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白沙沱长江特大桥3主墩塔柱施工专项方案_图文内容摘要:

备的垂直运输由墩旁塔吊负责。 主塔砼输送采用设置在 栈桥上 的 两台 输送泵供应,输送泵均采用 柳工集团 生产的 鸿得利 HBT8018195S 型输送泵。 由于索塔高度在 鸿得利 HBT8018195S 型 输送泵施工范围内,故上塔柱及横梁砼施工时不再安排接力泵。 由于 3主塔 上游大里程侧存在暗礁,浮吊等起重设备不能进入此区域,为 9 方便塔吊安装、拆除, 设计将 MC480 型塔吊设置在承台上游小 里程距桥中线 米处,塔吊大臂臂长设为 45m,最前端吊重为。 设计将 MC230 型 塔吊设置在承台下游大里程距桥中线 米处,塔吊臂长设为 45m,最前端吊重为。 塔吊设置满足营业线施工安全和现场施工吊重需要。 主塔塔吊 布置 见“附图 124 主塔塔吊平面布置图”。 电梯 沿桥中线对称布置在塔柱大小里程中线位置, 布置两台以保证施工人员的上下便捷。 电梯和塔吊高度至塔顶位置,两者均通过 附墙框和附墙杆与塔柱可靠连接。 塔吊和电梯施工另编制专项方案,本方案中不再赘述。 索塔从受力及外形上都要求在施工中保证其精确的几何尺寸。 为此,索塔采用国内较为先进的自爬式爬升脚手模板施工,该技术既能垂直爬升,也能斜面爬升,爬架与导轨配合,互为支承,交替爬升,形成集脚手与爬架为一体的爬模系统。 内模系统爬升动力由塔吊提供。 施工节段划分 下横梁 塔柱 以下分 六 节施工,由下至上依次为 +6179。 4m+;下横梁分两次施工,施工节段依次为 +;中塔柱以上均为标准节 ,其劲性骨架加工高度 除个 别调节段外 均为 ,主筋标准节加工高度均为 9 米,每节砼标准节每次浇注高度为 6米,每安装一次劲性骨架,爬架爬升一次,砼 浇 注一节。 上横梁与塔柱 同步 施工,砼 分两次浇筑 完成 ,施工节段依次为 +。 节段划分见 “附图 122 主塔塔柱施工分段图”。 10 主塔施工工艺流程 主塔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 索塔施工总体流程为: ( 1) 塔座 : 检查主塔墩承台施工预埋件,完成塔座施工。 ( 2) 下塔柱 非爬模 段 : 利用 Visa 模板和施工 支架施工 下塔柱第一、二节段。 ( 3) 拼装爬模完成下塔柱:利用预埋螺栓拼装爬模系统,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 爬模逐段施工下塔柱,直至完成。 ( 4) 电梯安装 : 下塔柱施工完毕后,升高塔吊,安装电梯。 图 41 主塔施工工艺流程图 劲性骨架安装 索导管安装 劲 性 骨架安装 钢筋绑扎及预应力管道安装 自爬模板施工 砼浇注 环向预应力张拉、压浆 砼养护、拆模 索导管验收 劲 性骨 架安装 测量放线 爬模 施工 钢筋绑扎 测量验收 劲性骨架安装 脚手架搭设 钢筋绑扎 模板支立 砼浇注 砼养护、拆模 准备工作 中塔柱施工 塔冠施工 上横梁施工 (无预应力) 下塔柱施工 塔座施工 下横梁施工 上塔柱施工 内模安装 顶板钢筋施工 顶板预应力管道施工 砼浇注 砼养护、拆模 预应力张拉、压浆 底、腹板钢筋 绑扎 底、腹板预应力管施工 侧模安装 底模安装 支架安装 11 ( 5) 施工下横梁:支架法施工, 且与同高度塔柱同时施工。 横梁支架用塔吊拼装,而后铺设横梁底模,绑扎底板钢筋,立内模,再绑扎腹板及顶板钢筋,立侧模,分两次浇筑混凝土,随之进行张拉。 ( 6) 中塔柱:利用塔吊在中塔柱内外侧拼装爬模系统,爬模施工中塔柱。 ( 7) 上横梁: 上横梁与塔柱同步施工。 利用塔吊安装上横梁施工支架及模板系统, 分两次 施工上横梁 ,单次施工高度为。 ( 8) 上塔柱:升高塔吊,接高电梯,利用爬架施工上塔柱。 ( 9) 塔冠:利用爬架完成施工塔冠。 分项施工方案 塔座施工 3主塔塔座顶面尺寸分别为 (横桥向 )179。 (顺桥向),高 4m,塔座一次浇筑完成,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为方便下塔柱的施工,在塔座顶面应设置与下塔柱施工所需的相关预埋件,在预埋下塔柱钢筋的同时,预埋下塔柱施工用劲性骨架,同时采用措施固定下塔柱预埋钢筋,使之保持准确位置。 塔吊施工 为方便索塔施 工材料吊运,在索塔上下游侧各设一附着式塔吊,塔吊起重力矩分别为 250t178。 m 和 480t178。 m。 塔吊基础设置在 塔座 上 ,浇筑 塔座 混凝土前,测量放样好塔吊基础位置及标高。 预埋塔吊支脚,将组装起来的支脚和标准节放入塔吊基础钢筋中,用测准仪从二个方向检查整个固定支腿的垂直度。 主塔塔吊见“ 附图 123 主塔塔吊布置图 ”、“附图 124 主塔塔吊平面布置图”。 塔吊基础完成安装以后,用 浮吊或履带吊 将塔吊安装至 第三节围堰顶面以上,塔吊 利用自身的吊臂、自升架及液压顶升系统完成自升工作,塔吊每 24 米左右设置一道附着设施 , 具体位置视 现场施工情况确定。 附着杆件由 项目部自行设计,现场加工制作。 采用焊接形式与塔吊塔身连接牢固可靠。 为保证塔吊的安装质量及施工安全,塔吊安装完成 后 须进行静载 和动载试吊,并检查塔身垂直度和安全装置等指标,符合要求以后,才能进行起重作业。 施工电梯安装 考虑到桥面系施工的影响,施工电梯在完成索塔下塔柱施工 后再安装。 施工电梯沿桥梁中线左右对称布置在塔柱中线位置处,与塔柱 上安装的支撑三角架 焊接固定 , 固定间距 约 为 6米 左右。 施工电梯安装随主塔施工高度升高而升高,电 12 梯使用时应该定期对电梯进行检查维护,严禁施工电梯 超载运行。 电梯 布置详见“ 附图 125 主塔电梯布置图 ”。 下塔柱施工 下塔柱高为 ,横桥向宽为 ~ ,顺桥向宽为 ~ .下塔柱除底部 3m 为实心截面外,其余部分为单箱双室矩形空心截面,横桥向壁厚为 ,顺桥向外壁厚为 ,中隔板壁厚为 ,在与塔座、下横梁交界部一定范围内壁厚逐渐加宽。 四角设置 50179。 50cm 倒角。 外侧立面开设槽口装饰桥塔外形。 爬架从下塔柱 第三节段 开始使用,每肢塔柱 拼 装十二面爬架, 下横梁 以下塔柱斜爬面均布置两个机位、俯爬面布置四个机 位、仰爬面布置四个机位。 下横梁部分与塔柱一起施工。 在浇筑完 下塔柱 进入中塔柱施工以后,仰爬面重新安装架体,斜爬面爬架间布置两个机位、俯爬面为 4 个机位、仰爬面也是 4个机位。 但在施工爬架前,必须先完成 下 塔柱第一、二节段混凝土浇筑 ,否则爬架无法安装。 下塔柱第一、二节段由人工 设置模板支撑直接立模浇注混凝土。 第一、二节段 完成后, 模板不必接高,而后直接 安装爬模继续完成剩余 第三、四、五节 节段和第六节 节段 施工 ,至标高 +。 下塔柱前两节 6m节段模板提升动力由塔吊或龙门吊机完成,第三节 及以上 和下横梁端头 节段爬模自升完成施工。 下塔柱施工过程中内外支架采用φ 48* 钢管脚手。 钢管脚手由脚手板、小横杆、大横杆、立杆和剪刀撑、拉撑杆以及连接它们的扣件组成。 作为施工人员上下和操作平台,支架搭设按《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TB 103012020)和《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20)执行。 立杆纵横间距不大于 120cm,内立杆离塔身距离在桥纵向为 ,桥横向为,扫地杆离承台顶面 20cm,大横杆步距(层高)不大于 120cm,剪刀撑在脚手架内纵横向及水平位 置错位布置,并与地面成 不大于 55176。 角。 为便于安装劲性骨架及绑扎钢筋,脚手架应超前一步设置 ,脚手架上设人行步梯并铺设施工平台。 13 图 42 下塔柱施工工艺框图 下塔柱内模采用木模与方木。 模板采用塔吊 或龙门吊机 吊装就位,模板吊装到位后,利用经纬仪测量确定轴线,校正模板位置,模板几何尺寸及倾斜度应满足设计及技术规范要求。 塔柱竖向主筋连接形式 设计为 焊接,但由于 竖向 主筋为 C32 钢筋, 大直径钢筋 采用焊接 施工难度大且 无法保证 施工 质量, 通过设计变更, 将主筋连接方 式由焊接 变更 为 直螺纹机械连接,其它 水平箍筋 钢筋 均 采用 焊接 连接方式 ,焊接长度 须 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下横梁施工 下横梁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采用 单箱 双室 截面 , 高 7m,横桥向理论中心距离为 38m,顺 桥向 宽 10m,顶、底板 厚度为 , 腹板厚 度两个隔板之间为 ,横隔板与主塔之间边腹板为 ,中腹板为 , 钢桁梁支座处设有横隔板,横隔板厚 ,共有两道。 施工放线 拼装脚手架 第一节劲性骨架安装 第一节钢筋接 长及绑扎 安装内、外侧模板,预埋爬模设施 检查签证 浇注混凝土 养护、施工缝处理 进入横梁施工 劲性骨架制作 钢筋制作 混凝土试件制作 第 N+1 节劲性骨架安装 第 N+1 节钢筋接长及绑扎 劲性骨架制作 钢筋制作 爬模上移就位 14 图 43 下横梁施工工艺框图 下 横梁采用支架法 与 塔柱同步施工,混凝土分两次浇注,第一次浇筑高度 米,浇筑至腹板中间,第二次完成顶板混凝土的浇筑,下横梁和同一高度范围内的塔柱同时浇注。 混凝土泵送入模,分层捣实,其浇注顺序从中间至两边。 当第一次浇注混凝土强度达到 100%以后张拉 11 束 B1 预应力束, 以便第二次浇注混凝土荷载由第一次浇注混凝土及支架共同承担。 张拉锚下控制应力1209MPa。 采用两端张拉,张拉顺序应按先中间,然后左右对称依次张拉。 第 2次再浇筑 ,再按设计要求张拉剩下的预应力束。 横梁和塔柱同步施工,塔柱标准模板采用爬模安 装,在横梁和塔柱连接处异性模板采用现场新制,与横梁模板连接,确保塔柱浇筑整体成型。 测量定位 横梁支架安装 横梁外侧模板安装 底模安装 布置灌注平台、浇注混凝土 检查、签证 安装内侧模板 绑扎底板、腹板钢筋、穿波纹管及穿束 张拉、压浆、封端 养护、拆顶板底模板 绑扎顶板钢筋 拆除腹板内侧模板,安装顶板底模板 拆除横梁 底模及支架 布置灌注平台、浇注顶板混凝土 模板制作 钢筋制作 混凝土试件制作 混凝土试件制作 检查、签证 15 横梁模板系统 从总体上分为主体受力结构和支架面层及底模系统。 下横梁结构由于横梁自重大,采用落地承重支架,落地承重支架立柱 采用钢管立柱,下部支承在 塔座 上,上部承重 梁采用 拆下的 钻孔平台桁架 结构。 下横梁现浇支架见“附件 143 主塔 下横梁现浇支架布置图”。 主体受力部分, 在塔座预留件上焊接 9 根Φ 1200mm 钢管桩,同时, 在每个塔柱内侧设置 三 个牛腿, 桩头和 牛腿 上安装垫座,垫座用于支架脱模,脱模之前将其割除 ;吊装 平台桁架结构 ,按设计图 纸要求切割、 连接成为整体。 在主体受力结构上铺设底模系统。 支架面层采用 HN600 分配梁,底模采用 [10分配梁 ,面板采用δ =18mm 竹胶板。 横梁外侧模 采用 Visa 板配方木, 以保证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光滑。 内模采用木模配方木,方便施工拆装。 中 、 上塔柱及塔冠施工 中塔柱和上塔柱均为 单箱单室矩形 空心截面。 中塔柱高 , 横桥向等宽 ,顺桥向宽 ~ ,顺桥向壁厚为 ,横桥向壁厚为 ,在与上、下横梁交界部一定范围内壁厚逐渐加厚。 上塔柱高 (包括 塔冠 ) ,横桥向等宽 ,顺桥向宽 ,承柱壁厚为 ,锚固壁厚为 ,在与中塔柱交界部一定范围内壁厚逐渐加厚,上塔柱内设有斜拉索锚块。 塔冠横桥向设计成三角形,塔顶部设有 厚的顶板,顶板上设置 179。 进人洞,进人洞处用铸铁盖板盖住,盖板上设置汇水坡,将雨水向上下游两侧排入长江。 中 、 上 塔柱节段采用自动液压爬模 立模 施工 , 每节段高 6m。 塔柱混凝土级别为 C50 高性能混凝土。 内模及外模均采用整体大块面模板。 塔吊及电梯配合施工,混凝土采用泵送。 因 中 塔柱 塔 体相对内倾斜,故施工时根据施工状态及 设计要求在两塔柱间设置水平撑杆,下、上塔柱不设水平撑杆。 塔柱内设劲性骨架,用型钢焊接组成。 中、上塔柱自爬模体系主要由爬架、模板、预埋件、爬升导轨、液压顶升设备、上部操作平台、主工作平台、下部作业平台等组成。 主工作平台由三角支撑架及连接型钢组成,通过预埋件将荷载传递到混凝土上。 主工作平台上下各设置钢筋绑扎平台、支撑模板操作平台、悬挂爬升操作平台、修饰平台等。 所有平台构件均由型钢连接而成。 16 图 44 上塔柱施工工艺 框图 该自爬模体系工艺原理为:自爬模的顶升运动通过液压油缸对导轨和爬架交替顶升来实现。 导轨和爬架互不关联,二者之间可进行相对运动。 当爬架工作时,爬架和导轨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