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某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内容摘要:
数量(座 ) 年供 水量(104m3) 数量(座 ) 年供 水量(104m3) 数量(口 ) 年供 水量(104m3) 长度(km) 年供 水量(104m3) 水田 (亩) 果园 (亩) 梯坪地(亩) 人口(人) 牲畜 (头) 1 350 8 4 0 0 6 350 350 120 0 2500 750 10 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水土流失状况 流域 水土流失 类型 以水蚀为主,又以面蚀和沟蚀为主,在河沟岸坡和地面坡度较大地带雨季易发生滑坡和泻溜。 水土流失在全流域均有发生,只是程度不同。 相对而言,陡坡较缓坡严重,坡地较林地严重。 强度流失发生在流域下 游 右岸,该处地面坡度大部分大于 25176。 ,坡地面积大,植被差;中度流失主要分布在流域下 游 左岸,坡面以坡地为主,地面坡度在10176。 — 25176。 左右,林木、灌木丛稀少;轻度流失区主要在流域中游人工造林地带,地面坡度约在 10176。 — 30176。 由调查资料 统计, 流域 内流失总面积 1904hm2, 占土地总面积 %;其中轻度流失 825hm2, 占流失面积 %; 中度流失面积 723hm2, 占流失面积 %; 强度流失面积 250hm2, 占流失面积 %; 极强度流失面积 106hm2, 占流失面积 %。 平均侵蚀模数 3119T/km2a, 土壤侵蚀总量 万 T/a。 水土流失 成 因及 危害 水土流失形成的因素有自然因素 和人为 因素。 自然条件 为: 地面坡度大,拦蓄径流能力差 ,加之 土质疏松及 土壤 粘粒含量高,遇水易崩解,细粒易流失;土层薄,地面下又是不易透水的基岩,土层易饱 和,容易流失。 人类活动因素 有: 坡耕地不合理耕种 、 森林 盲目砍伐 , 破坏植被 、 基本建设的废渣乱倾乱倒等多种因素。 其危害较多,主要有: 水土流失使土层变薄、土质恶化、可耕地面积日益减少。 土壤肥力下降,粮食产量全靠化肥维持,化学肥料板结土壤,形成 11 恶性循环。 淤积库塘,使水利工程寿命缩短,效益降低。 如项目区西邻的白鱼河水库,建成于 1978 年,枢纽以上流域面积 ,运行 28 年,淤积库容 万 m3, 83 年至 87 年上游进行水保防治工作,淤积 程度已减轻。 许家河水库,建成于 1960 年,枢纽 以上控制流域面积 ,现已淤积 万 m3。 两库死库容 均 全部 淤满,并淤积部分兴利库容。 付家河上游的八一水库,建成于 1958 年,设计总库容 1800 万 m3,现已全部淤满报废。 水土流失还可造成气候失调,洪涝成灾,甚至是毁灭性的。 水土保持现状 流域内 于 1984 年至 1988 年对新民水库上游 的范围,开展过省列重点小流域 治理 工程 ,其间共修基本农田 hm2;修谷坊 23 处;新修和修复堰塘 32 口;水利工程净增蓄水量 万 m3。 造林 856 hm2;退耕 hm2;封山育林 hm2。 共 初步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使流域内的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此外,流域下游左岸三条 岭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进行旱变水造田活动,共修水田 2 千余亩。 流域其它村也不同程度进行了修田造地和植树造林活动。 12 2 建设目标、规模和工程总体布置 建设目标 余姐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丹江口水源地 建设工程,要 精确设计。 合理调整 土地 利用 结构 , 优化产业配置,高标准施工,保证工程建设质量,通过治理使流域达到生态协调,环境优美,生产发展,各业兴旺,群众生活富裕的目的。 治理水土流失目标 流域本次水保综合治理,按照 人均基本农田 亩 , 规划新修农田 hm2; 剩余坡地 hm2全部退耕 , 其中 造经果林 190hm2,造生态林 ;对草灌、疏林、幼林进行封育,共规划 生态修复 hm2,治理流失面积 1904hm2, 治理程度达到 100%。 预测治理后, 年减 少土壤侵蚀 量 万 t,拦截泥沙入河量的 70%以上。 改善生态环境目标 通过治理后,使 流域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恢复, 林草面积达到宜林草面积的 95%, 治理的同时加强管护,制定“汉滨区关 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管理”相关规定,保证 综合治理措施保存率 达 90%以上, 实现生态修复面积。 发展农村经济目标 水土保持治理期末,使流域 粮食总产达到 3495t, 比治理前增加 ,约增 %; 农业产值 1479 万元, 增加 万元,约增 %; 人均粮食 581 ㎏ , 增加 14㎏ ,增 %; 人均纯收入 元 ,增加 元,约增 13 %。 其它 合理发展养殖和各种农产品加工,使农村富 余 劳力就地消化,不再外出奔波流浪打工。 工程布局和建设 规模 根据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已有农业基础设施 和 自然条件等因素,按照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确定流域中游及上游主要安排退耕还林 、 疏林补植和封育 管 理等措施;下游土地比较平缓,修建水平梯地和果园,配 套 沟渠、坡塘、蓄水池等 水保工程 及沉沙池等 措施。 对流失严重的小沟布置谷坊。 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划分 根据流域的 具体 情况, 对现有的水田、梯地、水浇地、规划新修梯地和建果园的坡地确定为生产用地。 现有的有林地、冠木林、疏幼林、草地、退耕造林地、水域、难利用地划分为生态用地。 规划流域 生产用地, (其中现有基本 农田 hm2, 新修 hm2,经果林 hm2) , 占总面积的 %; 生态用地 ,占总面积的 %。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分级与适宜性评价 流域现有耕地面积 ,其中水田 ,梯地 hm2,坡地 ,占耕地面积 %。 耕地按其特点分级和适宜性评价如下: 一、二、三级耕地 , 地面坡度 < 5176。 、 5176。 - 10176。 、 10176。 — 15176。 , 14 地块完整,距离村庄、交通道路、水源较近 ,地力强,有机质含量高,适宜种植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农作物。 四级耕地 , 地面坡度 15176。 — 25176。 ,地块 较 完整,距离道路、村庄、河流都较近,水源条件较好,适宜修水平梯地,建果园,或水土保持耕作措施。 五级耕地、 六级耕地 , 地面坡度 25176。 — 35176。 ,地块 零散 ,距离村庄、河流、道路均较远,水源条件差,适宜营造水保林。 流域内耕地分级及评价详见 表 2- 1 小流域土地分级和适宜性评价表。 表 21 余姐河小流域土地分级及适宜性评价表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地面坡度 5176。 5176。 ~ 15176。 15176。 ~ 25176。 25176。 ~ 35176。 20176。 ~ 25176。 25176。 土层厚度 > 70cm > 60cm > 50cm 40cm— 50cm 30cm— 40cm < 30cm 地块完整情况 完整 完整 完整 较完整 零散 乱石地 距离( m) 200 300 500 600 800 1000 水源条件 好 好 好 较差 差 无 土地适宜性 小麦、油菜、 水稻、玉米 小麦、油菜、 水稻、玉米 小麦、油菜、 玉米 果梯 宜林 宜林 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划分 根据土地分级 、 适宜 性评价和人口数量,确定生产用地面积为 hm2, 其中基本农田面积 ,经果林面积。 已有基本农田,规划流域 共 新 修农田 ,经果林 190hm2。 生态用地 hm2,其中林地 ,草地、水域等。 具体详见附图 03余姐河小流域水保措施规划图。 15 工程布局 流域 上游 腊烛、白露、余姐、夹河等四个村, 人均耕地 hm2, 人均基本农田 hm2, 因此,只需对现有坡耕地全部退耕 造林 ,坡度较缓 、地块整体连片的营造经济林,主要栽植桑、板栗、核桃、油桐、杜仲、杜蓓等树种。 流域下游坡地地面较缓 , 集中连片, 修建水平梯田,并配套水窖 、堰塘 及沉沙池、水渠等坡面 水保 工程。 拦沙坝 、谷坊等沟道防护工程布置在流域下游左岸支沟殿坡沟内。 饲舍 养畜 、 节柴灶、沼气池 等只在下游进行 试点。 工程数量详见附表41 工程措施建设明细表。 布置详见附图 03 余姐河小流域水保措施规划图。 建设规模 流域水土保持治理任务:修建基本农田 ,修复堰塘 13 口, 修建排灌沟渠 2 条共 3km,新建水 窖 50 口,谷坊 6 处,拦沙坝 7 座, 沉沙池50 座,田间生产道路 km。 退耕还经济林 190 hm2,退耕还生态林 hm2,生态修复 hm2,建节柴灶 50 个,沼气池 30 个,饲舍 养畜棚14 间。 3 工程设计 综合治理措施 坡面整治 (一) 布设原则 16 ①选择 25176。 以下三、四级的坡耕地,地块集中连片,土质较好,距离村庄、道路、河沟较近; ②修筑省工,耕作方便,便于机耕,埂坎牢固,尽量少占耕地; ③因地制宜,土坎石坎结合,有条件的地块修成石坎,无条件的修成土坎; ④平行于等高线布置, 大弯就 势,小弯取直。 ⑤梯地设计采用 10 年一遇 6 小时( 93mm)暴雨标准。 (二) 工程设计 ⑴断面设计 地面坡度 5176。 ~ 25176。 ,石坎外侧坡取 75176。 ,土坎取 60176。 ~ 70176。 田面宽度 5~ 10m,坎高 -。 梯田设计见图 04 及图 05。 17 土坎梯地规划在流域下游左岸三条岭,集中连片 25hm2;唐岭、殿坡、小档以石坎 梯地 为主,规划梯地 hm2,其中石坎 梯地 20 hm2。 ⑵工程量 田面开挖工程量按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中介绍的计算公式 18 进行计算, 每公顷 田面 开挖土石方量约 1875- 3125 m3/ hm2。 ⑶ 石坎梯田石坎断面尺寸:石坎顶宽 ,外侧坡 1: ,即 76176。 ,内侧垂直 ,石坎干砌石方量约 ~。 ⑷施工要求 ①梯田应与坡面水系工程、生产道路同时放线、同时施工,有利于 合理布局和 工程实施; ②清基干净,修成倒坡。 在施工时沿田坎开挖线,按所修田坎的高度和宽度,将山坡上的表层土壤堆集一起,然后开挖田面,最后将熟土返回,回填田面,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上翻式或下翻式; ③生土筑坎,层层压实。 在侧坡平台基面上用新挖出的生土筑坎,分层填筑压实,要求干密度在 1400kg/m3 以上,单层填土 15cm~20cm 然后夯实。 分层铺填,压实时要求同步进行,直至修到坎顶; ④在田坎初步成形后,应对边缘部位进行夯打,使其紧密稳定,然后按田坎设计坡度削坡成形,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⑤石坎梯田田坎块(片)石选择质地坚硬,口石选择石面与上下平面大致垂直,块厚大于 20cm,单块重量应大于 20kg,砌筑时平放,上下搭接错缝砌筑,并用小石块嵌紧; ⑥田面平整,熟土覆盖至少 30cm 厚。 (-) 工程布置 坡面水系工程包括排灌沟渠、水窖、沉沙凼(池),主要布设在新修的梯地工程地块内 ,其布设原则是: 19 ①坡面水系工程与梯田、田间道路相互配套,并以排灌沟渠、道路为骨架,合理布设截水沟、排水沟、沉沙池、水窖等工程,形成完整灌、排体系; ②截水沟应与排水渠相接,并在连接处前后设置沉沙凼(池),然后引入水窖或天然沟道内。 排灌沟渠 共计 3km,其中: 截水沟 ,排水渠。 ③沉沙凼(池)一般选择在地头、地边、地块与地块边界,排水沟渠和 蓄水工程前。 布置在地头的沉沙池以尽量少占耕地为原则。 共 布设 沉沙池 50 个。 ④水窖选择在有水源保证的地方修建,用于小时段水量调节。 拦蓄地表径流,容量 按 1~ 2m3/亩布设。 流域共布置水窖 50 口,分布为: 三条岭 20 口 , 殿坡、唐岭等 30 口。 (二) 工程设计 ⑴排灌沟渠断面设计 排 灌 沟渠设计标准, 采用 10 年一遇 24 小时暴雨坡面汇流洪峰流量,渠道断面采用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渠道底坡取 1/100— 300,浆砌石衬砌取糙率 n=,砼 U 形 渠 n=。 计算的渠道过 水 流量为 Q=~ m3/s。 排 灌沟 渠设计了梯形和 U 形两种断面, 采用 砂浆砌石衬砌,衬砌厚度 m, 砼 U 型渠衬砌厚度为 6cm。 排灌沟渠标准断面设计见图 007。 20 21 22 ⑵沉沙凼(池)断面设计 沉沙凼(池)的大小 按 来水 含沙 量大小 确 定,一般 采取 长 ~ 2m,宽 ,深。 沉沙凼(池)用 砂浆砌石或砌砖。 沉沙池 典型设计见图 08。 23 ⑶水窖工程设计 水窖设计容积 30m3,每口一次灌溉 1~ ,采用地埋式圆形浆砌砖结构,窖底用 C15 砼浇筑,直径 ,窖深 3m,壁厚 ,窖口直径,用 C20 钢筋砼盖板盖口。 设计见图 09。 24。毕业设计-某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相关推荐
间的通信、数据的传输也是靠单片机实现的。 从机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将外界的模拟信号变为可以传输的数字信号。 而温度传感器DS18B20 本身包括寄生电源、温度传感器, 64 位激光 ROM 单线接口、存放中间数据的高速暂存器 (内含便笺式 RAM)、存储与控制逻辑、用于存储用户设定的温度上下限值的TH 和 TL触发器、结构寄存器, 8 位循环冗余校验码 (CRC)发生器等八部分。
Xueying, YE Shenghua. Design of CCD Driver on Autoadjust Exposure Time. Chinese Journal of Sensors and , 19(6):22562259. Dong JianJun, Master, Lector, The First Aeronautical Technical College of the
False 表 33 frcLogin 表单的控件 3. 3. 2 主要功能设计 大家经常会在电影、电视节目的结尾看到不停上卷的字幕。 现在通过 Visual Basic 实现这个效果。 要使文字在窗口上移动,可用文本控件 Label 或 TextBox在容器控件上每隔一段时间,按一定方向移动一次移动,以造成文字移动的假象。 (1) 在 Form_Load 事件中应有如下说明: = 40000
褐红色,由砾岩风化残积而成,原岩结构清晰,可见 26cm 的砾石,湿~很湿,硬塑状态。 捻面稍光滑,其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摇震无反应。 层厚平均。 泥盆系( E)强风化砾岩⑩:红褐、紫红色,大部分矿物已风化变质,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及粘土矿物,泥质胶结,砾径一般为 ,最大达 9cm,砾状结构,层状构造,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合金钻具可钻进,岩芯呈土柱状夹砾石及碎屑状。 揭露厚度平均。
清理干净,那么在高温时,这些杂质自身或周围的物质发生缓慢的物理化学反应,不断的生成气体而形成锡槽气泡。 ③ 锡槽烘烤因素 锡槽烘烤过程中,如果锡槽槽底钢板温度太低,槽底砖和砖缝下部的易挥发性物质(诸如水分,油污,有机物杂质等)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排除,回锡投产后,当锡槽槽底温度升高时,这些易挥发性物质继续挥发而形成锡槽气泡。 ④锡的质量因素 浮法玻璃和产工艺设计 要求:用于锡槽的锡为加工纯锡
第 5 章:结论与展望,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工作,指出了系统设计部分存在的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有待解决的问题。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第 2章 卷积神经网络介绍 卷积神经 网络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N)是一种深层神经网络模型。 卷积网络最初是受视觉神经机制的启发而设计的,是为识别二维形状而设计的一个多层感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