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探索与研内容摘要:

校采取购置和自制两种形式,完善我们的教育教学资源库。 ① 购买具有权威性、实效性的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库。 ② 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自制教学课件或积件。 ③ 补充、发展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库,使其日益完善。 按类别建设视频库、课件库、一般素材库、教师备课素材库、 试题库、论文库和学生自学素材库 ④ 依靠学校自身力量, 由信息技术教师 万宝亭 开发建设 了“招远十六中 校园网 ”( “招远十六中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专题网站 ”、和“校内资源网站”, 对校内资源进行整理, 并及时 发布到校园网上,为课题研究提供 了 一个相互交流研讨的平台,为我们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铺平了道路。 还有一部分老师创建了自己的个人或学科网站。 积极参加电教馆组织的各项活动,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 听取专家的相关学术报告,认真分析内化,指导自己的课题实验,并聘请专家来 校听课指导。 从学校实际出发,以课堂教学为阵地,扎实开展课题实验研究。 课题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脚踏实地进行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组的几名成员在市、区成功地完成了课程整合教学的 研究课和实验课。 在此期间, 我们聘请了电教课程专家 对部分研究课进行了指导, 通过听课、评课、座谈等形式给我们具体指出研究中的问题。 除此之 外,我校集中开展了青年教师 “评优课 ”、 骨干教师 “示范课 ”活动 ,并举行了青年教师的“说课比 赛”, 所有 任 课教师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于教学之中。 这些活动, 促进了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提高,教学质量又有了一次较 大的飞跃。 第三阶段: 研究总结阶段( 2020 年 1— 6 月 )。 主要工作是 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整合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形成课题研究物化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总结报告, 发现新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7 八 、课题研究的成 效 通过 近三年 的课题研究,特别是我们把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与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 堂教学的 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采用任务驱动,行动研究的策略,使 教师 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信息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明显增强。 教师们 关注新课改,关注学生的发展,也关注自 己 的发展 与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终身学习 的 意识 与 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逐步发生变革 ,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高涨,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加强,教学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具体成果总结如下: (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初步构建了符合我校学情的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 ( 1)基于“做” 的教学 模式 ── 学习抽象的数学概念之前,让学生 观摩 数学实验、模拟情景、 动手操作实物或模型,培养数学的意识,强调培养学生 观察、 动手的能力; ( 2)基于思维 的教学 模式 ── 关注核心概念、有判断力的思维方法和能力的教学,以使学生重构并形成自己的数学概念和关系,强调思维的培养。 ( 3)基于事实 的教学 模式 ── 使学生学会探索、发现、讨论和有意义建构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数学概念和关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 有效地解决了教学重点、难点。 扩充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效率。 创设学习环境,优化学习过程。 形成了具有各类型特点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附 :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之“主体 — 发展”教学模式结构图 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 流程结构图。 附图一 计算机辅助教学之 教学模式结构图 计算机辅助教学之教学模式力求促进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情感素养和健康人格的整合,从整体融合、主体发展的教育新理念出发展示一个全新的教学过程,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创造的主人,以此来构建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教 师:创设情境 ——— →引导探索 —— — →拓展思维 ——— →系统归纳 ↓ ↓ ↓ ↓ 学 生:整体感知 观察思考 猜想论证 联系应用 8 ↓ ↓ ↓ ↓ ↓ ↓ ↓ ↓ 主结构:初步认知 —— → 自主探究 —— → 研讨延伸 —— → 创新实践 (感受知识 —— → 理解知识 —— → 归纳知识 —— → 应用知识) ↓ ↓ ↓ ↓ 学 生:主体参与 —— → 互动学习 —— 体验内化 —— → 自我发展 (主体 — 发展式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然后围绕该课题或问题,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主动获取、分析、加工相关的信息资料,最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并且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掌握了信息技术的一些知识和技能。 附图二 网络环境下数学课教学模式流程图如图 1 所示 : 个别化学习 讨论式学习 发现式学习 实验 自主学习 创设情境 提出课题 课题学习 同步拓展 网上协作 实际问题 人机交互 师生交互 生生交互 基础级 达标级 知识的实际应用 课题小结 网上测试 课题延伸 竞赛级 相关知识网站 图 1 题型模式 题型特征 问什么 (感知 ) 怎么问 (探究 ) 思考什么 ( 抽象 ) 分析什么(概括)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分析综合 问题求解 反思应用 9 网络环境下数学新课教学结构图如图2所示: 教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