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船厂滑道扩建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83p内容摘要:

................................................................................ 73 、现 场管理 ........................................................................................................ 73 第十章 文明工地建设措施 ............................................................................................. 75 ......................................................................................................... 75 .............................................................................................. 75 ......................................................................................................... 76 第十一章 附图、附表 .................................................................................................... 79 第 4 页 共 83 页 滑道扩建工程 实施性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 工程 概况 扩建滑道工程位于 318 国道南侧,宜昌市猇亭区 厂 区 内 ,处于长江左岸岸坡处。 扩建滑道位于原滑道南 侧,共 5 条,单条滑道长约 114m,轴线间距 , 650t 斜架车载重量 650t, 最大轮压 25t,滑道走向东北至西南,工作面高程 ~。 其 主要数据和特点见表 1“ 拟建 (构) 物概况一览表 ”。 拟建 (构) 物概况一览表 表 1 建 (构) 筑物名称 长度 ( m) 最大线荷载( kN/m) 拟采用基础形式 滑道 114 4500 抛填块石 +二片石 +碎石 该工程由 公司 筹建, 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设计 ,中国 葛洲坝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勘测设计 院 承担其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拟建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建筑 物场地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 综合评定场地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地貌及地质构造 (一)地形地貌 场地位于 318 国道南侧,宜昌市猇亭区 厂 区 内。 场地原始地貌第 5 页 共 83 页 为长江一级阶地前缘,微地貌为长江岸坡,东高西低。 场区于上世纪70 年代砌筑护岸挡墙回填至现有高程,由西至东大致分为两级平台。 下级平台为水下至护岸挡墙,地面绝对标高一般为 ▽ +~ ▽+,地形为自然缓坡,坡度 10176。 ~ 30176。 上级平台为护岸挡墙东侧部分,地面绝对标高一般为 ▽ +~ ▽ +,地形平坦。 两级平台高差约 9m。 (二)地质构造和地层 拟建工程场区位于扬子台褶皱带黄陵背斜东翼中新生代凹陷盆地,宜昌单斜凹陷西缘,区内无区域性大断裂通过,亦无活动性断裂。 勘察 区地层呈单斜构造,岩层走向北东 10176。 ~ 60176。 ,倾向 东 — 南东,倾角 4176。 ~ 10176。 ,局部近于水平 ,未见褶皱、断层。 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场内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填土层( Q4ml)、粉质粘土层( Q4al)、 粉土层 ( Q4al) 、粉细砂层 ( Q4al) 、卵石层( Q4al) 及 白垩系上统罗镜滩组砾岩层( K2l)。 根据钻探资料,场区内岩土按其成因、成分、结构构造、时代及物理力学性质的不同,可划分为 四 个主要岩土层,分述如下: 第 1 层:填土( Qml) 灰褐 ~ 灰红色,稍湿 ~ 湿,松散 ~ 稍密 ,为上世纪七十年代回填,主要为粉质粘土团块 , 含少量卵石 、建筑垃圾 及植物根茎等。 其中粉质粘土团块 约占 80%以上 ,卵砾石 约 占 15%,卵砾石成分以石英岩为主,直径一般为 2cm~ 16cm,次棱角 — 次圆状。 第 6 页 共 83 页 场地内填土 大部分 分布,层厚为 ~ ,层厚不均匀。 第 2 层:粉质粘土层( Q4al) 灰褐 ~黄褐色,稍湿 ~湿,可塑状态,成分以粉粒、粘粒 为主。 粉质粘土韧性 一般 ,无摇振反应,切口 粗糙 ,干强度 较 高。 该层 含 粉细砂及粉土薄层,厚度 10cm~ 30cm。 该层 大部分分布 ,层厚 ~ ,层面标高 ▽ +~ ▽+,埋深 ~。 第 3 层:粉土层( Q4al) 灰褐 ~ 灰黑色,很 湿 ~饱和 , 松散 , 味臭, 成分以粉粒为主 ,含少量的粉砂,局部有粉砂及粉质粘土夹层;该层自上而下粉砂含量逐渐增多,底部含少量的卵石。 摇振反应 中等 , 干强度低,韧性低。 该层 仅 k3钻孔揭露 ,层厚 ,层面标高 ▽ +, 埋深。 第 4 层:粉 细 砂 层( Q4al) 青灰 ~ 灰黑 色, 饱和 , 稍密,以细砂为主,上部夹少量粉砂,下部夹少量砾卵石, 颗粒由上至下逐渐增粗,级配中等。 粉细砂 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矿物 ,棱角状。 砾卵石含量 5%~ 30%, 直径一般 ~ 12cm, 成分 主要 为 微风化 石英岩、 花岗岩,次棱角状 ~ 次圆状。 该层 部分分布 ,层厚 ~ ,层面标高 ▽+ ~ ▽+,埋深 ~。 第 5 层:粉质粘土层( Q4al) 黄褐色,稍湿 — 湿,硬塑状态,成分以粉粒、粘粒为主。 粉质粘第 7 页 共 83 页 土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及少量卵砾石,韧性较高 ,无摇振反应,切口稍光滑,干强度高。 卵砾石 含量 约 10%,直径一般 2cm~ 10cm,最大达30cm,颗粒级配较差, 主要成分为 微风化 石英岩 、花岗岩等 ,次棱角— 次圆状。 该层粉质粘土局部含约 30cm 左右粉土及粉砂薄层,粉土及粉砂颗粒均匀,结构中密。 该层层厚 ~ ,层顶标高 ▽ +~ ▽ +,埋深~。 第 6 层:卵石土层( Q4al) 灰黄、灰 褐色,湿 ~ 饱和 ,中密,卵石含量大于 50%,直径一般为 2cm~ 18cm,最大达 30cm,颗粒级配较差, 主要成分为 微风化 石英岩、石英砂岩 ,次棱角 — 次圆状。 该层卵石土由 粉质粘土和粉砂充填, 含量 30%~ 40%, 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 — 硬塑状态,粉砂灰黄色,结构稍密, 未 见明显 胶结。 该层层厚 ~ ,层 顶 标高 ▽ +~ ▽ +,埋深~。 第 7 层:砾岩层( K2l) 灰红 — 灰白色 中风化 中粗砾岩。 钙泥质胶结,碎屑结构,厚层 —巨厚层状构造。 所取岩芯多呈 8cm~ 20cm 柱状,砾石成分主要为灰岩、石英岩等,直径 3cm~ 15cm,次圆 — 浑圆状。 该层砾岩属较软岩,岩体较完整, 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 IV 级。 风化裂隙较发育,矿 物成分风化较严重 , 所取岩芯多呈 8cm~ 16cm 柱状,最长达 40cm,强度较 高。 该层砾岩岩体表面溶蚀现象较发育,主要表现为溶蚀孔洞及溶第 8 页 共 83 页 蚀裂隙,溶蚀深度一般 30cm~ 50cm。 该层层厚未揭穿, 最大揭露深度为 , 层面标高为 ▽+~ ▽ +,埋深 ~。 气象、水文情况和水文地质条件 (一)气象、水文情况 宜昌市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 据资料统计,最高气温 ℃ ,最低气温 10℃ ,年平均气温 ℃。 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日特大降水量为 386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 ,潮湿系数 ,为湿度适中带。 全年以静风为主,盛行风向东南,多年平均风速 (~ )m/s,最大风速可达 20m/s。 宜昌市位于长江上游与下游的过渡地带,据宜昌市水文观测资料,长江宜昌段年最大洪峰多出现于 7~ 8 月,占 74%。 多年平均流量 14300m3/s,最大年平均流量 18200m3/s,一般年洪峰流量 30000~50000m3/s,最大洪水流量 71100m3/s, 最小枯水年平均流量 10600 m3/s, 多年平均水位 , 历史上最高洪水位 ,最低水位为。 经调查 猇亭段 茶店测点长江水文资料,流量近似宜昌段并略有提高,多年平均水位低于宜昌段 ~ ,历史最高水位 ,设计高水位为 ,多年平均水位 ,设计低水位。 (二)水文地质条件 场区 地下水 主要 为 ③层粉土、④层粉细砂及⑥层卵石中的孔隙第 9 页 共 83 页 潜 水 , 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 及长江的侧向补给,排泄方式主要由东至西向长江排泄。 地下水与长江水力联系较密切,平水期及枯水期表现为孔隙潜水,洪水期具承压性。 勘察期间属枯水期,地下水 位基本与长江水位一致或略高, 标高为 ~。 从区内地层结构看,① 填土层孔隙较发育,为透水层; ② 层 、⑤ 层 粉质 粘土透水性弱, 视为相对隔水层;③层粉土中含粉细砂层,透水性强,与④层粉细砂及⑤层卵石均为透水含水层。 基岩可视为 相对隔水层。 场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参数的统计、分析与选用 第 1 层:填土( Qml) 结构松散, 具高压缩性,该层无实际工程意义,且大部分处于开挖范围内,根据地方经验, 取承载力特征值 ak=100kPa, 压缩 模量Es=; 粘聚力 c=8kPa,内摩擦角φ =10176。 , 容重 =。 第 2 层:粉质粘土层( Q4al) 可塑状态,具高 压缩性,因土层分布较少,且层厚较薄,故现场只采用标准贯入试验 3 点次, 结果见表 3,其击数平均值为 ,依据《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 DB42/1692020)》表 , 取承载力特征值 ak=160kPa。 取土样 3 组进行室内常规土工试验, 结果见表 4,其 压缩模量平均值 Es=, 土层孔隙比平均值 e=,液限指数平均值 IL=, 依据 DB42/1692020 表 ,取承载力特征值 ak=170kPa。 结合地方经验,综合分析取该层 承载力特征值 ak=160kPa, 压第 10 页 共 83 页 缩模量 Es=; 粘聚力 c=,内摩擦角 φ= 176。 ,容重=。 第 3 层:粉土层( Q4al) 松散 状态,具 高 压缩性, 采用现场标准贯入试验 6 点次, 结果见表 3,其击数平均值为 ,标准值 N’ =,依据勘察规程及地方经验,取承载力特征值 ak=100kPa; 取土样 4 组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土工试验结果 统计情况见表 4。 由土工试验结果, 其 压缩模量平均值 Es=,土层 含水量平均值 w=%,孔隙比 平均值e=,依据 DB42/1692020表 , 取 承载力特征值 ak=90kPa。 结合地方经验,综合分析取该层取承载力特征值 ak =90kPa,压缩模量 Es=; 粘聚力 c=,内摩擦角 φ= 176。 ,容重=。 第 4 层:粉 细砂 层( Q4al) 稍密 状态,具 高 压缩性, 采用现场标准贯入试验 4 点次, 结果见表 3,其击数平均值为 ,依据勘察规程及地方经验,取承载力特征值 ak =140kPa; 结合地方经验,取压缩模量 Es=; 粘聚 力 c=0kPa,内摩擦角 φ= 176。 ,容重 =。 第 5 层:粉质粘土层( Q4al) 硬塑状态,具中低压缩性,采用现场标准贯入试验 9 点次, 结果见表 3,其击数平均值为 ,标准值 N’ =,依据勘察规程表 ,取承载力特征值 ak =245kPa; 取 土样 6 组进行室内土工试验,试验结果统计情况见表 4,其压缩模量平均值 Es=,土第 11 页 共 83 页 层孔隙比平均值 e=,液限指数平均值 IL=, 依据DB42/1692020表 ,取承载力特征值 ak=210kPa。 结合地方经验,综合分析取该层取承载力特征值 ak =210kPa,压缩模量 Es=; 粘聚力 c=,内摩擦角 φ= 176。 ,容重 =。 第 6 层:卵石土层( Q4al) 结构中密, 采用现场 N120 超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结果见表 表 6, 该土层 N120 动力触探 值 经过杆长校正后单孔击数平均值 (或小值平均值 ) 为 ~ , 统计平均 值 ,考虑到该层单孔击数变异较大,依据 勘察规程 表 结合 地方 经验,取承载力特征值ak=400kPa,变形模量 E0=; 粘 聚力 c=0kPa,内摩擦角φ=176。 ,容重 =。 第 7 层:砾岩层( K2l) 岩芯呈 碎块状及短 柱状,岩体较 破碎,取 岩样 8 组进行 饱和单轴抗压 强度 试验,成果统计表见表 7。 其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根据岩体完整 程度,结合宜昌地区经验,近似取 中风化 砾岩承载力特征值 a =3000kPa;岩体 粘聚力 c=,内摩擦角φ= 176。 ,容重 =。 、 场区地层的地震效应 (一)场地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