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隆人工草地与天然草地改良工程建设项目组织设计方案内容摘要:

4200m 之间。 水源 洛隆县的水系主要为两大河流即卓玛郎措曲、怒江,卓玛郎措曲源自洛隆县卓玛郎措湖,由多条支流汇流而成,怒江穿越我县境内,流经 5 乡镇,两条河流在洛隆县境内全长 350 公里,众多的支流呈树枝状,分布于两条河流两侧,每年 6— 9月为汛期,流量是全年水流量的一倍以上,水流湍急,泥沙含量高,水土流失相当严重。 11 月至次年 4 月为枯水期,一些小溪几乎断流。 10 环境状况 洛隆县城环境卫生部门对城镇基础建设及居民的生产、生活负有管理、监督及协调作用。 我县工业规模小 ,环境污染相对较小。 社会经济状况 洛隆县辖 11 个乡(镇), 65 个行政村,总户数 6870 户,总人口 42061 人。 总耕地面积 万亩。 全县粮食总产量 4374 万斤。 是全区商品粮基地县之一。 全县国民生产总值 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3610 元,其中现金收入 2448 元,农业经济发展增速,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项目区社会发展情况 交通 省道 303 贯通全县,可通往地区驻地、成都、拉萨的陆地通道,通过昌都机场空中航班可直达成都和拉萨。 交通用地 4000 余亩,占总土地面积的 %左右。 技术条件 项目承担单位洛隆县农牧局成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是县人民政府直属行政局,主要负责管理、规划、建设全县农牧事业。 全局及所有乡镇农牧站共有大、中专学历的农业技术人员 49 名。 11 个乡镇都设有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多年来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编制了多项农业工程项目的规划,初设等前期工作和项目申报立项工作。 “十一五”期间成功地组织实施了“洛隆县优质青稞生产基地”、“洛隆县二级良繁田建设”、“洛隆县青稞标准化栽培示范区建设”、“洛隆县万亩灭草示范建设”等项目。 对实施本项目已经具备技术、人才储备条 件和资格。 第五章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建设理念,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和建设江河源生态屏障为总目标,以农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遵循自然、经济规律,正确处理粮食生产与发展畜牧业、人工草地与养畜的关系,切实解决好农牧民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我县是半农半牧区一方面要大力开展草田轮作,调整农牧业结构 ,推进草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区草食畜牧业发展;另一方面要利用大型灌区建设,建立高产稳产优质牧草基地,增强草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尽快转变我县草业落后状态,促进 洛隆 经济建设、生态建设。 总体思路 发展饲草种植业应遵循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并重的原则。 农区和半农半牧区人工 11 草地建设立足于解决家畜冬春缺草和休牧舍饲饲草供应,减轻天然草地载畜的压力,加速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 项目建设原则 根据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结合 洛隆 县畜牧业生产实际,本项目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二、坚持需 要与可能相结合,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四、坚持草产业开发与草原建设、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原则; 五、坚持国家、企业和农牧民三者利益兼顾的原则; 六、坚持“国家支持、企业运作、群众参与、共同受益”的原则; 七、坚持基础建设、基地建设与科技推广、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同步的原则; 八、坚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九、坚持全面规划,分期实施,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 项目建设目标 该项目遵循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统一的原则,将资源开发与利用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项目建设对改善环境有利。 项目通过种植大面积人工草地,从而可以有效保护和建设草地生态环境,可以降低放牧家畜对天然草地,有助于退化草地的自然恢复,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项目建设后可生产饲草料 1680 万公斤,按照 1 只羊年是食草量为 14 亩人工种草地块产草量计算,项目建成可满足 8000— 9000 头羊单位年生产需要,能够缓解 15— 25 万亩天然草地的载畜压力。 项目建设区域饲草生产总量得到明显增加,草畜矛盾得到缓解,防灾减灾能力得到增强,草原生态得到改善,畜产品生产基础得到夯实,牧民收入明显提高。 第六章 项目选址和选择分析 项目选址原则 坚持自然条件与资源条件相结合的原则 项目区建设区域分布具有广袤的天然草场、人工草场和较丰富的牧民赖以生存 12 和发展的牲畜品种资源。 饲草基地气候条件相对较好,适宜牧草生长繁殖的气候、水资源和实施开荒种草和结构调整的人工种草基地以及比较完善的基层技术服务体系。 坚持以交通便利,能源丰富,通讯、信息便捷,项目村户集中,具有实施饲草基地建设的基本条件为原则 基地建设在整体布局上选择在交通便利、信息便捷的 洛隆 县 4 个乡(镇) ,即:康沙镇、孜托镇、腊久乡、 中亦乡。 同时农牧户基本具备一定的科学种草养畜的能力和水平。 坚持以科技进步为宗旨,进行畜牧业综合技术组装配套,实施示范、带动的原则 项目立足当自资源,以稳定提升草地畜牧业为宗旨,积极探索种草养畜优化示范模式,成为全县特色畜牧业的重要示范窗口和典型样板。 建设地点条件 根据本项目实施需要,对洛隆县畜牧业各乡镇分布情况及各乡镇气候、水源、地理环境对比,我们计划将旱作人工种草基地建设在洛隆县康沙镇、孜托镇、腊久乡、中亦乡,共建设旱地旱作人工种草基地 万亩,每乡镇建设 6000 亩。 洛隆县旱作人工种草基地项目建设在我县的孜托镇(然昌村、尼亚村、加日扎村、格亚村、夏果村、德通村)、腊久乡(母许村、拉贡通村、江云村、差瓦村、堆村、中瓦村、萨玛村、多尼村、八米村)、中亦乡(中亦村、亚许村、加果村、嘴村)、康沙镇(也堆村、纳龙村、牛格村、康沙村、德嘎村)。 人工种草和草地改良将落实到这四个乡镇中有劳动能力的 3046 户农牧户,详细资料在“洛隆县人工草地与天然 13 草地改良工程建设项目入户名单”中。 本项目对这四乡镇的荒地、弃耕地或农田(草田轮作)进行人工种草改良。 洛隆县孜托镇,位于县城驻地,是 洛隆县的畜牧大乡之一,是洛隆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且孜托镇每年牲畜越冬饲草缺口较大,有必要在此处建设人工饲草基地和天然草地改良。 洛隆县腊久乡、康沙镇、中亦乡,四乡镇都是以牧业生产为主的乡镇 ,年末牲畜存栏量大 ,根据我局年终饲草料储备统计 ,年年草料缺口都较大 ,在这三个乡镇建设旱作人工种草基地将大大缓解当地饲草料不足问题 ,是保障全县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第 七 章 项目 建设工作方案 技术来源及技术水平 该项目技术来源是引进和引用国内外先进高寒地区旱作人工种草先进技术,通过 精细整地 ,科学施肥、 选择优良抗旱品 种 , 确定适宜播种期 等技术手段,人工种植出高产饲草,提高全县饲草料产量,全面提升洛隆县牲畜防抗灾水平,为下一步完成牲畜“放养”到“圈养”方式转变打下基础,确保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 主要技术工艺流程与技术工艺参数 在科学分析气候、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基础上,选择适宜本地生长的抗旱、抗寒、高产的草种,并选定适宜播种期进行播种,通过科学有效的田间管理,达到旱作人工种草基地产量标准,最终达到“农牧民增收,农牧业增效”的目的。 技术工艺流程: 信息收集(包括地理、气侯资料等)→分析调查→选择适宜草种→确实适宜播种 期→田间管理→饲草收获 技术路线 紫花苜蓿栽培技术 整地: 苜蓿草 种 粒 小,芽子软,顶土力弱,幼苗生长也缓慢,易被杂草抑制。 因此精细整地是保苗的关键。 种子的处理:浸种,消毒及硬实处理。 14 播种时间:苜蓿在春、夏、秋三季均可播种,但最晚不超过 8 月上旬。 根据 我县实际 ,最好在 45 月份趁下透雨后播种为宜。 播种方法:每亩用种 3 斤,撒播后复土镇压。 田间管理:苜蓿幼苗生长缓慢,要进行苗期除草和松土。 雨后和收割后每亩追施 磷 酸二铵 ,可大幅度地提高产草量 , 同时,加强病虫害防治。 苜蓿的收割:一般在初花期或盛花以前收割。 收割太晚不但营养不高,而且促使病虫害的发生,还会影响下一茬草的再生。 越冬前最后一茬草不宜割得太晚,以便割后能再生长,有利安全越冬。 旱地 栽培 紫花苜蓿 ,亩产干草 1500— 1900公斤。 披碱草栽培技术 整地 播种前进行地面清理,对连片种植地块露头乱石 要清理,进行草场围栏和维修水渠,为播种创造条件。 分散人工种植和连片人工种植地块均要增施磷酸二铵。 播种 根据气候条件、土壤、水源等条件,坚持选择营养价值高,产量高的多年生优质牧草。 多年生牧草播种时间为 4 月中旬至 6 月份,主要牧草的播种面积、播种量、播种深度、播种时间详见表 二。 表 二 不同牧草种植规模、面积、播种量、深度、播时表 牧草品种 播种量 (斤 /亩) 播种深度(厘米) 播种 方式 播种时间 多年生 披碱草 10 3— 5 撒播 4 月底至 6 月初 田间管理 多年生豆科牧草, 播种后 5— 17 天内出苗,出苗后根据土壤墒情,及时灌水保苗,多年生豆科牧草播种当年生长非常缓慢,应注意防止杂草侵入,种植当年不能收割,禁止放牧,豆科牧草整个生育期内。 旱地 栽培 披肩草 ,亩产干草 175— 200公斤。 牧草收获 由于人工草地建设面积较大,集中连片,多数地区无霜期短,因此多年生牧草收获是一项时间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采取机械化作业的方式进行牧草收获, 才能确保所生产牧草的品质和产量。 收获时间:多年生牧草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在牧草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呈规律性变化,草地种植多年生禾本科和豆科牧草的适宜刈割时间应在抽穗和规蕾期,此时多年生牧草粗蛋白质含量高,而且研究证明此时刈割也不影响下一年牧草的产草量。 收获方法:根据项目区多年生人工草地建设规模,应使用牧草收割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晾晒与贮藏:刚刈割下来的牧草水分含量高达 80%左右,不能马上贮藏,需经过在田间晾晒,将多余的水分散发掉。 牧草的晾晒 可以利用自然条件下阳光曝晒,经常翻动可使牧草均匀迅速干燥, 2~ 3 天后含水量降低至 18%以下时就可收集贮藏。 在西藏采用这种方式较为实用。 在干草的贮藏过程中要注意压紧,防止干草垛内微生物活动造成发霉变质。 垛内温度升高较快应及时摊开散热,堆藏干草的含水量高低和紧实程度是影响贮藏干 15 草质量的主要因素。 网围栏安装 围栏定线与清理 平地定线:在欲建围栏地块线路的两端各设一标桩,从起始标桩起,每隔 15m设一标桩,直至全线完成,使各标桩成直线。 起伏地段定线:在欲建围栏地块路线的两端各设一标桩,定准方位; 中间小丘或凹地,要在小丘或凹地依据地形的复杂程度增设标桩,要求观察者能同时看到三个标桩,使各标桩成一直线。 曲线形围栏定线:沿着地物边界或者权属区界用标桩标出匀滑的曲线。 线路清理:对欲建围栏的作业线路要清除土丘、石块等,平整地面。 编结网围栏的架设 所用材料主要是市场提供的钢丝编结网和立柱。 围栏主要零部件技术要求符合JB/T 9705199 JB/T 510681999 及 NY/T 12372020 的要求。 围栏中间柱的设置:为使围栏有足够的张力,每隔一定距离,需设置中间柱。 不 同地形围栏的架设 平坦地形的直线架设:围栏长度在 200~ 400m 之间,设置 1 个中间柱;若围栏长度超过 200~ 400m,用中间柱将围栏总长分隔为不超过 200~ 400m 的几部分。 起伏地形的直线围栏:在起伏地形的直线围栏,要将中间柱设置在凸起地形的顶部和低凹地形的底部,将网围栏分成数段直线。 曲线网围栏:曲线网围栏要在曲线拐点处设置中间柱,将围栏分隔成数个区。 小立柱柱间距及埋深的设置 地势平坦且土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