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钢筋工程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 第 16页 钢筋加工前,应仔细翻样,充分考虑到由于主筋交互重叠、外墙保护层控制而造成的梁配筋截面减小的因素,做到主筋到角到边,并应保证箍筋、拉钩弯钩处的平直段长度 10d且不小于 75mm,弯折角 135176。 ,弯 弧内直径为箍筋直径的 4 倍。 鉴于梁高较大,腰筋绑扎时应立皮数杆,以控制腰筋绑扎高度。 皮数杆可用直木条或钢筋制作,以红白漆间隔 200mm醒目涂刷分格,长度不应小于梁高。 使用时,可在梁端、梁中分别直立布置,作为控制钢筋绑扎高度的依据。 腰筋的拉筋应同时钩住梁箍筋和腰筋,并绑扎牢固,以保证梁筋截面。 作为梁箍筋的拉钩,应根据图纸要求,钩住梁箍筋,以保证梁箍筋的整体性。 凡是分层的梁筋,绑扎时均应采用多根火烧丝捆紧,下铁筋应采用双丝,上铁筋采用三丝。 梁主筋绑扎时,应先用粉笔间隔 2m 在箍筋上做好钢筋分布的标志,以便主 筋绑扎时能够均布定位(不可使用定位器)。 当梁宽有改变时,应优先根据窄梁宽度和钢筋数量排布,以保证梁主筋的连续性,原则上宽梁多余主筋在窄梁延续的主筋两侧均布。 正方向梁筋与斜向梁筋交叉处正方向梁的箍筋原则上应绑扎到头,斜梁未入正方向梁的区域应另行加工箍筋单独箍牢斜梁主筋。 插铁绑扎时间 梁上插铁(包括沿梁排布的墙筋)应在梁上铁固定,箍筋未绑扎时进行绑扎,板上插铁应在板筋上铁(拉筋夹层)完成后进行绑扎。 插铁绑扎施工要点 对于竖向钢筋生根,定位十分重要,本工程墙、柱筋将采用定型上口钢 筋定位器。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 第 17页 根据设计要求,底板插铁生根位置与其它钢筋发生冲突时,应遵循以下原则:柱主筋必须入梁;地梁与砼墙筋相交时,墙筋放外排(与梁箍筋同排),以保证墙主筋有效截面;外墙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必须保证;外墙大柱与外墙筋交叉处,墙体竖向筋可取消,水平筋拉通;墙体竖筋的锚固段可不配水平筋,仅考虑竖筋固定即可。 竖向插铁固定时至少应经过 3 个底板或地梁钢筋十字交叉节点,有效绑扣不得少于 3 个,当固定条件不能满足时, 应现场附加适量架立筋或增加绑扣数目,以达到定位牢固的要求。 柱筋下锚固段应至少加设 2层柱箍筋且间距不能大于 500mm,以加强插筋锚固和固定。 基础梁50基础梁顶面以上纵筋与箍筋构造要求详见本图注箍筋(非复合箍)少于两道矩形封闭间距≤5 0 0 ,且不基础板厚a垫层≥LaE (≥La)插入基础板底部 支在底部钢筋上基础板底部与顶部配置钢筋网柱插筋构造(一) 墙体钢筋绑扎方法: 墙体钢筋绑扎工艺流程: 校正、调直上返立筋→绑扎暗柱钢筋→架门窗、预留洞口过梁(连梁)→立竖向梯子筋→墙体钢筋绑扎。 校正钢筋: 钢筋绑扎前,根据所弹出墙身、暗柱、门窗、预留洞口位置线对上返立筋进行检查,发现位移按规定进行校正, 局部钢筋有明显位移的,按 1: 6的坡度进行调整。 绑扎方法: 墙体钢筋水平筋在内,竖向钢筋在外。 先立 2~ 4 根竖筋,在竖筋上 划出水平筋分档标志,然后于下部及齐胸处绑 1~ 3 根水钢筋工程施工方案 第 18页 平筋横向定位,并在水平筋上划好竖筋的分档标志,然后绑其余竖筋,最后绑其余水平筋,所有钢筋交叉点应逐点绑扎。 其中第一根水平筋距板面50mm,第一根竖筋距柱边 50mm。 施工时应先在墙体两侧搭设钢管脚手架,以利于钢筋绑扎施工并保证绑好的钢筋竖直不弯。 绑扎钢筋时利用脚手架先将立筋竖好,再绑扎水平筋。 墙体双向受力钢筋必须全部绑扎牢固。 双排钢筋网片之间应按照设计要求绑扎拉钩,以保证网片的相对距离,每隔 600mm绑砂浆垫块,梅花状布置,以保证保护层厚度。 墙水平钢筋绑 扎用梯形筋作标竿,控制钢筋上、下间距,长度在 2m左右短墙设一处梯形筋, 3~ 5m 之间设两处, 6~ 8m 设三处,梯形筋代替部分混凝土保护层垫块,以保证网片的相对距离,其支撑两头均刷防锈漆。 钢筋搭接: 墙体竖向钢筋搭接长度≥ LaE。 墙体竖向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时,相邻搭接接头末端间距应≥ 且 在搭接区段内绑扎不少于三道水平筋,搭接做法 见下图。 变截面墙体钢筋搭接形式为:下部厚墙内侧钢筋做 90176。 向墙内弯折,上部薄墙内侧钢筋向下锚入厚墙长度应≥LaE。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 第 19页 楼板顶面 钢筋的定位: 错接头梯子筋用于控制 水平钢筋的间距及保护层厚度。 制作梯子筋应分别存放,梯子筋(比墙筋规格大一级)设置代替原墙体立筋固定在主筋上( 梯子筋间距≯ 1200mm 且每段墙不少于两道) ,墙体混凝土浇筑时作为钢筋的一部分留在墙内,具体做法见下图: 对墙体上口伸出水平施工缝的竖向钢筋临时附加不错接头梯子水平定位筋,再次调整竖向钢筋的位置, 具体做法见下图: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 第 20页 柱钢筋绑扎方法: 框架柱钢筋绑扎工 艺流程: 基础结构混凝土具备施工强度→放线,校核插筋位置校正、调直上返立筋→绑扎短的主筋箍筋→机械接长柱主筋→清理柱底→用粉笔画出箍筋间距线→绑扎短的主筋箍筋、拉钩→绑垫块。 绑扎方法: 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箍筋数量,先将箍筋都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箍筋搭接接头在四个角交错布置,然后立柱钢筋。 钢筋在搭接长度内绑扎箍筋不少于 3 个,起步箍筋距板面为 30mm。 箍筋制作时要注意角度,严格控制为弯钩 135176。 ,弯钩长度不小于 10d,箍筋搭接接头应交错布置,四角与主筋贴紧。 柱中使用定位框,上口、下口使 用定位器及钢筋顶棍以保证钢筋位置准确。 绑扎接头范围内箍筋加密为 5d 且不大于 100mm。 柱竖向钢筋使用定位器以保证位置准确,具体做法见下图: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 第 21页 柱截面柱截面保护层厚度柱钢筋定位器示意图 墙体钢筋工程控制位移的手段:墙体钢筋双 F 卡:为保证墙体几何尺寸和砼保护层的正确,在墙体的上、中、下布置双 F卡。 见下图: 钢筋接头位置要求:本工程柱主筋采用滚压直螺纹连接,其连接位置要错开,第一个接头从本层楼面往上一个非连接长度,第二个接头在此基础上再往上错一个搭接倍数,以保证在同一截面内接头的受力钢筋总截面积不超过 50%。 根据抗震设计,柱在梁柱节点上下高度等于矩形截面长边尺寸、柱净高的 1/ 500mm 三者中的最大值范围内进行箍筋加密,具体加密方法见各层柱截面施工图。 直径≥ 20mm 柱主筋的连接:采用直螺纹套筒机械连接,具体做法见下图: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 第 22页 机械连接接头结构楼面 直径< 20mm柱主筋的连 接:采用绑扎搭接接头,具体做法见下图: 结构楼面 梁钢筋绑扎方法: 梁钢筋绑扎的工艺流程: 支梁底模 →穿梁下铁→穿梁上铁→画梁箍筋间距→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梁腰筋→绑扎腰筋→挂拉钩→绑扎拉钩→挂预制砂浆垫块。 绑扎方法: 绑梁箍筋: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 135176。 ,平直段长度为 10d, 箍筋搭接接头应交错布置,四角与主筋贴紧。 箍筋加密区设在梁柱节点外梁内 2倍梁高长的区域内,梁柱节点内只绑扎柱箍。 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在距离暗柱、墙节点边缘 50mm 处,梁端与钢筋工程施工方案 第 23页 柱端交接处箍筋应加密 , 加密区箍筋间距为 100mm。 在梁、板钢筋交叉处,当梁箍筋与板筋顺向时,梁箍筋起步筋距暗柱、墙节点边缘 30mm,板纵向受力钢筋距暗柱、墙节点边缘 50mm。 主次梁相交处,次梁纵向钢筋置于主梁钢筋之上,主次梁交接节点处箍筋加密。 La15d次梁钢筋主梁钢筋 梁拉钩钢筋直径与该部位箍筋相同,间距为箍筋在非加密区间距的 2倍,弯钩 135176。 并钩住梁箍筋。 钢筋的连接:梁纵筋接头采用剥肋滚压直螺纹连接和绑扎连 接,梁钢筋接头上部钢筋在 1/3 跨中范围内,下部钢筋在 1/4跨的支座内,钢筋应错开 50%,至少大于 500。 梁筋直径≥ 20钢筋采用滚压直螺纹套筒连接,相邻接头 50%错开,错开长度≮ 35d且 500mm;直径小于 20mm钢筋采用绑扎接头,相邻接头 50%错开,错开 倍搭接长度。 梁钢筋的锚固:框架梁上下铁钢筋伸至对边≥ ,并向下、上锚固 15d。 连梁上下铁锚入暗柱内达到锚固长度 laE,及至对边≥ ,并向下、上锚固 15d。 梁端遇核心筒(如楼梯间处)混凝土施工时应提前留好梁窝,梁窝 高度应满足梁端纵筋向下锚固的距离,剔凿后,梁窝宽应每边小于梁宽约 5~ 10mm,便于梁支模。 柱核心区钢筋: 框架柱核心区柱筋锚固、梁筋锚固、箍筋布置、受力钢筋接头的设置钢筋工程施工方案 第 24页 均按照 03G1011第 3 3 3 3 4 5 6 67页对钢筋的要求以及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钢筋翻样和施工。 顶板钢筋绑扎方法: 工艺流程:清理模板→模板上弹线→绑扎板下受力筋→水电施工→布放马凳→绑扎板上铁及负弯矩钢筋→清理模底杂物。 钢筋搭接:顶板下部钢筋搭接在支座处, 搭接长度按前表要求,在支座的锚固长度须过支座中线且不小于 250 ㎜。 绑扎接头位置应错开,从任一绑扎接头中心至搭接长度 倍搭接长度区段范围内,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在受拉区不得超过25%;绑扎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 d且不应小于 25mm,非支座上铁下弯长度比板厚小 15mm,防止端头露筋。 绑扎方法:在模板上标好钢筋定位线及线盒、预留洞位置;在柱筋上用红漆标明标高,控制顶板筋上皮高度。 先放主筋再摆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应及时配合安装。 顶板筋受 力钢筋必须全部绑扎,所有受力钢筋的弯钩均应朝向板内并垂直于板面。 下层钢筋绑砂浆垫块,梅花形布置,间距为 1m。 由于楼板钢筋规格较小,顶板负筋绑扎采用通长钢筋马凳架立,凳腿间距约 800mm,马凳排距不大于 800mm;为防止人员踩踏破坏钢筋形状、位置,应在施工时上层钢筋作业面处铺设马道,上覆脚手板。 楼梯钢筋绑扎方法: :绑楼梯梁→划位置线→绑下铁主筋→绑分布筋→绑踏步筋。 钢筋的绑扎:首先 将梯梁上、下筋穿入预留洞锚入支座 (。框架结构钢筋工程施工方案
相关推荐
组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之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 检查评估。 先由学生自己 进行自我评估,之后再由教师对项目工作成绩进行检查评分。 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处理 问题 的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 通过对比师生的评价结果,找出造成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 归档或结果应用。 教学模式 4 作为项目的实践教学产品,应尽可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因此
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JJ 基本建设 主要包括基本建设管理和项目建设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SB 仪器设备. 主要包括仪器设备工作管理和仪器设备申请购置、开箱验收、安装调试、管理使用、维修改造、申请报废等各个环节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CB 出版 主要包括出版工作管理和出版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WS 外事 主要包括外事工作管理和外事 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 CK 财会
除柱箍 —— 拆除部分竖肋 —— 模板及配件运输维护 ,要从上口向外侧轻击和轻撬,使模板松动,要适当加设临时支撑。 以防柱子模板倾倒伤人。 、梁板模板拆除 拆除支架部分水平拉杆和剪刀撑 —— 拆除侧模板 —— 下调楼板支柱 —— 使模板下降 —— 分段分片拆除楼板模板 —— 木龙骨及支柱 —— 拆除梁底模板及支撑系统 : ,以便作业。 而后拆除梁侧模板上的水平钢管及斜支撑,轻撬梁侧模板
的定位和预埋件的位置 ; (9) 钢筋绑扎时绑扣要绑紧,绑成八字口 ; (10) 框架箱涵主筋,分布钢筋,箍筋净 保护层均不小于 ,涵节始末端可适当调整始末排钢筋间距,使其保护层为 ; (11) 纵向分布钢筋位置可在钢筋弯曲及锚固等处作适当调整; (12) 结构中钢筋骨架均为焊接,横筋在涵节内为连续钢筋; (13) 开口箍筋呈套环布置,每米 4根( 8肢),开口箍筋的底部应箍在主筋较多的一侧。
, no autonomy requirements。 the third is banned terms and discipline law, both with the party discipline, disciplinary regulations repeat and Criminal law and other laws and regulations repeat。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