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养护施工技术交底内容摘要:
凝土内外温差满足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要求时,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宜超过 20℃。 混凝土养护环境条件 ① 混凝土在炎热季节拆模后,若天气产生骤然变化时,采取适当的隔热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如曝晒等)而发生剧烈变化,保证养护期间混凝 土的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得超过15℃,直至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为止。 ② 当混凝土拆模后可能与流动水接触时,在混凝土与流动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接触前采取有效保温保湿养护措施养护 14d 以上,且确保混凝土获得 75%以上的设计强度。 养护结束后及时回填。 ③ 对氯盐环境中新浇筑的混凝土,保证混凝土在强度达到设计等级以前不受氯盐侵蚀。 应尽可能推迟新浇混凝土与氯盐环境接触的龄期,一般不宜小于 4 周。 ④ 对于严重腐蚀环境下采用大掺量粉煤灰的结构构件, 在完成规定的养护期限后,如条件许可,在上述养护措施基础上仍应进一步适当延长潮湿养护时间。 ⑤ 在任意养护时间,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时,二者间温差不得大于 15℃。 ⑥ 混凝土养护期间,对有代表性的结构进行温度监控,定时测定混凝土芯部温度、表层温度以及环境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参数,并根据混凝土温度和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养护制度,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满足要求。 混凝土养护期拆模要求 ① 养护期间混凝土强。混凝土养护施工技术交底
相关推荐
孔洞、裂纹、色差不一致等缺陷,这些缺陷产生 的原因除上述原因外,还与混凝土水灰比、级配、振捣有关。 三、处理方案 根据混凝土 的质量缺陷 程度大小 ,采用如下的 不同的 处理方法: 1)若表面存在的蜂窝、麻面 的 松动 混凝土层 的深度小等于 1cm:用钢丝刷和加压水洗刷表面,使结合面保持湿润 4 小时以上→再用“堵漏王”砂浆分层压实、抹平、收光→洒水养护。 2) 若表面存在的蜂窝
4 第二层与底层纵横两个方向的侧向刚度的比值不应大于 ,且不应小于 ; 5 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 6 上部的承重墙或厚度不小于 240 mm的自承重墙,其 中心线宜与底层的框架梁、抗震墙中心线重合; 7 底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抗震设防裂度为 6 度时按三级采用,抗震设防裂度为 7 度时按二级采用。 地震作用和抗震承载力计算
20 年 1 月 31日完成料棚和清洗设备的安装。 2020 年 2 月 10日剩余工作的清 理。 2020 年 1 月 31日完成报验并投入生产。 7 拌和站施工方案 拌和站 概况 拌和站拟建在 K22+550 附近,在主线 左 侧,临近 老宣狸路 , 紧临 施工便道,平均运距 4Km。 混凝土总量约为 万立方米,最大混凝土需求达 300立方。 我 拌和站 拟准备装 一 台 HZS50 型机组
,组织、实施质量体系管理评审程序。 e 执行质量体系控制程序,督促、监控。 f 负责组织实施内部质量审。 g 负责质量体系监督审核的申请、应检和监督审核后的持续改进。 h 负责公司试验室检测项目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i 组织公司试验室的质量检查和质量监控,参加管理评审并提供质量信息。 j 收集、分析检测质 量信息,对检测存在的隐患和不合格项实施按《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集与混凝土有关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方面的信息并及时向公司高层 汇报。 6质量控制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依据 JGJ55—— 202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28— 86《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的应用技术规程》。 依据 GB501649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第四章 .第一、二、三节规定分别在计量、搅拌及运输过程中进行检验和试验。 1)计量过程中检验和试验。 ( 1)
物,混凝土被卡住。 防治的措施 (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 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 2)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露筋 现象。 混凝土内部主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