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普查方案内容摘要:

由 14 位数字组成,依次为 6 位行政区划代码, 3 位街道(镇)代码, 3 位社区(村)代码和两位单元网格顺序码。 行政区、街道(镇)、社区(村)代码由市民政局提供和确定,单元网格顺序码在一个社区(村)内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流水编码,单元网格 变更调整时,涉及变化的单元网格编码按此原则扩展。 (四) 属性定义 属性结构是指单元网格必须具备的说明信息组成,包括编码、面积、初始时间、变更时间等,详见下表: 序号 字段名称 英文名称 字段类型 字段长度 说明 1 单元网格编码 BGCode Char 14 2 面积 BGSqua Integer 8 3 初始时间 ORDate Date 8 第一次划分时同ORDate 4 变更时间 CHDate Date 8 5 备注 Note Char 100 需要特别注记的内容,如变更原因等。 单元网格的 几何特征为面状,面与面之间应具有相应的拓扑关系,单元网格数据采用杭州市独立坐标系,界址点误差不超过 177。 1m。 初始时间是指第一次划分单元网格的时间,变更时间是对原有单元网格进行再定义的时间,时间信息的记录应使用 8 位日期格式,以YYYYMMDD 的方式表示。 (五) 技术路线 单元网格的划分以现有的数据资源为基础,在市民政局或其他权威部门对社区界线进行确认的基础上,按相应的划分原则进行划分,根据部件普查的结果进行调整,对各个单元网格进行编码,并输入其他必要的属性信息,建立杭州市单元网格数据库。 七、 城市部件普查建库 城市 部件是指城市市政管理公共区域的各项设施,包括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 、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等市政工程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 对城市部件的分类确认,界定城市部件的产权单位、责任部门等职责权限,确定城市部件的属性组成,确定城市部件的编码规则等问题,需要与电力、交通、民政、水电等部门协商。 城市部件普查建库方案包括部件定位精度确定、分类编码规定、属性定义、技术路线等内容。 (一) 数据资源现状 杭州市已有的基础空间数据包括了部分城市部件,如井盖、路灯、桥梁等。 由于基础测绘对地物的取舍要求与城市管理部门对城市部件需求有差别,侧重点不一样(如行道树在基础测绘中只要以“行树”示意性表示,而城市管理中需要对每一棵树确定空间位置),大量的城市部件信息未包含在基础空间数据库中,对于已存在于基础空间数据库中的城市部件,也必须到实地核查,确定其性质、归属等信息。 所以需要对杭州市范围内的所有城市部件进行实地全面普查,并采用测绘的手段确定其空间位置。 (二) 普查范围 完成以下范围内的城市部件的普查: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 不含下沙)、西湖区、拱墅区、西湖风景名胜区。 以上城区、下城区、西湖风景名胜区作为三个试点区, 2020 年 11月底前完成普查建库工作。 (三) 部件精度要求 城市部件空间数据采用杭州市独立坐标系,精度要求分三类,如下表所示: 序号 精度级别 中误差 说明 1 A ≤177。 空间位置或边界明确的部件,如井盖、路灯等 2 B ≤177。 空间位置或边界较明确的部件,如果皮箱、绿地、广告牌等 3 C ≤177。 空间位置概略表达的部件,如桥梁、停车场、工地等 (四) 部件分类编码 按照杭州市城市管理的要求, 根据功能体系将 城市部件共分为 6大类,包括公共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和其他类,其中公用设施类主要包括水、电、气、热、通信等各种检查井盖,以及相关公用设施;道路交通类主要包括停车设施、公交站亭、立交桥、道路指示牌等; 市容环境类主要包括公共厕所、果皮箱、广告牌匾等;园林绿化类主要包括古树、绿地、城市雕塑 、街头座椅等;房屋土地类主要包括宣传栏、人防工事、地下室等;其他类主要包括重大危险源、工地、河湖堤坝等。 部件代码由 10 位数字组成,依次 6 位行政区划代码; 2 位大类代码; 2 位小类代码。 序号 名称 代码 说明 1 公用设施 01 如水、电、气、热等各种检查井盖及相关公用设施 2 道路交通 02 如停车设施、公交站亭,立交桥等 3 市容环境 03 如公共厕所、果皮箱、广告牌匾等 4 园林绿化 04 如古树、绿地、城市雕塑、街头座椅等 5 房屋土地 05 如宣传栏、人防工事、地下室等 6 其他 06。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