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容摘要:

室工作人员除医护人员外,应根据需要配备其他有关专业人员。 由于核医学技术发展迅速,应重视专业人员业务 技术的培养和提高。 3.核医学工作大多采用开放型放射性核素,操作者及周围人员可能受到电离辐射的外照射,还可因操作不慎造成核医学科 (室 )的建设原则上应根据医院的等级规模,考虑到科室的专业特性、承担的工作任务、发展趋势和各地具体情况等诸因素来确定。 要求有利于放射诊断、超声、核医学有机结合,有利于科室科学管理,有利于提高诊疗质量和工作效率。 2.科室设置 根据我国核医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省、市、县各级综合性医院核医学科(室)设置模式建议见表 1 12和 13。 3.编制和人员结构 核医学专业涉及面广 ,技术更新快,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和提高任务重;核医学科 (室 )的医技人员除工龄假外,尚有法定放射保健休假;核医学检查大多需做动态和定量分析,检查较费时。 因此,核医学科 (室 )的人员编制应考虑上述因素。 各级医院核医学科 (室 )的编制在国家尚未明确规定之前可暂按 100 张床位配备 人定编(医药院校附属医院教学人员编制另定 )。 各级医院可根据核医学科 (室 )的设备条件,承担诊疗、教学、科研任务,开展的项目和工作量等实际情况适当增减人员编制,开设有治疗病房的科室或 PET中心的人员编制也应相应增加。 表 11 省级以上医院核医学科的设置 组别 脏器显像室( PET可设独立室) 功能测定室 体外分析室 核素治疗病区(室) 高活性室 回旋加速器室 主要工作内容 SPECT、 PET 显像等 甲状腺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其他功能测定 放射免疫分析、其他相关的非放射体外分析 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治疗、介入治疗、敷贴治疗等 发生器淋洗、放射性药物制备、分装等 正电子药物生产、制备与研究 《核医学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9 核医学研究室 工程技术室 (按各医院实际情况定编 ) 表 12 市级医院核医学 科的设置 组别 脏器显像室 功能测定室 体外分析室 核素治疗病室 高活性室 表 13 县级医院核医学科的设置 组别 脏器显像室 功能测定室 体外分析室 核素治疗室 高活性室 科室人员组成有医、护、技和工勤人员。 省级医院、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和规模较大的市级医院的核医学科除医护技人员外,尚应配有放射药物专业和核仪器工程技术人员 l~ 2 名。 有 PET 和回旋加速器的单位还应配备化学合成的专业人员。 各级医院核医学科〈室〉实行科室主任负责制。 县级医院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科 (室 )主任; 市级和省级医院由副主任医师或副教授以上人员担任科主任。 科内各专业室(组)由相应专业的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室(组)长。 三、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是开展核医学工作的必要条件。 鉴于核医学技术发展迅速,设备更新快,少数设备经费投资较大,各级医院在装备时应遵循下述原则: ( 1)根据医院分级管理要求及目前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添置或更新大型设备。 ( 2)国产设备如能满足技术要求,应立足于国产设备。 ( 3)为了充分发挥仪器的效用,加强放射卫生防护,凡设立有核医学科(室)的医院或研究机构,核仪器设备应集中于核医 学科(室)管理,并由具有上岗资格的专业人员使用,避免各科分散装备,且易造成设备浪费和放射性污染。 ( 4)贵重设备的购置 (如 SPECT、 PET等 )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公开招标方式引进。 各级医院可根据各自核医学科 (室 )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开展的项目及工作量等实际情况,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 四、建筑要求 临床核医学是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存在内、外照射和环境污染等放射防护问题。 因此,核医学科 (室 )的建筑设计除满足使用和管理需要外,还应符合放射性防护要求。 科室的建筑面积应根据科室开展的业务范围、工作量并兼顾近 期需要和远期发展,县级医院不小于 200m2,地市级医院不小于 500m2,省级医院不小于 800m2(开设病房者,根据床位数另定)。 配备有 PET 和回旋加速器的科室,其建筑面积需在原标准基础上增加 800~主要工作内容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或 γ照相 甲状腺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其他功能测定 放射免疫分析或其它体外分析 根据实际条件开展核素治疗工作 发生器淋洗、放射性药物制备、分装等 主要工作内容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甲状腺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其他功能测定 放射免疫分析、其他体外分析 放射性核素内照射 治疗、敷贴治疗 发生器淋洗、放射性药物制备、分装等 核医学有关实验研究、研究生培养 仪器检修、计算机图像处理、计算机软件开发 《核医学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10 1000 m2左右。 建筑要求主要根据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单位的类别和工作场所的级别而定。 具体核医学科 (室 )的主要规章制度 一、工作制度 (1)实行科主任负责制。 健全科室管理系统,加强思想教育,改善服务态度,提高诊疗质量,密切与临床科室联系,积极开展医疗、教学、科研和培干工作。 (2)根据医院年度工作要求,结合科室具体情况,制定科室年度工 作计划,组织实施,定期检查。 年终总结,肯定成绩,找出差距,以便改进与提高。 (3)贯彻执行各类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分工。 人员相对固定,适当轮换,以扩大知识面,适应科室工作需要,保证诊疗质量。 (4)健全会议制度。 每周召开科室会一次,传达院周会内容与要求,小结本周科室工作,研究和安排下周科室工作。 建立定期业务学习制度。 (5)自觉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工作岗位,严格考勤考核。 (6)根据工作需要和技术条件,可设核医学专科门诊和专家门诊,安排高级职称医师或有一定经验的医师担任门诊诊治工作。 对患者 检查要认真,病历书写简明扼要,符合规范。 关心病员,态度和蔼、耐心。 (7)建立和执行医师接诊制度,其工作内容包括:掌握适应证,填写或补充患者的病史、体检及其他有关特殊检查结果,确定检查项目、部位、方法、放射性药物的品种、剂量;及时处理在检查中出现的问题,显像检查完成后,决定病人可否离去或复查。 ,及时发报告,并安排必要的进一步检查,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或科主任等。 (8)根据工作需要,可设核素治疗病房。 病房应保持整齐清洁,非住院患者不得进入病房。 患者服用放射性核素后,须在专用厕所大小便,不得 随意走出病房。 病历应完整,记载内容准确。 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每日至少查房两次。 出院时,应向患者详细交代有关事宜。 (9)加强质量管理,保证检查质量。 检查结果如与临床表现不符,应研究其原因,必要时应复查。 (10)建立集体阅片制度,必要时与放射、超声科组织联合阅片,研究诊断和检查技术,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报告书写项目应填写完整,叙述准确、客观、结论合理。 (11)加强与其他临床科室联系,不断开展新项目、新技术,及时总结工作经验。 (12)物品管理应指定专人负责,合理使用。 (13)建立差错 事故登记制度。 二、仪器管理、操作、保养和维修制度 (1)科室仪器设备应建立帐册,专人负责,做到帐物相符。 (2)每台仪器均应有操作规程,使用时严格按照规定步骤操作。 新来或进修人员在未掌握使用方法前,不得独立操作仪器。 贵重仪器应专人使用,指定专人负责仪器的保养工作。 (3)建立仪器技术档案 (使用说明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