔砖墙体的截面抗震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验算: REVEAV f ( ) 式中 V —— 墙体剪力设计值; fVE—— 混凝土多孔砖砌体沿阶梯形截面破坏的 抗震抗剪强度的设计值。 A —— 墙体横截面毛面积; RE—— 承载力调整系数。 承重墙对两侧均设构造柱的墙体,应取 ;其他墙体,应取 ;自承重墙应取。 抗震构造措施 混凝土多孔砖房屋构造柱设置应符合表 的规定。 表 构造柱设置 注:较大洞口指宽度大于 的洞口。 外廊式或单面走廊式的多层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 层后的层数,按本规程表 要求设置构造柱,单面走廊两侧的纵墙均应按外墙处理。 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后的层数,按本规程表 的要求设置构造柱。 构造柱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构造柱最小截面,对于 240mm 厚砖墙应为 240mm 180mm,对于 190mm 厚砖墙应为190mm 250mm,纵向钢筋不小于 4根φ 12,箍筋直径不应小于 6mm,间距不宜大于 200mm, 22 且在圈梁相交的节点处应适当加密,加密范围在圈梁上下均不应小于 1/6 层高及 450mm 中之较大者,箍筋间距 不宜大于 100mm。 房屋四大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2 7 度区 56 层的混凝土砌体房屋的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 4 根φ 14,箍筋间距不宜大于 200mm; 3 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沿墙高每 500mm 设 2 根φ 6 的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 1m; 4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 500mm,或锚入基础梁内。 当遇有管沟时,应伸至管沟下。 后砌的非承重砌体隔墙,应沿墙高每隔 500mm配置 2根φ 6的钢筋与承重墙或柱拉结,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 500mm,柱内不应 小于 40d。 过渡层楼盖(框架 — 抗震墙结构的顶板)板厚不应小于 120mm,且不小于板跨的 1/30,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C25,并采用双层双向配筋,每层每向配筋率不应小于 %,钢筋直径不宜小于 8mm,最大间距不应大于 200mm。 采用混凝土多孔砖砌筑的住宅、宿舍、办公楼等民用建筑,应每层设置圈梁。 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应上下搭接; 2 圈梁钢筋应伸入构造柱内,并应有可靠锚固。 伸入顶层圈梁的构造柱钢筋长度不应小于40 倍钢 筋直径; 3 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 200mm。 设防烈度为 6度和 7 度时的最小纵筋可采用 4根φ 10,最小箍筋可采用φ 6@ 混凝土多孔砖房屋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屋面板伸进纵墙内的长度均不宜小于120mm。 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 500mm 设 2 根φ 6 拉结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 1m。 混凝土多孔砖房屋不应采用装配式楼梯、插入墙体内的悬挑式楼梯及无筋砌体栏板。 防震缝应沿房屋全高设置,基础可 不设防震缝,但在防震缝处基础应加强构造和连接。 防震缝不应采用牛腿托梁的做法。 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抗震构造措施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的有关规定。 6 施 工 23 一般规定 进入施工现场的混凝土多孔砖应具有产品合格证,且必须满足 28d 以上的厂内养护龄期。 进入施工现场的混凝土多孔砖每批 5万块或对质量有异议,应按混凝土多孔砖产品标准的规定进行抽检复试。 堆放混凝土多孔砖的场地应平整,周边应设置排水设施,顶部应采取适当的遮雨(雪)措施。 搬运、装卸混凝土多孔砖时,严禁碰撞、扔摔或翻车倾卸;垂直吊运应采用带有网罩或围栅的吊盘。 混凝土多孔砖墙体施工应采用双排外脚手架施工,严禁在墙体上留设脚手架孔洞。 混凝土多孔砖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不应低于 B 级。 混凝土多孔砖砌筑砂浆的稠度宜为 50~ 70mm。 当使用掺外加剂的砌筑砂浆时,必须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自投料完成起宜大于6min。 采用预拌砂浆或干粉砂浆砌筑墙体时,应分别按照预拌砂浆和干粉砂浆的相关规程的规定施工。 施工技术要求 混凝土多孔砖不应浇水砌筑。 砌筑时,应将混凝土多孔砖半盲孔面(铺浆面)向上砌筑。 混凝土多孔砖组砌方式应与粘土烧结多孔砖相同。 砌筑 240mm 厚的砌体,应采用一顺一丁或梅花丁的组砌方式,水平和垂直灰缝应随砌随勾缝。 正常施工条件下,砌体的每日砌筑高度宜控制在 或一步脚手架高度内。 外墙转角和内外墙交接处应同时砌筑。 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宜小于其高度的 2/3。 构造柱与砌体连接处 应砌成马牙槎,模板必须紧贴砌体,严禁板缝漏浆。 水平灰缝砂浆的饱满度不得低于 80%,竖缝砂浆的饱满度不低于 70%。 砌筑混凝土多孔砖墙体时,门樘两侧一砖宽范围可采用混凝土实心砖或者混凝土多孔砖。 采用混凝土多孔砖时,孔洞面应朝上,用砂浆将孔洞填满灌实。 混凝土多孔砖墙体粉刷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粉刷墙体的找平层、面层砂浆的材料、配比、标号、粉刷层厚度,必须达到相应粉刷、装饰找平层和面层的要求; 24 2 粉刷墙面时,墙面应干净。 墙面粉刷宜刷素水泥浆,边刷浆边粉刷; 3 墙面粉 刷砂浆需掺加外加剂时,外加剂应符合有关规定。 冬期施工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JGJ104)的有关规定。 砂浆不得冰冻,砂内不得含有冰块和直径大于 10mm 的冻结块。 安全措施 砌完基础后,应及时回填。 回填土的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的有关规定。 砌体相邻工作段的高度差,不得超过 3m 且不得超过一层楼的高度。 工作段的分段位置,宜设在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构造柱或门窗洞口处。 雨天施工时,砂浆的稠度应适当减小。 每日砌筑的高度不应超过 ,收工时,应覆盖砌体表面。 施工中在混凝土多孔砖墙中留的临时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处的墙面不应小于 ;洞口顶部宜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 7 质量检验和工程验收 混凝土多孔砖砌体工程的质量标准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执行。 混凝土多孔砖砌体尺寸和位置的允许偏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的相关规定。 构造柱尺寸的允许偏差 应符合表 的规定: 表 构造柱尺寸的允许偏差 混凝土多孔砖填充砌体与钢筋混凝土柱(墙、梁)间的界面缝网片的规格和宽度应列 25 入隐蔽工程项目进行验收。 混凝土多孔砖砌体水平灰缝饱满度应每步架子抽查三处(每处三块砖),其值不得低于80%。 附录 A 混凝土多孔砖的规格尺寸和块型 混凝土多孔砖的规格尺寸和块型可按表 确定。 范文最新推荐 26 财务管理工作总结 [财务管理工作总结 ]2020 年上半年,我们驻厂财会组在公司计财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厂各部门的大 力配合下,全组人员尽 “ 参与、监督、服务 ” 职能,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核心,以成本管理为重点,全面落实预算管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财务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总结。 现将二 00 九年上半年财务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产量 90 万吨,实现利润 1000 万元 (按外销口径) 工序成本降低任务: 上半年工序成本累计超支 1120 万元,(受产量影响)。 二、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加强思想政治学习, 用学习指导工作 2020 年是转变之年,财务的工作重心由核算向管理转变,全面参与生产经营决策。 对财会组来说,工作重心从确认、核算、报表向预测、控制、分析等管理职能转变,我们就要不断的加强政治学习,用学习指导工作,因此我们组织全组认真学习 “ 十七大 ” 、学习 2020 年马总的《财务报告》,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反思过去,制定了 2020 年工作目标,使我们工作明确了方向,心里也就有了底,干起活来也就随心应手。 范文最新推荐 27 〃 加强成本管理,努力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