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稿内容摘要:

们了解和掌握心理自我保健知识和心理调节方法,能够正确面对面困难、挫折和压力,具有积极进取、乐向上和健康平和的心态。 ( 4)身体素质 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和卫生保健知识,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掌 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达到国家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 专业知识 ( 1)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理论课,能够熟练地运用与本专业相关的文化基础知识。 ( 2)掌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的专业知识(电工技能与实训、电子技能与实训、电热电动器具原理与维修、电视机原理与维修、现代工业控制与 PLC 应用技术、 SMT贴片技术、电冰箱空调器原理与维修) ( 3)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 ( 4)掌握机电一体化专业在企业和管理中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 职业技能 ( 1)熟练掌握机 电一体化基本技能的应用能力(机电设备操作能力、安装与调试、维护能力等)。 ( 2)机电控制系统的设计、改造、维护、安装和技术服务。 ( 3)自动化设备的操作和编程能力(掌握 SMT 贴片机的操作与维护、电气与 PLC控制等)。 ( 4)掌握机电产品装配以及操作使用安全技术的能力。 ( 6)具备从事机电产品运作与管理工作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漯河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 质量立校 人才强校 特色兴校 表 2:职业岗位与能力要求分析表 职业岗位 工作部门 岗位职责 能力要求 工种 自动化生产线、电子产品、机电产品的装配、调试和检测 自动化生产车间、装配车间、总检车间 根据工作计划设备电气安装图,依据行业标准完成电气设备安装调试任务。 根据机械装配图完成设备的整机装配及调试。 在生产过程中,对设备进行操作并对设备的运行实施跟踪监管。 1) 技术文件阅读能力 2) 设备操作能力 3) 设备日常维护能力 4) 设备工作状态判断能力 5) 生产设备的安全运行巡视与管理能力 6) 工程图纸分析能力 7) 机械装配能力 8) 电气装配能力 9) 整机精度调试能力 电子和机电产品组装调试工 工控设备设备维护、保养和维修 设备维修部门及维修车间 定期对工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及时排除生产过程中设备出现的故 障,保障其正常运行。 1) 具有对工控设备硬件部分维护保养能力。 2) 具有对工控设备硬件故障分析、判断和故障排除能力。 3) 具有较强的 PLC 编程能力,并通过优化程序及时排除工控设备的软件故障。 4) 具有对设备电气部件识别、检测和判断好坏的能力 PLC电工 机电和电子产品售后技术服务 机电设备和电子产品售后服务部门 了解机电设备和电子产品出现的故障现象,并及时排除故障。 1) 具有与客户沟通能力。 2) 熟练掌握机电设备和电子产品的结构原理。 3) 具有极强的故障分析、检测、判断和排除能力。 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 SMT表面贴装技术 电路主 板生产车间 通过对 SMT贴片机的编程操作,快速高效的生产出高质量的1) 对 SMT 贴片机具有熟练的操作能力。 2) 具有一定的维护保养能力和调试能力。 SMT贴片机操作工 漯河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 质量立校 人才强校 特色兴校 电路主板。 3) 生产设备的安全运行巡视与管理 课程体系设计 课程结构 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要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上从事具体工作,职业教育的过程就是学习未来要从事工作岗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素养的过程 ,通过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模式对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结构进行重建 ,采用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 —— 即 “实践―→理论―→实践”,按照这一课程构建思路,以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机械加工、机电维护和技术服务等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为主线,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尝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练促学, 培养机电技能型人才,服务于社会发展需要,实现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对接。 构建课程体系是遵循职业教育规律, 结合机电一体化专业特点,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机电一体化工作岗位要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课程开发理念和方法,深化专业课程改革,把有教育价值的典型职业活动转化为专业课程;筛选与培养职业能力直接有关的专业知 识内容,配合实践性教育环节, 建立一体化教室, 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力、个性发展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职业要求、就业前景结合起来,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充分体现“校企共建、职业导向、 以练促学 、双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漯河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 质量立校 人才强校 特色兴校 课程设置及要求 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需要,结合上述课程结构体系设计,开设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核心课三大类课程。 其中,文化基础课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使其达到中专水平,为今 后接受新知识或进一步提高深造打基础,同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文明素养、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引导或影响;专业基础课重在对学生专业理论与技能进行培养,使其具备从事该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专业技能课重在让学生与该专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在生产实际中应用并掌握知识和技能;专业理论提高课程则是专业理论知识的拓展,为学生进一步提高和发展打基础。 电工技能与实训 电子技能与实训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认识、工作岗位见习及实践 现代工业控制与PLC应用技术、 SMT 贴片技术 电热电动器具原理与维修、电冰箱空调器原理与维修、电视机原理与维修 顶岗实习 文 化素质课 文化素质课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五六学期 漯河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 质量立校 人才强校 特色兴校 文化基础课程 部分 德育 (70 学时 ) (1)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30 学时 )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 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 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