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风险图编制技术要求内容摘要:

信息,应将这些信息图层与基础电子地图转换成统一的文件格式、坐标系和高程。 对于不能获取规定比例尺的基础电子地图数据的,可以通过加工纸图获得,纸图的加工与处理应遵照国家规范进行。 洪水分析与洪水影响分析 洪水分析方法的选择 编制洪水风险图所采用的分析计算方法应根据洪水风险图编制对象特点和基本资料条件进行比选后合理确定。 10 要与各类洪水风险图的编制要求、基础资料条件相匹配,要优先应用先进的计算方法和模型,尽可能选择比较成熟、精度已得到验证的专业软件。 计算方法和模型 及其主要环节采用的各种参数应进行多方面分析检查。 需采用两次及以上实测洪水进行参数率定和检验。 要合理划分计算单元,优选计算时段,确定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进行水量平衡检查。 计算方法的选择考虑以下因素: ( 1)洪水风险图编制对象的特点和风险图编制要求; ( 2)风险图编制依据的资料条件、精度和收集的难易程度; ( 3)成果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洪水分析方法的基本技术要求 计算单元技术要求 计算单元指根据计算需要在计算范围内划分的满足计算精度要求的最小单元。 因计算方法和计算模型不同,计算单元的划分也不相同。 ( 1)二维水力学模型的计算单元面积一般不超过 1km2,重要地区、地形和平面形态变化较大地区的计算单元要适当加密。 ( 2)城市洪水分析的计算单元根据市区道路及地形地貌确定,不宜太大,一般平面尺度控制在数十米到数百米。 11 ( 3)水文学法的计算单元有两种用途,一是运用水量平衡原理确定计算单元的淹没范围和平均淹没水深;另一是在无设计洪水的河道,根据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为洪水分析提供边界条件。 1)水文学方法的计算单元一般不宜大于 500km2,重要地段和坡度较大的山丘区等地形变化较大的部位,计算单元以不产生大的附加比降 为原则适当缩小或加密。 2)用于水量平衡计算,不作汇流计算的计算单元原则上不宜超过 100km2。 3)同时进行水量平衡和汇流计算的计算单元,要求每一个计算单元内设计暴雨分布相对均匀。 ( 4)对于被地形、水系堤防、公路铁路等分割为若干相对封闭单元的区域,水文学法计算单元取为各封闭单元。 ( 5)山丘区,建议按照霍顿( Hortom)流域水系级别定义划分计算单元,即从水系源头开始,按照河流级别逐级往下游扩展集水面积,直至下游干流,作为水文学法计算单元,这种嵌套式计算单元,以 500~ 1000km2 为宜。 ( 6)平原 水网区,原则上以圩区作为水文学法的计算单元,计算破圩后圩内淹没范围和水深。 ( 7)沿海洪潮区,原则上按海塘(海堤)保护区划分适当大小的分区作为水文学法的计算单元。 水文学法技术要求 12 水文学法包括马斯京根洪水演算法、非均匀流模型和蓄水函数模型、河道特征水位两侧外延法、破堤淹没计算法、水量平衡计算法以及产流计算模型等。 具体方法有如下不同的技术要求: ( 1)含有洪水演算功能的马斯京根法、非均匀流模型和蓄水函数模型等水文学方法根据上游洪水过程线,计算出下游出口断面的出流过程,进而根据上下游断面水位 流量关系曲线求得水位过程。 据此得到不同量级流量相应的河段水面线,从而确定相应的淹没范围与水深。 ( 2)不含洪水演算功能的河道特征水位两侧外延、破堤淹没计算、水量平衡计算等水文学方法,主要是根据河道特征水位外延确定淹没范围和水深,或者是根据破堤、分洪洪量计算封闭区淹没范围和水深。 ( 3)产流计算模型主要用于得到计算范围(区域)的入流边界条件。 应根据研究区域的自然地理和水文气象条件,选择适宜的计算模型。 水力学法技术要求 洪水分析的水力学法应具备河网计算的功能,紧临河道汇流处应设臵相应的断面(图 )。 13 图 12 河道汇流处的断面布置 对于一维水力学模型,要求如下: ( 1)河道洪水的计算断面间距不宜超过 1km,超过的部分以及河道形态变化显著的河段和有工程(桥、闸、坝、堰等)的位臵,应采用上下相临两断面的数据插值加密,获得虚拟的中间断面。 ( 2)应能处理急流和缓流两种流态,并具备侧向水流交换(例如侧向分洪闸、堰、溃口、泵站、沿程入流等)的计算功能和处理河道内影响或控制行洪的工程(桥、堰、闸、坝等)的功能。 ( 3)河道糙率 应选用两场以上实际洪水资料,通过模型调试计算率定;对于没有实际洪水资料的河道,可采用其他经过率定的同一流域内类似河道的糙率,并在以后有实测资料时,补充率定,以保证洪水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度。 ( 4)应记录所有断面(在有溃口或分洪的情况下,还应记录溃口或分洪口门处)的水位和流量过程的计算结果,提取水位和流量的最大值,插值计算整时刻( 1h,2h,3h,…)的水位和流量值。 对于二维水力学模型,要求如下: 14 ( 1)可采用规则网格或不规则网格,对于规则网格,边长不宜超过 500m,对于不规则网格,最大网格面积不宜超过 1km2,重要地点、地形变化显著的部分、城市区域应适当加密网格。 ( 2)分析区域内有高于原地面的连续线状工程(公路、铁路路基,堤防等)时,应将其作为挡水或导流建筑物考虑。 当线状建筑物沿程有缺口或桥涵时,在洪水未漫过其顶部时,应采用堰流公式或孔口出流公式计算线状建筑物两侧的水流交换过程。 区域内的河渠也应作相应的合理处理。 ( 3)二维水力学模型应具备水量平衡检验功能,以避免因计算误差或其他原因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